分享

海户屯与南海子有关,也留下我的童年“回忆杀”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01 发布于北京

母亲1963年大学预科还没上完,就接到支援通县的任务,作为班干部,她“理所当然”地被分到了北京郊区通县马驹桥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教书。

这个学校叫做海户屯小学,坐落在马驹桥镇凉水河北岸的海户屯村。因为政治素质过硬,再加上乡村急缺人才,从分到学校开始,就被任命为负责人,管理着十几位教师,从此我母亲就把“校长”作为终身职业,一直干到退休,成了通州工龄最长的“小学校长”。

文章图片1

上个世纪六十年末代母亲和同事们在海户屯小学大门外合影

在这里,母亲遇到了和她境遇差不多的父亲,他们结婚了,后来有了姐姐,有了我。为了照顾年幼的我们,父母从镇上的宿舍搬出来,租住在小学西门往北不到100米北海大队的一个姓杜的村民家里,也留下我童年的一些印记。

海户屯是个非常特殊且有历史感的村子,这个村子的形成,与皇家园林南海子有紧密的关系。

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曾经是古延芳淀的一部分,是辽、金、元三朝的皇家猎场,明永乐年间,将古延芳淀形成的下马飞放泊向四周扩展成皇家苑囿,称“南海子”,清代沿用旧制,改名“南苑”,“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被列为“燕京十景”之一。据明代学者孙承泽所著《天府广记》载:'南海子在京城南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回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中有水泉大小七十有二,积为海子凡三,汪洋四时不竭,从东墙水门流出。经宏仁桥东行注新河,同入运河。”

文章图片2

当年的皇家园林已经变身为如今南海子湿地公园。 摄影 左岸

文章图片3

明清时期南海子园囿示意图 来源 南海子湿地公园

南海子之大,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如果按照今天的位置来说,它覆盖北起南四环,南至南六环,西至京开高速,东到京津唐高速的面积216平方公里的地区,南海子围墙长达160里,园囿内包括团河行宫在内的四座行宫、六座皇家寺庙、九座海子门、十三座海子角门,成为一时之盛。

这么大的园林,自然需要大批人员来看护、管理。据《北京历史纪年》载:明正德十一年(1516)“录自宫中男子三千四百余人充海户,每人每月给米三斗,时又录者,尚又数千人”。这些人户,被分发南海子周边各地,看海护墙,被称为“海户”。此外,在猎场墙外,也要强迫四乡百姓服役,充当海户,并派军队千户(官员)管理他们,用以保护海子墙不受破坏,并及时加以维护修缮。清代定都北京,对南海子重加修茸,增建行宫、庙宇多处。据《日下旧闻考》载:“我朝(清朝)因之,设海户一千六百人,各给地三十四亩,春蔓冬狩,以时讲武”。清代南苑海户1600人,后有减少,乾隆末年计有海户1200人。

皇家苑囿管理极为严格。海户出入南苑凭腰牌,并有专人带领,走指定路线。海户每天进海子里劳动,傍晚出南苑到附近居住点休息,这些海户的聚居地后来就形成村落,而名海户屯。

南海子苑囿方圆160里,筑有围墙,每面30里,各建大门一座。因此,南海子每面墙之外都有这种海户聚居之处,故名海户屯。北京一共有四个叫做海户屯的村子,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门外,其中,朝阳、丰台、大兴、通州各有一个。这四个海户屯都处于海子墙边缘地带。笔者儿时所在的马驹桥镇海户屯村,就在南海子东红门外迤北,距离大门只有几百米。

海户屯的老户很多都是海户的后代。据《京畿古镇马驹桥》一书介绍:海户其所司职责,世代沿袭,固定不变。据老人讲,村民中李慎之的先祖,张宝成的先祖,阮洪佐的先祖,赵子珍、赵伯年的先祖等,都是海户,其中赵记的先祖是海户中的门君。现村中尚有“门君赵记”的说法。另外还有“灵宗阮记”、“定记门爷”、“千户李记”等说法。这些海户分为三等,上名“小灶”、中名“门君”、下名“海户”。小灶每户给地4亩,坟地1亩6分,宅院一所。海户每户给地34亩,坟地8分,宅院面积为7丈乘2.5丈。

笔者儿时曾有印象,寄居的杜姓爷爷家东屋北墙上,曾经悬挂着一幅带着镜框的古画,横幅,宽约一米,高约三十多公分,因为年代较长,画面暗黄发黑,但是笔者清清楚楚地记得,内容和皇家狩猎有关,据说这是他们的先祖留下来的,但后来被走街串巷的文物贩子给收走了。如今断想他们家肯定是海户的后裔,而且祖上还有一定的官职。

南海子曾经是有围墙的。据《帝京景物略》载: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不过明代时是土坯墙。离海户屯最近的东红门位于南海子皇家苑囿东墙中间偏南,苑门仅有一个门洞,因此又被称为“东小红门”。据说,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南海子皇家苑囿建的东红门原本在凉水河南岸,后被洪水冲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谕旨投资白银三十八万两,将土围墙改砌砖墙,乾隆皇帝命人将东红门从凉水河南岸移到后来的位置。

文章图片4

东红门、马驹桥及海户屯位置示意图

别看东红门是个仅有一个门洞的便门,但由于门外就是畿南重镇马驹桥,明、清两代帝王在驻跸南海子期间,都喜欢到马驹桥镇游幸一番,东红门就是必经之门。还留下很多轶事,不过这是后话。

文章图片5

清末破败的行宫。 来源 南海子湿地公园

清亡以后,南海子苑囿开始没落衰败,民国以后,南海子里面的许多庙宇和围墙逐渐被周边居民拆毁,东红门和周边的围墙都荡然无存。在我的童年时期,由于区划的原因,东红门隶属于大兴区,而海户屯隶属于通州区。两地紧紧相邻,甚至相互交错。

马驹桥人习惯于把镇政府北侧凉水河北的壮丁屯、河北段、北海、南海、胜利五个村,叫做“北五村”,因着五个村紧密相连成团,中间几乎没有耕地相隔,解放以后,利用海户屯村古吉样庵开设海户屯小学,主要面向“北五村”的孩子。1961年,因为村子较大,海户屯以原海户屯小学大门前的东西向街为界,分为两个大队,即此街以南者称“南海”,而以北者称“北海”。而小学的后门(西门)小河沟外就是大兴区的地界,甚至北海村的养猪场都建在大兴区地界里面。所以,一不留神就跑大兴区了。

我的许多儿时记忆基本上是围绕这这儿发生的。父母让我叫这户杜氏夫妇为“爷爷奶奶”,他们也真心把我视同已出,当成了亲孙子。他们只有一个抱养的闺女,嫁给了村里一个懒汉,老夫妇两个人跟他们关系不太好,但是待我甚至比亲孙子还亲。我小时候感受最大的就是老奶奶的“溺宠”,谁家孩子也不敢惹我,谁要是欺负了我。我回家告诉老奶奶后,她会立刻拉着我找到人家家里“坐地泡”,连哭带嚎的,非要对方家长把孩子交出来让我打两下才行。

我是村子孩子当中“最有钱”的。因为那时农村比较穷,孩子们根本没有零花钱,而我印象最深的是5岁左右的,手里就攒了了一角五分钱,当时流行的玩具是自制“气门枪”,就是用一个自行车气门装在一个手枪形的木柄上,后面加上铁丝做的撞针,将粗电线中的铝线切成一段镶入气门中,放进火柴头扣下来的火药压瓷实,然后扣动扳机击发将铝段打出去。这种气门枪其实很危险,能打进树干里面,一般是由比较大一点的孩子才能做的出来。受老革命姥爷的影响,我也想做,某一天约了同村的四五个熟识的孩子,一起步行到镇上,花了一角一分钱购买了一个气门,又花了3分钱买了一个冰棍请大家尝尝。

回来后让这个爷爷给做,结果因为做不出来,急得哇哇大哭。最后让父亲发现了,怕我做出来出危险。就用铁丝帮助我做了一个专门打火柴的“链子枪”。

父母在马驹桥工作期间,结交了不少的朋友。这些朋友有些多年后仍有来往。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周良。周良本名叫做周庆良,后来成了通州区有名的运河文化专家,为通州区文化文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良比父母小三四岁,他参加工作的第一份职业就是在马驹桥小学教书,后来碾转调动到通州区文物管理所任所长。七十年代末我们全家已经搬到潞河中学了,他和另外一位姓姚的老同事还经常在大街上用塑料桶打好啤酒,到我们家来做客。

前些年,一直想去马驹桥找找童年时期的一些记忆,但是一到那里就转向。及至遇见一位熟知当地情况的朋友才告诉我,早拆了。2003年前后,马驹桥镇凉水河以北的“北五村”(壮丁屯、河北段、北海、南海、胜利),就被划给了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拆迁,村民上楼,居于马驹桥镇西侧楼区,而原址现在已经变成了横平纵直的街道和厂房。

敢情一不留神,我的童年就变成了遥远的“回忆杀”。

作者 左岸

编辑 柒玖陆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