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方剂汇总收集整理(181~210方)

 火帝养生_WSH 2022-10-01 发布于重庆

181、麻仁丸

  【处方】麻仁(研)枳壳(炙)人参 大黄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虚津伤,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丸。大便未通可加丸数。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182、大黄丸

  【处方】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枳壳(麸炒微黄,去瓤)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2两,麻仁2两,槟榔2两,木通(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大便秘涩,内有积热,其脉两手寸口悉洪大而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183、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木香半两,木通2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2两(锉),牵牛子2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184、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木通1两(锉),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1两,川升麻2分,黄芩2分,瞿麦3分,赤茯苓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大小便秘涩,腹壅闷,脚膝烦疼,口干咽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185、竹沥达痰丸

  【处方】半夏(滚姜汤泡透,去皮、脐,瓦上微火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陈皮(去白)60克 大黄(酒浸透,晒干)60克 白术 黄芩(酒炒)各90克 甘草(炙)人参 青礞石(捣碎,同焰消30克,煅如金色)各30克 沉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竹沥4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和匀入锅内,火熬半小时,令熟;将前药和捣为稀浆样,瓷器盛,晒干。仍以竹沥、姜汁如前法捣和,晒干;如此三次。仍用竹沥、姜汁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达痰通便。治痰证。痰涎壅聚成积,结在胸膈,吐咯不出;咽门至胃脘狭窄如线,疼痛,目眩头旋,腹中累累有块。又可用于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痰热蕴结,神志昏迷,癫狂惊痫。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米汤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186、宽肠丸

  【处方】黄连 枳壳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痔疮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七

187、鸡子清饮

  【别名】鸡子清散

  【处方】鸡子2枚(取清),芒硝(细研)2钱,寒水石(细研)2钱。

  【功能主治】热病5-6日壮热之甚,狂言欲走,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鸡子清散(《医钞类编》卷四)。

  【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五

188、经验调气方

  【别名】调气汤

  【处方】人参2两,赤茯苓(去皮)2两,淡木瓜2两,麦门冬2两,白术2两,白芷2两,半夏(汤洗)2两,陈皮1斤,厚朴(姜制,炒)1斤,青皮(去白)1斤,甘草1斤,香附子(炒去毛)1斤,紫苏(去枝梗)1斤,沉香8两,枳壳4两(炒),大黄(面裹煨,切)2两,草果仁6两,肉桂(去皮,不见火)6两,蓬术(煨切)6两,大腹皮6两,丁香皮6两,槟榔6两,木香(不见火)6两,木通(去节)8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顺营卫,流通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主诸气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涩,及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湿,聚结肿胀,喘满胀急。

  【用法用量】调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二)。

  【摘录】《医方大成》卷三引徐同知方

189、鸡鸣散

  【处方】大黄(酒蒸)30克 桃仁7粒(去皮、尖)当归尾15克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瘀血凝积,痛不可忍,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用酒250毫升煎,去滓,五更鸡鸣时服,取下恶血即愈。若气绝不能言,急以小便灌之即苏。

  【摘录】《古今医统》卷九十三

190、加味四圣散

  【处方】紫草2钱,木通(去皮)2钱,川芎4分,甘草2分,白术3分,茯苓3分,糯米木香(另磨)。

  【功能主治】痘疹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191、加味凉膈煎

  【处方】风化消1钱,煨甘遂8分,葶苈子1钱半,苏薄荷1钱半,生锦纹1钱(酒洗),白芥子8分,片黄芩1钱半,焦山栀3钱,青连翘1钱半,小枳实1钱半,鲜竹沥2瓢,生姜汁2滴(同冲)。

  【功能主治】下痰通便。主温热挟痰火壅肺,痰多咳嗽,喉有水鸡声,鼻孔煽张,气出入多热,胸膈痞胀,腹满便秘,甚则喘胀闷乱,胸腹坚如铁石,胀闷欲死。

  【各家论述】本方凉膈散为君,以去其火;臣以枳、葶、芥、遂,逐其痰而降其气;佐以竹沥、姜汁辛润通络,庶可转危为安。若畏其峻险而不用,仍以疲药塞责,则百不救一矣。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192、胶蜜汤

  【处方】连根葱白3片,透明阿胶(炒)2钱,蜜2匙。

  【功能主治】老人、虚人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新水煎,去葱,入阿胶、蜜溶开,食前温服。

  【摘录】《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

193、胡桃粥

  【处方】胡桃肉1升。

  【功能主治】补肾益肺润肠。主石淋痛楚,便中有石子者;老年肾亏腰疼,腿脚软弱无力,肺虚久咳,气短喘促,慢性便秘,小便淋漓不爽,病后衰弱。

  【用法用量】细米煮浆粥1升,相和顿服。即瘥。

  【注意】宜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大便稀薄之老人不宜食用。

  【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引《海上方》

194、火麻仁酒

  【处方】火麻仁160g 白酒500ml

  【炮制】1. 将火麻仁炒香后捣碎,放入干净的瓶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封口;

  3. 3日后开启,过滤后备用。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兼补中虚。主治肠燥便秘、小腹胀满疼痛、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等症。

  【用法用量】将酒温热,每次饭前随量服用。

  【注意】切勿过量致酒醉。

  【备注】(1)火麻仁:又名大麻仁、麻子仁。其味甘平,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摘录】《太平圣惠方》

195、黄耆汤

  【处方】绵黄耆 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气通便。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大麻仁6克研烂,以水投取浆150毫升,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20毫升,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196、槐角丸

  【处方】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用法用量】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厚味。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97、麻仁丸

  【处方】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枳实1两半(炒),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酒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滞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送下。

  【各家论述】气滞于胃,血燥于肠,津液不得传送大府,故大便不通,小腹胀满焉。生麻仁润燥滑肠,制大黄润肠开结;厚朴散气宽胀,桃仁破瘀血润燥,郁李仁润肠散结,扁杏仁润燥降气;当归养血荣肠胃,枳实破气宣壅滞,白芍药敛阴血以致津液也。蜜丸汤下,俾血润气行,则津液流通,而大府自润,传送有权,焉有大便燥闭,小腹胀满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198、凉膈散

  【处方】芍药、连翘、薄荷、大黄、桔梗、山栀仁、葛根。

  【功能主治】燥火腹痛,大便结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引《本事》

199、附子鳖甲汤

  【处方】鳖甲半两,白鲜皮半两,茵陈半两,细辛1分,桂枝1分,白术1分,吴茱萸1分,附子1分,枳实1分,大黄3分,生姜1两。

  【功能主治】天行病经七日以上,热势弥固,大便秘涩,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谵语,其脉沉细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至1升,分3次服。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五

200、防风饮

  【处方】防风(去叉)、当归(切焙)、白术、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赤茯苓(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山茱萸(去核)、黄芩(去心),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大黄(炒),各三分。熟地黄(焙.一两)。

  【炮制】上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疼,腹内急痛,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碎,大枣二枚,掰破,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一。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201、耳聋丸

  【处方】龙胆草1两,大黄1两,黄芩1两,生地1两,醋柴胡1两,泽泻1两,木通1两,当归1两,车前子(炒)1两,黄柏6钱,甘草6钱,生栀子6钱,芦荟5钱,木香3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冷汗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青黛1两、滑石粉2两5钱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清肝热,泄火通便。主肝胆火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大便秘结,小便涩赤。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202、夺命丹

  【处方】巴豆(去壳)1钱,大黄1钱,郁金5分,雄黄5分,乳香5分,朱砂3分,黄丹3分,轻粉2分,麝香少许,蟾酥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疔疮,大便秘实不通,或心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至9丸,茶清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准绳·病医》卷二

203、地黄饮

  【处方】生地黄 熟地黄 何首乌(生)各9克 当归6克 丹皮 黑参 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各4.5克 红花 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主血风疮、旋耳疮迁延日久,血虚化燥生风,身体或耳内生疮如粟米,瘙痒无度,疮面粗糙,上覆痂皮或鳞屑,心烦便秘,夜不得寐。

  【用法用量】水煎,早、晚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椒、酒、鸡、鹅。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204、调胃承气加生地苁蓉汤

  【处方】大黄2钱,甘草1钱,芒硝2钱,肉苁蓉3钱,生地3钱,白蜜半杯。

  【功能主治】小儿痘病,阳明腑证,潮热谵语,腹痛便秘。

  【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205、大下汤

  【处方】生地2钱,当归1钱,黄连8分,枳壳8分,大黄3钱,芒硝1钱,麻仁1钱,蜂蜜1杯(冲和)。

  【功能主治】大便秘结。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206、导赤丸

  【处方】连翘120g 黄连60g 栀子(姜炒)120g 关木通60g 玄参120g 天花粉120g 赤芍60g 大黄60g 黄芩120g 滑石12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07、当归散

  【处方】当归1两(锉,微炒),黄芩1两,紫葛1两(锉),白茅根3分(锉),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大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三五四

208、胆道排石汤II号

  【处方】双花 连翘 金钱草 茵陈 郁金各30克 木香18克 黄芩 枳实各12克 大黄30克 芒硝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主湿热型或脓毒型胆道系统感染、胆石症。胁痛如掣如绞,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发热,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有黄疸,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甚则高热,神昏,皮肤瘀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新急腹症学》引青岛市立医院方

209、大橘皮丸

  【处方】厚朴3两,橘皮3两,杏仁5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三

210、大半夏汤

  【处方】半夏5两,大黄5两,吴茱萸1两,朴消1两,桂1两,牡丹3两,柴胡3两,干姜3两,细辛3两,白术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天行病,7日以上,热势弥固,大便秘涩,心腹痞满,饮食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异语,其脉沉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