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援助越南始末:(7)陈赓秘密入朝

 梦想童年594 2022-10-01 发布于江西

1950年6月中旬,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接连收到中央电报,命令他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越南,帮助越军组织、实施边界战役。

陈赓,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县农村,原名陈庶康。

陈赓的祖父陈翼怀出身寒苦,因武艺娴熟,早年投入湘军,逐渐升为军官,中年后解甲归田,成为当地富豪。

文章图片1

陈翼怀的经历对幼年的陈庶康颇有影响,20世纪初的湖南,新思想、新潮流如春风拂地,润物无声。

陈庶康6岁入私塾,几年后厌倦了“四书”“五经”,12岁时,陈庶康进入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

这座新式学校颇具盛名,陈庶康入学之前五年,毛泽东也曾在此书院求学,并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

来到东山书院的陈庶康,广泛涉猎各类图书,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1917年,父母做主,为他挑选了一位年长两岁的姑娘,要他回家即刻成亲。

无法容忍这一事实的陈庶康愤而抗婚,像祖父那样离家出走,投身湘军,从此更名陈赓,最终,迫使父母亲赔送钱财,把陌生的姑娘送回了娘家。

陈赓却从此自由了,尽管这时,他只有14岁,他扛着几乎与自己等高的步枪连续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以及此后湘军进行的多次战斗。

在战阵中驰突四年后,18岁的陈赓退伍来到长沙铁路任职,在工余刻苦学习文化,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英语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这时,他特别希望借此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成果,用科学救中国,在长沙,陈赓曾进入自修大学学习,听过毛泽东、邓中夏等人讲课,并在何叔衡、郭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引导下,于1922年12月加入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此后,陈赓到上海大学学习,1923年冬,他考入设在广州的由孙中山主持的国民政府“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次年春,成为刚刚成立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就学期间,陈赓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黄埔军校毕业后,陈赓留校任连长,先后两次参加了广东革命军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

1925年9月,以蒋介石为总指挥、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的东征军进攻广东惠州,陈赓是主攻连连长,他英勇善战,破城有功,战后即率连队调任总指挥部警卫。

在10月27日的战斗中,蒋介石亲自到前线指挥,突然与粤军林虎所部遭遇被围,部队被打散,万分危急之中,陈赓背起蒋介石突出险境,此后,又单独携带蒋介石的亲笔信徒步百余里,找到周恩来、何应钦,让他们派兵接出了蒋介石。

大革命失败后,陈赓跟随周恩来到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在起义后南下作战时,他的腿部负重伤,辗转来到上海,成为中央“特科”的负责人。

1931年,他进入鄂豫皖苏区,任红军第12师师长,打仗时连战连捷,成为著名的红军战将。次年,陈赓在作战中腿部再次负伤,潜回上海治疗,伤愈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送交蒋介石处理。

因陈赓与蒋介石有东征时的一段故事,更兼宋庆龄等人积极营救,陈赓被救释放,回到了江西苏区,任红军第1步兵学校校长,随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陈赓是八路军第129师刘伯承师长麾下的第386旅旅长,他屡建功勋,是抗战名将,所部逐渐壮大为太岳纵队。

解放战争开始后,陈赓率部于1946年秋连续进行了闻夏、洪赵、临浮战役,歼敌2.5万人。

1947年8月下旬,陈赓率领太岳兵团8万余人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连续作战歼敌4万余人,积极配合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向大别山地区的战略挺进。

从此,陈赓成为解放军在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上,独当一面的将领,深受毛泽东、周恩来的器重。

陈赓兵团在中原地区吸引住了大量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中,陈赓兵团是围歼黄维兵团的主力。

1949年4月,陈赓指挥第4兵团渡过长江,进军江西,10月,解放军发起广东战役,陈赓指挥两个兵团22万余人,作战月余,解放了广东全境。之后,陈赓参与指挥了广西战役,进军云南,活捉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汤尧,解放了云南全境,至此,陈赓也完成了他在中国大陆上的主要战斗使命。

在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陈赓身经百战,以整个解放战争的战绩作统计,陈赓所率兵团,从山西太行山出发,最后转战至云南,总计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部队50.3万人。

在日后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中,陈赓大将在解放战争中所指挥的总兵力,仅次于粟裕而居第二位。

接到入越命令后,陈赓立即着手准备,但战争环境中,情况瞬息万变。

6月18日,中共中央给陈赓的电报中说:

你去越南,除与越南方面商谈和解决若干具体问题外,主要任务应根据越南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地形、交通等项情况在内)及我们可能的援助(特别注意物资的运输条件)拟定一个大体切实可行的军事计划,以便根据这个计划,给予各种援助,分别先后运输各种物资,并训练干部,整编部队,扩大兵员,组织后勤,进行作战。这个计划必须切合实际,并须越共中央同意。望你到越南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之后,和越共中央一道共同拟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并将我们援助他们的计划亦加以拟定,报告中央批准后实行。

6月21日,罗贵波电告中共中央,在老街的越军缺乏粮食,难以实施原定作战方案,印支共中央和总军委决定暂时放弃老街战役,改而进行高平战役,争取在7月下旬开始。考虑到在云南整训的第308师对高平较为熟悉,拟将该师调往高平作战。

接到这份电报的次日,6月22日,中共中央电告陈赓,要他准备尽快出发,去越南协助组织战役。

同一天,毛泽东电告广西省领导同志:

“现在云南整训的越南部队约1万人,准备于12—15日由砚山启程,7月下旬到达靖西,并准备作战。请你们指示沿途给予帮助,并替他们选择集中地点,代为准备一个月的粮食。该部队到达靖西后,如枪械军火有所不足,向你们要求补充时,你们应尽可能给予帮助。”

陈赓行事果断,即刻确定了随同他赴越的工作班子。他们是:

第4兵团宣传部部长曾延伟、兵团作战处副处长王振夫、兵团军械处副处长杨进、兵团机要处副处长刘师祥、第14军作战处处长梁中玉、后勤处处长张乃詹、第40师副师长王砚泉、炮兵团团长杜建华。

文章图片2

和陈赓一起去越南的,还有原边区纵队参谋长、36岁的黄景文和团政委黄为,这两位都是“越南通”。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坚持敌后抗战的东江纵队主力由司令员曾生率领,经海路撤到山东烟台。

中共中央指示,广东南路武装坚持粤桂边地区游击战争,1946年2月,由于受到国民党军压力,经中共南方局与越南党商洽,南路武装主力第1团由团长黄景文率领,大部入越整训,余部原地坚持斗争,有这个背景,边纵参谋长黄景文入越,自然顺理成章。

考虑到随行电台沿途要和中共中央、西南军区、在越南的中共联络代表罗贵波和第4兵团司令部这四个方面保持及时联系,兵团机要处副处长刘师祥带上了三个机要员—傅孝忠、岳星照、延月庚。

为了及时收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还从兵团新闻科调来了机要员赵锡峰。

一声令下,代表团成员齐聚昆明。

此时,第40师副师长王砚泉还在滇西南凤庆地区指挥剿匪作战,并且刚刚完成了对赴越军事顾问团干部的选派。

接到兵团命令急返昆明的电报,他只有纵马飞奔,赶到大理的时候,王砚泉遇见了要去昆明向军事顾问团报到的第119团团长田大邦,两人结成一路,急如星火般来到昆明。

陈赓细心地为印支共中央准备了礼物从香港买来的一批收音机、手表和钢笔,他还为罗贵波带上了慰问品,加上别的,林林总总,足足用了20头骡子驮运。

临行之际,陈赓的考虑颇为周到,6月28日,他致电中共西南局并中共中央,报告:“我决定于7月5日由昆动身赴越,但我应以何名义去越,请即示之。”

6月30日,他接到了中共中央复电:“陈赓到越可用中共中央代表名义。”陈赓的身份是“中共中央代表”,他被赋予全权,入越后即为中国派出的最高负责人,在必要时可代表中共中央做出决断,罗贵波则是中共中央派往越南的联络代表。

毛泽东对陈赓的军事才能完全信任,他在同意越方改打高平的决定后,于7月2日致电印支共中央说:

“对高平的具体作战方案,等陈赓去后,由你们最后商定。以后如何作战,由你们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我们如有意见,仅供你们参考,因为你们比我们熟悉情况。”

7月7日早晨,一列小火车静静地滑出了昆明火车站,向南驶去。

在一个警卫连护卫下,陈赓率随行人员乘坐滇越铁路小火车,开始了他的秘密使命。

小火车在云南的群山中曲折行进。这条窄轨铁路是法国殖民者占据越南之后,为了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中国的云南而在20世纪初修建的。

铁路随山势蜿蜒,火车不能开得很快,看沿路水光山色却是再好不过的,但此时此刻的陈赓,一路凝思着越南战局,已经无暇顾及风景。

他的思绪还不时飘向北方,飘向遥远的朝鲜战场,在前去开远的小火车上,他叫过刘师祥,布置了此行机要工作的三项任务:及时翻译电报,接收新华社播发的《参考资料》,收录中央电台的新闻。他吩咐说,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到播发新闻的时候,电台停下来接收。

小火车的轰隆声,在滇南的崇山峻岭中不时唤来重重叠叠的回音,一代名将陈赓,又要为自己的历史翻开风云变幻的新一页了。

下午4时,陈赓到达开远,再往前就不能坐火车了。

第二天早晨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能行,只好等了一天。

7月9日,陈赓一行继续南下,途中遇雨,坐在敞篷卡车上的官兵被淋得浑身透湿,当晚,陈赓接到罗贵波转发的印支共中央电报,通知陈赓,越军总部改变了原定的攻占老街的计划,打算改向高平进攻。

10日中午,陈赓到达砚山,立即安排会见了越军师、团级干部,听取整训情况介绍,当晚,又听取了第13军军长周希汉和越军第308师中国军事顾问吴效闵等人的汇报。

陈赓得出一个清晰的印象:越军“月余训练成绩很大,初步解决了战术思想问题,特别是炮兵射击、爆破及机枪使用,取得很大成绩”。

陈赓在砚山停留了两天,这期间,他细细阅读了原越南西北战区政委、现任第308师政委双豪关于越军西北战区状况和越军现状的报告。

陈赓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中越两党、两国合作粉碎法军的全盘计划之中,他会见了即将随同第308师开往越南的二十多位中国军事顾问,做了一番鼓励。

1950年7月13日中午,陈赓一行来到云南省文山县城,设立在文山县的文山地委负责人庞自、安朗、马丽用云南“过桥米线”做午餐招待。

滇南公路至文山而断,陈赓等人只得弃车乘马进发,7月16日,在满天雨水之中,陈赓一行人来到了临近边境的麻栗坡县城,越南河阳省委已先期派人来到这里迎接。

文章图片3

当晚,陈赓召集随行人员开会,向他们明确宣布此去越南的任务:

第一,协助印支共中央确定切实可行的边界战役作战方针,拟订具体的作战计划,并协助越方实施战役指挥;

第二,根据战役计划,确定向越方提供物资援助的计划,协调各项援越工作;

第三,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建军工作。

陈赓说:

援越抗法,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援助邻国抗击外来侵略,是我们党第一次直接帮助兄弟党打仗。我们受党的委托到越南工作,肩负着国际主义的崇高义务,这项工作是光荣而艰巨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国家,必须非常谨慎。边界战役,就其规模来说算不上个大仗,但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次战役对于越南抗法战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仗。这一仗打赢了,整个越北战场的局势将为之改观。现在我们既不熟悉敌人,对越南人民军也不够了解,要当好参谋,出好主意,很不容易。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任务的困难所在,要竭尽全力,帮助越军打赢这 一仗。

在这天的行程中,陈赓被雨水浸泡,到了晚上,他负过伤的双腿开始隐隐作痛,不过,他的心情却是舒畅的,以颇为优美的笔触写下当天日记:

因雨迟至8时才出发,路上泞滑,前仆后继。沿途山峰壁立,树木耸天,风景之佳,甲于江南。到达麻栗坡,已下午2时。镇不大,夹谷中,两山环抱,清洁幽雅。距国境仅五十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