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分享 |“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学术讲座第一期《敦煌艺术与唐朝流行色》

 掌染草2012 2022-10-02 发布于安徽
Image

会议介绍

2022年7月22号上午,北京服装学院第十八届“科学·艺术·时尚”节系列活动“云衣霓裳:敦煌唐代服饰文化暨创新设计展”开幕式在甘肃敦煌研究院展厅隆重开幕,当天“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在甘肃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敦煌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主办,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办,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华服志网站学术支持。

《敦煌艺术与唐朝流行色

赵声良  研究员

Image

讲座嘉宾简介:

Image

 赵声良,美术史学博士,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党委书记、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合作主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中国美术史、佛教美术。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部,主要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飞天艺术——从印度到中国》《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等。

赵声良研究员:

我今年是第五次参加敦煌服饰文化论坛,在与各位老师的交流当中,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记得我在上一次论坛讲的就是一个色彩的问题,最近几年我也特别关注敦煌艺术当中有关服装色彩、装饰的内容。

我最近越来越发现敦煌壁画当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壁画色彩的成就,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绘画的问题,还牵涉到那个年代的流行色,也就是对色彩的审美问题。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唐朝流行色的问题,主要针对唐朝前期洞窟色彩的应用,总结起来大概有四种风格。

Image

一、“旧痕新绿一般齐”——传统氛围中的新气息

第一种风格用一句古诗来说就是“旧痕新绿一般齐”。唐朝初期的壁画色彩,在隋朝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出一些新的内容,刚开始你会感到洞窟总的风格似乎仍然是隋朝那个传统,但是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气息,仿佛是初春的新绿。敦煌莫高窟第57、322、329、331、209等窟就体现了这样的新气息。

北朝至隋朝,洞窟的色彩较为普遍的是以土红为底色,统摄整窟的色调,成为装饰色彩的主旋律。到了隋朝,有相当多的洞窟就体现着土红为主调的氛围,体现出热烈的精神。一进到洞窟,我们都会被这样厚重的色彩包围住,如隋朝第401窟、407窟就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氛围(图1)。

Image

▲图1 敦煌莫高窟隋朝第407窟

进入初唐时期,仍然有不少洞窟基本上也保持着这样一个形态,如第322窟以千佛为主的墙面以土红色为底色。但同时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不仅说法图的面积扩大了,里面的色彩也有了新的因素。如窟内左右两侧壁说法图出现了不少明亮的青绿色调(图2),窟顶中间的藻井,中心部位以及边缘有一圈飞天,以蓝色为底色,类似石青,当中增加了白色点缀,让石青色整体呈现出一种浅蓝色调,以表现天空,让人耳目一新,一种特别明亮的色彩风格出现了(图3)。藻井用的色调是石青色、白色,还有一些浅黄色。浅黄色的出现让整个洞窟的色彩氛围一下变得非常明亮,总体来说,洞窟在一个同色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点新的东西。

Image

图2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2窟

Image

图3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2窟窟顶

类似这样的结构,我们在第329窟中也可以看到,窟顶四披大面积的土红色氛围特别强烈,包括龛内壁画都是这样一个非常热烈的红色调。龛内顶部佛传故事画中的马和象呈现大块的枣红色(图4),包括飞天群体的整个身体也是如此。这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变色的因素,但是我想它们当初的色调倾向跟现在差异不会太大,所以整个洞窟是以红色为主的色彩氛围。但是又可以看到飞天的飘带、裙子出现了一些特别明亮的粉绿色、浅蓝色,提亮了总色调。第329窟窟顶比第322窟窟顶的蓝色更加强烈。我们从史苇湘先生临摹复原的壁画可以看出(图5),藻井的井心是在深蓝底色上画出的飞天,藻井四边与中心相呼应,画出的垂角纹也以蓝色为主。石青色是特别强烈、明亮的,尤其是在大面积土红色作底的情况下,更加突出了石青、石绿的亮度。这个洞窟面积比较大,两壁都出现了新的大型经变画。经变画总体上处于红色基调形成的氛围,但是其中的石青色、石绿色又显得特别明亮。南壁经变画当中主要用石青色表现水,混合了石绿色,所以整个青绿色调非常明显(图6)。北壁的经变画则突出天空的蓝色,所以石青偏深蓝的色调更加强烈。在这样一个红色调的气氛当中,出现了特别强烈的绿色、蓝色,仿佛是春天的新绿一样。初唐一部分洞窟中基本上流行这样一种做法,窟内的色彩体现出的就是一种非常清新宁静的风格。    

Image

▲图4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9窟龛顶

Image

▲图5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9窟藻井(史苇湘先生复原临摹)

Image

▲图6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9窟南壁

二、 “缥缈霓裳飞碧空”——青金石的极致

第二类风格,我们用一句古诗来说就是“缥缈霓裳飞碧空”,以天空的蓝色为底色,如敦煌莫高窟第321、334、340、71等窟。

第321窟比较独特,不同于以往洞窟整个的红色调,改以青绿色为主,且蓝色调特别强烈,强化了整个洞窟的氛围。洞窟壁画要表现天空、天国,特别是在龛内顶部,画家特别强调天空的蓝色,在大面积的蓝底色上表现佛、菩萨和天人:有的乘云遨游天空,有的凭栏俯视,近景、远景组合成空灵的天国景象(图7、图8)。从隋朝到初唐,大量的洞窟以红色调为主,其中散布一些蓝色、绿色;到了第321窟,色彩的关系颠倒过来,青绿色成了主调,其中散布一些土红色、绿色、黄色。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Image

▲图7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1窟

Image

▲图8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1窟龛顶

第321窟北壁绘有观无量寿经变表现佛国世界(图9)。经变的上半部分利用大面积的石青色表现天空,这样的表现在莫高窟是非常突出的,一下子改变了色彩的风格。房屋建筑保留了大量的土红,但并不是隋朝的那种红色调,而是向朱砂般的红色转化,与深蓝色相协调。放大之后看,感觉会特别明显,就像敦煌的天空一样特别宁静。我想也是画师们对敦煌的这样一种感觉,一个宁静的佛国世界,继而形成了这样一种色彩风格。

Image

▲图9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1窟北壁

我们也可以在第334、340窟感受到这种用大面积深蓝色表现的风格,深蓝色里以石青为主,可能包含很多青金石这种特别明亮的颜色,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突出的。

其实,在隋朝已有部分洞窟采用大面积的石青来表现,比如第420、419窟虽然已经大部分变黑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画家使用石青、石绿是比较多的(图10)。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是在红底色中画出的青绿色。只是经过千年的变化,大部分红色已变黑,今天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是黑与青绿的搭配,应该跟当时的风格完全不同了。如果说隋朝第419窟、420窟体现出的是在赭红底背景下与青绿重色的一种搭配,那么,初唐第321窟呈现出来的则是青绿色调为主导的天空与自然的境界。显然是一种明亮、新颖的时代特征。 

Image

▲图10 敦煌莫高窟隋朝第420窟

三、 “青春鹦鹉 杨柳楼台”——淡青绿的韵味

     在初唐一些洞窟出现的新风格,以淡绿色调为主,辅以石青,显示出一种明净、淡雅的韵味,彻底区别于隋朝的土红底色。用一句唐诗来说,就是“青春鹦鹉,杨柳楼台”,最典型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第220、332窟。

第220窟建于贞观十六年,这个洞窟呈现出新的风格、新的气氛,出现了大型经变画,以比较淡的石绿色为主调,表现出仿佛是春天的青春气息(图11)。我们仔细观察其细部(图12),你会发现,为了协调这样一个壁面,石绿为底色,菩萨头光画成了蓝色,甚至把莲花也画成蓝色。这在以前是没出现过的,从北朝到隋朝不会这么画,头光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莲花向来也是红色、白色为主的,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的莲花。但是唐朝的画家非常大胆,非常有创造力,不去理会莲花本身是红的还是别的颜色,为了壁面色调的完整性,将整个佛国世界营造成一个富有春天气息的淡青绿色调的世界:菩萨、飞天的飘带以绿色为主调,有很多是浅蓝色的;莲花也往往变成蓝色的,水是绿色的,与蓝色协调起来,整个色彩气氛非常完整、协调、统一,表现一种充满青春气息的梦幻般的佛国世界。北壁画的药师经变也是如此(图13),整个壁面都是绿色调,比起南壁的经变多了一些红色调,但这主要为了突出药师佛像和东方药师琉璃光世界的所谓琉璃的色彩。因此,七尊药师佛像的袈裟色彩是很厚重的、偏红色的,现在有变黑的、变成赭色的。壁画中其他的颜色都画得比较淡,呈现出“往后退”的观感,突出了佛像袈裟主体,整体上看还是青绿色彩的氛围。

Image

▲图11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20窟 观无量寿经变

Image

▲图12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20窟 观无量寿经变

Image

▲图13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北壁 药师经变

     古人对色彩的布局、画面整体感的把握是非常好的,所以画面中主次分明,空间关系也能够通过色彩体现出来。画面中有蓝色、绿色、土红色三种颜色,它们的深浅、亮度各有变化,但又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从单个的菩萨像、佛像身上,我们也可以发现画家对色彩的处理,浅绿色、红色、蓝色、黄色之间的这种协调关系(图14),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富有青春活力、富有春天气息的风格特征。类似这样的色彩表现,我们在第332窟中也可以看到。

Image

▲图14 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20窟 菩萨

     对于莫高窟第220窟,前人已有不少研究,从洞窟供养者的来历以及绘画风格来看,这个洞窟壁画样式为当时中原最新绘画风格传入。这一点也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从色彩构成来看,同样也体现着一个时代新风格的形成。

四、“千里莺啼绿映红”——华丽典雅之风

   经过初唐到盛唐的发展,在整个盛唐时期形成了一种较为流行的色彩风格,就是强烈的绿色与红色对比体现出盛唐时期富丽堂皇而又典雅庄重的风格。我们用一句古诗来说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这种风格在盛唐很多洞窟中都可以找到,如敦煌莫高窟第217、320、23、66、148等窟。

第217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图15),红色、蓝色、绿色几种颜色都非常强烈,在经变画中,以山水景物作背景,绿色差不多就是画面的底色。但在其他壁画,如千佛和图案中,往往会以粉色调、土红等为底色。但由于画面中主体形象色彩极为丰富,已说不清哪个是主调,往往是多种颜色都很鲜明,对比非常清晰。第217窟藻井中的底色(红色)现在已变色,变得偏黑,近赭色(图16),如果将它还原,增强饱和度,我们会发现红色、蓝色、绿色都非常强烈,但是放在一起又非常协调统一。

Image

▲图15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217窟

Image

▲图16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217窟窟顶 藻井

在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画中(图17),绿色、红色的饱和度都很高,加上偏黑的石青色,三种强烈的颜色放到一起,有序组合,一点都不乱。可以说唐朝把色彩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当时画家们运用的颜料好多都是直接用原色,没有调和,直接用很明亮、很饱和的颜色填上去,比如这个建筑,把很强烈的红、蓝、绿色放到一起,整个画面非常灿烂华丽,彰显盛唐气象。

Image

▲图17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从色彩的构成看盛唐气象,其特点就在于强烈、隆重的色彩并列,他要体现的是一种华丽无比、庄严而辉煌的氛围,唐朝人追求绚烂、华美,颜色都用得非常饱和。盛唐绘画基本上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虽说是多种色彩并重,但从第217窟南壁的经变画中就会发现,石绿色占据了主导地位(图18)。我想可能是因为唐朝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敦煌画师绘制时,发现石绿色非常易于统一画面,于是以青绿山水作底(图19),就很容易把色彩强烈的佛像、菩萨像以及各类场景组合在一起。

Image

▲图18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南壁

Image

▲图19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南壁

第320窟也是如此,藻井中多种强烈的颜色并列在一起。这也给了我们今天绘制图案很多启发,多种明亮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会不会有冲突?其实它们是可以放在一起的,关键要看怎么组合。第320窟南壁的飞天颜色已经变黑,但是身上的红色与大面积的树的绿色都非常强烈,却又平衡得当(图20)。

Image

▲图20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320窟南壁

第320窟北壁的经变画也是蓝色、绿色、红色三种饱和的颜色并列,尽管变黑了,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色彩的强烈。尤其在山水画中,红色特别强烈,青绿山水就是要用特别强烈的颜色让我们感受到华丽灿烂的美(图21),可惜这一点在宋朝以后的山水画中失传了。

Image

▲图21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320窟北壁经变中的山水

第148窟是一个涅槃窟,窟中塑出长达16米的涅槃佛像。其主题是涅槃,中心的壁画就是涅槃经变,这铺经变从南壁到西壁、北壁,所占壁面很大,基本上也是用石绿色为底来统摄全画的,其中的色彩构成非常丰富而强烈,故事情节都分布在广阔的山水空间里,青绿色的山水自然就成为全部画面的背景。但在其中如城廓、宫殿等画面,不免会有大面积的土红、赭石、石青等颜色出现(图22),加之众多人物不同的衣饰色彩,也使画面色彩丰富,即使在山水风景中,画家也有意以赭红、橙黄、白等色表现天空的云霞。

Image

▲图22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48窟  涅槃经变(局部)

同窟东壁门两侧分别绘制巨幅的观无量寿经变和药师经变(图23)。也是以青绿色为基调来绘制的,其中特别是表现建筑物方面红色的柱子、栏杆与蓝色、绿色的屋顶形成一种华丽的对比色,树木、水池中大面积的石绿、石青色又与佛、菩萨等形象的红色调形成另一种对比(图24)。诸如此类细部的色彩组合,体现了唐朝画家细腻的构成思路。

盛唐以后,石绿色基本上成为敦煌壁画中的主色调,逐渐形成一个传统。但是盛唐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石绿色的世界,是有很多红色、蓝色、白色、黑色与它同时并存,体现出极其丰富灿烂的色彩构成。

Image

▲图23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48窟

Image

▲图24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48窟

     盛唐壁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类似的色彩对比。从人物的服饰中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极其丰富的色彩搭配,反映出唐朝追求一个华丽灿烂、富丽堂皇的色彩精神(图25)。

Image

▲图25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217窟 菩萨

六、小结

总之,从敦煌石窟壁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流行色的一个大致发展历程:最初在逐步地改变北朝到隋朝形成的基本色调——那种相对单纯,以土红为基调的色彩构成。而随着唐王朝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文化强烈地影响到了敦煌地区,内陆流行的色彩迅速在敦煌石窟中流行起来:从最初的淡绿色、淡蓝色逐渐向强烈的色彩对比发展。到了盛唐时期,各种强烈的颜色并列,争奇斗艳,呈现出一个极其辉煌灿烂的时代。反映了盛唐时代崇尚华丽、丰富、典雅的色彩审美思想。


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专家发言文稿将陆续整理推出,欢迎持续关注!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