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槐花苦参入大肠,湿热泻痢有卓效

 昵称32904480 2023-05-07 发布于湖南

       槐花性寒,直入大肠,善治肠风下血,尤擅清大肠湿热,对湿热泻痢亦有卓效,现少有人用之治泻。苦参性寒,能燥湿止痒,湿热浸淫肌肤,用之恒多有效。然苦参亦为治疗湿热泻、痢之良品。《名医别录》言其擅除"伏热肠澼”,《医学心悟》以苦参为主药,配山楂、葛根、苏罗茶等组成止痢散治疗湿热痢有不凡疗效,屡试不爽。

        余在临床,喜以二味相伍,治疗湿热泄泻或痢疾,对于结肠炎、克癃氏病属大肠湿热者亦每获佳效。

       宠某,女,80岁,湖南大学退休教师。2013年9月5日初诊:腹泻水样便4月,日行5、6次,大便秽臭,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

        仙鹤草30,桔梗10,槐花10,苦参10,陈皮10,白芍10,白术10,防风10,党参10,炙甘草10。14付。
        泄泻大便移臭,苔黄腻,属湿热泻无疑。方取朱良春教授仙桔汤之主药仙鹤草、桔梗祛湿热止泻,更用槐花配苦参走大肠经直清大肠湿热,燥湿止泻。腹痛即泻,泻则痛减,肝强脾弱,佐用痛泻要方(白术、陈皮、防风、白芍)健脾抑肝,更用参、草健运中州。

        2013年9月23日二诊:大便偏溏,已无水样便,大便仍秽臭,小腹冷,过劳则精神恍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前方加干姜10,山楂20 。14剂。
        水样便大减,药中病机。大便秽臭,湿热未清;小腹冷,苦寒药物有伤脾阳之势,当此之际,应于清化湿热之品中,佐以辛温,顾护脾阳,寒温病用,故在前方中加入干姜。大便秽臭,有挟食滞之虑,加山楂健脾消积。

        2013年10月11日三诊:大便已基本成形,便不臭,小腹冷除,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去干姜,加赤石脂30。7剂。
         小腹冷除,祛干姜,恐其久用有助湿热之弊,大便已基本成形,便不臭,积滞湿热已除,加赤石脂收敛大肠。
         2013年10月18日四诊:大便已成形,每日1次,舌质淡红,脉弦。
         守前方7剂。
         病痊,守方巩固。
         时2021年患者因头晕就诊,视其病历,发现8年前之此案,取得满意疗效,故录之。

        作者简介:毛以林,十四岁学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