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氏家庙

 流星雨刘鑫 2022-10-02 发布于浙江

章氏家庙

章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重建于清同治(1862-1874)年间,为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有门楼、前厅、正厅、后厅,两侧有厢房。正厅三间,通面阔10.4米,通进深8米,四周设围廊。明间九架前后双步廊,歇山顶,用材硕大,气势雄伟,雕刻精湛。门楼为明嘉靖石坊。歇山顶,二柱三楼。199212月公布为市保单位,2005316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渡渎章氏家庙位于渡渎村东口,公路直达家庙门墙。章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元年。《女埠镇志》:“结构属四合院式,三进二厢,青石楼门,总建筑面积约850平方米。……现存门楼为明建筑,余为晚清风格,中庭高耸雄伟,雕梁画栋,青石立柱。”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进两侧柱上各有门神木雕;二进门第上方有敕赐的“崇儒”匾额,两侧柱上悬挂“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楹联,入内即为前天井,可见中庭,16根青石立柱,四角飞檐若虬龙腾飞;后天井立有章氏源流碑文;最后一进为祖考神灵寝室,梁上有“妥我先灵”的匾额。

  民间传说:郇国公曾孙理公徙居淳安渡渎,未几,遇方腊乱,理公孙三七公避地兰溪,择胜地以居,仍号渡渎,又于家旁营选殁葬地,并植柏树而名柏树坟。相传,柏树上忽生莲花,一日,莲花被一樵夫采摘而去,东行里许,突遇风吹,花瓣因风吹飞扬,有花瓣飘落水中,则满池皆盛莲花;有花瓣飞挂树梢,则满树皆开莲花。乡人觉之怪异,请来巫师降神问之,神曰:“我乃西山章太傅是也,因子孙徙此,故来视之,汝能庙祀,亦当赐福。”于是,在渡渎巽冈营建西山庙祀祖,从此,香火不断,祈祷有应。

  《渡渎章氏宗谱》:当时渡渎为金华府兰溪县十六都第四堡,三七公移居渡渎,任该堡承事府君后,将祖坟迁至所居后墎山,又按阴阳、根据地形选择殁葬地,因墓地旧有合抱柏树,故名为柏树坟,今族呼为柏树坪。后又在渡渎巽冈营建西山庙祀祖,以“梦笏世家”为庙号,其规模也较为宏伟。

  至元末,历时二百多年的西山庙,因战乱而遭毁。然年年岁首,族人仍往庙基肃拜,祈求太傅庇佑,随处祀之,即可立应。时,乡人商议重建西山庙。原庙供奉太傅公、练夫人仁义并隆,欲重建后加祀郇国公,左右两侧增添承事二府君三七公和曾三公,并扩建二祠,左祀土地神,以岁申祭社之敬,右祀八行董少舒公,以报其保我宗族之恩。未料想,此议竟被官堰村的童某阻止,其曰:在空基地上重建庙宇,不如“专为章氏立祠堂也,统群族,上奉祖宗,下教子孙。”乡人闻之,觉言之有理,乃止重建西山庙之议。〖上世纪九十年代,渡渎村村西新建一西山庙,供奉太傅公、练夫人、郇国公神灵〗

  明成化年间,章懋辞准归田,意欲建祠,由于资金不足,章懋多方筹资,至1521年,终因经费无着,章懋含憾而逝,建祠是以中止。章拯继承叔父二大遗愿:建祠与修谱。翌年,嘉靖元年(1522),时为工部尚书的章拯倡仪建造祠堂:“……家庙及今未建,宁非谦欤?愿尊长暨诸儿曹,协谋协虑,精壮期尽力,富厚毋惜财。族大以蕃众,擎易举百年。……若有异心,非我族类。”

  倡仪一出,一时富者出财、能者任事、壮者效力,各房各户纷纷出银、出砖、出木,共筹得银两及砖木折银196两6钱,于是开始卜地辟基建设。章贄(14861530年,字思敬,号素庵,嘉靖元年(1522)进士)鼎力相助族兄章拯规划建祠。因当时所筹资金有限,故先建造了后堂五楹,以“聚祖考神灵”。由于尽心建祠,协赞尤力,贄公不幸早世。虽章氏家庙未及完美,然祖考皆以入寝,后裔祀供有所。

  后堂既成,然贄公兄章贇(14771535年,字思恭,号后山)却日夜忧惧,怕三十年后栋宇朽坏,恐伤先人神灵,反复多次与族众谋划,再建前厅以饬堂宇。

渡渎章氏家庙

因先人神灵寝室初成,族人耗损元气未复,故暂停以待休整。十余年后,贇公、拯公相继去世。时,贄公之子章适(15111554年,字景南,号道峰,嘉靖十六年(1537)进士,任礼科给事中)、章述、章迈(15181589年,字景德,号三峰,嘉靖四年(1525)进士,任睢宁县知县)一门三进士,道峰、两峰、三峰弟兄三人相继科甲,又倡议建祠,此次共募集了数倍于前的钱财,因而此次建筑规模甚大,又建前厅五楹、两旁厢楼、大门、牌坊、祭台等。厢楼奉藏祭器,砖壁垣墙通侧户以便往来,辟大门以表出入,青石楼门高约7米,门前有极为显赫家族才能修砌的二步半台阶,门两侧有门当,青石门面上有“章氏家庙”四个大字,上有品字形的三个斗形飞檐,中间有“惇睦”二字。至此,一个栋宇巍峨、规模宏廓的章氏家庙终于建成,蔚然知为兰江望族。

  章氏家庙为兰溪境内首建祠堂,其嵬嵬具瞻,为兰仰望。自古以来,凡立祠“必经数十年之高贤硕德,殚精竭虑而成者。”想我章氏先祖“廉让自持,爱民心切,不欲以脂膏肥己。”自宋明以来“世代簪缨,人才辈出,官居显要,禄食宜丰,非他族所能比拟。”建此巍峨宗祠,后裔子孙引以为耀。

  清咸丰同治(18511864)年间,太平天国洪秀全所部杨秀清率军进入兰溪,盘踞在渡读所在乡数年。因战火,民房均被焚毁,家庙亦不幸遇难,遭火焚无遗,仅存义报三间,族人赖藉以延香火,一时“颓垣破瓦棘地荆天,令人不胜黍离之感”。厥后,虽多次久拟“欲克复旧观,然人民经凋敝之余,元气未复,且祠产不多,筹措不易”而未能如愿。清同治庚午年(1870),族人再兴倡仪募资,首先重建了后堂五楹。又经过十余年,前厅及两厢陆续重建完成。然至光绪丁酉年(1897)始篡修宗谱时,中庭仍然无力付诸修复。至1909年,有族人倡仪“除春冬二祭外,所有胙肉悉免颁给,留为建中庭之用,再向族中殷足之户捐资”,终于在宣统庚戌年(1910)中庭告成。此次重建,历时四十年,耗资二千余金,可见“天下事,毁之则易,成之甚难也!”

章氏家庙位于渡渎行政村,坐北朝南偏西45°左右,由门楼、前厅、中厅、寝堂、厢房、偏院等组成,创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除门楼为明嘉靖年遗物外其余大多是清同治年间在太平军破坏的基址上重建。门楼为仿木石构牌坊,二柱三楼式,楼脊鸱鱼起翘,檐下斗拱出跳,枫拱采用圆雕法制成玉兔、麒麟等瑞兽,额枋上除了有章氏家庙惇睦嘉靖辛亥年十月吉旦立等题字外,还有双狮戏球、鹤驾祥云、凤穿牡丹、鲤鱼跳龙门等寓意吉祥的浮雕。门楼两边用高墙围护,背面有狭小的天井,走上五级台阶进入前厅。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檩,明间辟大板门,两边垂直方向辟边门,门上高悬红底金字的敕赐崇儒匾额,左右有堂联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厅内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用童柱连接三架梁,次、梢间为穿斗式,前后檐下施神仙人物题材的木雕牛腿和雀替。门厅后是宽敞的大天井,两旁厢房各五间,每间用五抹隔扇门四扇,梁架用四檩穿斗式前出廊。中厅睦亲堂为一单檐歇山顶的独立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周围廊式,高于天井五台阶,十二根檐柱用抹角海棠线方石柱,四根金柱用圆形石柱,所有柱础上都雕有人物、动物和花卉,梁架结构用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方梁上布满回纹卷草等图案,繁缛而不杂乱,檐下牛腿丰满厚实,有狮子、梅花鹿、寿星童子等造型,可惜其中明间两只最精华的作品在去年十二月被盗,村民用木桩支撑屋檐以防坍塌。(这些年金华各地农村古建筑构件偷盗成风,包括很多文保单位都难逃一劫,虽然类似的状况早已见多不怪,但心中不免还是隐隐作痛。)中厅后又是一天井,安放明嘉靖戊午年镌刻的章氏始祖墓碑刻和新制的章氏始祖墓碑迁址记碑刻。寝堂地势高于天井八级台阶,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穿斗式用中柱,檐下牛腿圆雕八仙人物,隔扇不存,内额悬妥我先灵匾额。寝堂两边另有废弃的偏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