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整本书阅读”解读(之一)

 zhoujin1002 2022-10-02 发布于天津

2022-08-17 09:01

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关于整本书阅读,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早就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遗憾的是,叶老的主张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在语文课程中加以落实。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快乐读书吧”的设置,为整本书阅读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就实践情况而言,整本书阅读时间不够、阅读质量不高、教学落实乏力、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依然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直面的重要挑战。

一、内涵与价值:

为终身阅读奠基

由上述定位出发,我们认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众所周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篇短章作为主体的。这样的编写体例,文章篇幅短小,教材内容有限,教与学的重点集中在字、词、句、段、篇上,学生的认知范围相对狭窄,情感体验比较粗浅。曹文轩指出:“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篇作品很不一样的。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的主要不同,在于它的阅读视野与思维含量。总体来说,整本书的文化视野更开阔,内容含量更丰富,思维方式更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全面和深刻。整本书阅读所对应的不应只是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一块小天地,重点应放在阅读兴趣、范围、习惯、速度、策略以及思维品质提升、作品意义建构、对生活生命的体悟上。

事实上,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主要不是通过篇章阅读,而是整本书阅读。阅读量的积累,本质上是文化底蕴的积淀、语言经验的充实、思维含量的提升、精神营养的丰厚,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阅读视野的拓宽与转变。整本书阅读,为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宽提供了坚实、有效的课程载体。

(二)“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元阅读能力

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诸多方法和策略当然可以迁移到整本书阅读中来,但是,整本书阅读不是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简单延伸和平面拓展,而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升级与迭代。这其中,元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元阅读能力,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有效的阅读策略,以及这些阅读策略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选择。在学生知道并选择了阅读策略之后,还要唤醒学生对阅读策略使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的意识。这种基于自我监控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整本书阅读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三)“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养成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要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却不教学生阅读整本书,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对此,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论述,他指出:“平时教学单篇短章,每周至多两篇,以字数计,至多不过四五千字;像这样迟缓的进度,哪里是读书习惯所许可的?并且,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规模较大的东西,就说是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吧,将会感到不容易对付。这又哪里说得上养成读书习惯?”

虽然,就目前的实际教学看,叶老所讲的单篇阅读的频次、容量以及周期等,都有所变化。但是,根本性的一些阅读问题,如迟缓的进度、局促的视野等,则几无改观。唯有充分认识整本书阅读的独特意义和作用,并能抱定语文课程设置该学习任务群的宗旨,一步一步加以落实,才能使之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一方面,由于整本书阅读必然囊括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等诸类文体,所以,整本书阅读显然有助于养成学生多文体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心志专一、持之以恒,虽然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数量会有所局限,但是那样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阅读全过程,显然对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裨益。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更持续、更有深度的生命体验。

事实上,只有基于整本书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高阶阅读。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更能全面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思想变化,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思想交流,把作者对人生、历史、文化的看法,与自己的阅读经验联系起来,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而综合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