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我与普通话(一)(讲于2021年9月15日)

 惟虫能天 2022-10-03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调优自他,引道群生

我与普通话(一)


我出生于平山县西南部深山区的一个农村,我们乡与山西盂县交界。我们老家的方言通称平山话,但平山话又分为多种方言,以至县城的人听偏远乡村的话有时也有些费劲。就是近距离的村庄,有的口音也大不相同。比如说,我们村与七里坪村相距只有三华里,我村说的是平山方言,而七里坪村人的口音就有些山西方言的味道了。由于我县面积广大、口音复杂,于是常有这个地方的人调侃另一个地方人口音的情况。

我说的平山话,是我们乡、我们村的平山话。我从小在一个闭塞的农村长大,在20岁前的时间里,生活半径没有超过十公里。再加之当时的资讯不发达,以至在小学、中学时代,老师讲课几乎全是方言,所以我的方言那是根深蒂固的。在出县工作前,也几乎没说过乃至也没想过说普通话。之所以如此,也有环境因素,当时村乡乃至本县的县级领导也没有说普通话的。不仅如此,大家还以此为荣,对偶尔说几句普通话的人会嗤之以鼻,认为他是忘本、卖弄。

当时我村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本村有个年轻人外出工作,学了几句普通话。回村后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他用普通话说,昨天晚上。这时他的长辈给了他一个嘴巴子说,说坐在碗上,为什么不坐在锅上呢?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感到很解气,认为这个年轻人着实该打。当时的乡亲们看到外出多年乃至当了大官的人,仍然说着一口家乡话会啧啧称赞说,看看人家,没有忘本啊!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