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平民 | 汪莘和他的词《沁园春·忆黄山》(徽学研究)

 金鸽子文艺 2022-10-03 发布于安徽

  

汪莘和他的词《沁园春·忆黄山》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2.10.03
南宋休宁县城海阳人汪莘,擅长辞章,尤工于词。他写文章,排宕有奇气,填词长于咏物,风格清丽秀逸。唐圭璋编纂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宋词》,荟萃宋代词人1300余家,词作20000余首,其中收录汪莘词48首,《沁园春·忆黄山》是其中一首。唐圭璋主编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收入了这首词。明人程敏政说:“黄山之为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当其胜,非摩诘之图不能尽其变。”臧维熙先生认为:“宋词中,写黄山的作品极少,而写得好的也只有汪莘这一首”,“汪莘这首辞采飘逸的黄山词,并不在太白、摩诘之下,足可与名家相抗。”

汪莘,字叔耕,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年不详,休宁县城西门人。休城西门汪始迁祖叫汪接,唐越国公汪华第七个儿子汪爽之后,北宋初年由婺源回岭迁来。汪莘为汪接八世孙,汪华二十四世孙。
汪莘与哥哥汪革早年从学于吕希哲。吕希哲(1036—1114),字原明,北宋寿州(治所凤台)人,既是官员,也是教育家,学者称荥阳先生,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吕公著之子,北宋名臣、著名政治家吕夷简之孙。吕希哲少时曾从学于名师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后又从学于“二程”(程颢、程颐)与张载。“名师出高徒”,汪莘与兄汪革从学于吕氏,学业卓尔不群。
汪莘曾长时间隐居黄山,精研《易》理,为朱熹在徽州十二高弟之一。在徽州做过地方官的李以申,曾为汪莘写过一个小传,说汪莘“自幼不羁,寢长卓犖有大志”。

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日,朱夫子在党禁的阴冷中,怀着“吾道不孤”的信念含笑而死。这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学党魁,垂暮之年遭遇“伪学”“伪党”讨伐之先,曾经历了人生第一回“经筵”待遇。所谓“延筵”,是宋时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而特设的讲席,一般由大学士、翰林待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至崇政殿说书充任讲官,其他官员也有兼事者,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朱夫子入侍经筵,是在太上皇宋孝宗赵眘死后,宋宁宗赵扩即位之初,地点在南宋国都临安府宫中。其实,赵扩诏朱夫子入侍经筵,并非真心实意要将朱夫子集大成的理学作为“圣学”治国理政,只不过是用以装璜门面,而朱夫子却非常认真地对待了,他的弟子们更是抱着狂热的幻想。汪莘在得知恩师朱夫子受诏入侍经筵,在朱夫子抵达临安之前,便给朱夫子写信进言,他说:
先生劝讲经筵,实居师保之职。前日责在大臣,今日贵在先生矣。时不待先生而富,兵不待先生而强,惟主上父子之间,诸公所不能济者待先生而济。若惮于为父子深爱之本,而利于体貌臣工之末,以是为治,未有能久者。今日之事,先生建明稍缓,切恐言者已伺其后,是非不能为天下学道者之地,亦恐不能为后世道者之地。

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汪莘的良苦用心是显而易见的。朱夫子当时深重其言,嘉其“乡道之勤,卫道之切”,经筵时一再表达了昌明理学维护国家纲常的意志。《紫阳书院志》中称汪莘“敢言于师长之前”,也正缘于此。

朱夫子身后的嘉定年间,宋宁宗还有模有样地“下诏求言”,天真的汪莘曾以布衣身份三次诣阙上封事,“论天变、人事、民穷、吏污之弊,行师布陈之法”。据有关史料披露,当时真西山先生曾看到过汪莘的这些疏言,称“真爱民忧国之言”。可惜,这些疏言竟被留中不上报。“真西山”先生,乃理学家真德秀之号。
孔夫子说过“学而优则仕”。现实生活中,真正“学而优”的人,往往入不了“仕”,或仕不通达,孔夫子、朱夫子是这样,汪莘也同样如此。汪莘虽有经邦济世之才,但终不得获用。为此,他便退隐讲学,不求闻达。他曾筑室休城柳溪之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他长于诗词,居常每饮,似醉非醉之时,每每浩歌赋词,以宣泄胸中积郁。还曾建柳溪书院,讲学其中,学者称其柳塘先生。
汪莘著有《柳塘集》《方壸存稿》(八卷)传世。
清康熙《休宁县志·人物志·儒硕》入传者共13人,汪莘为其一。宋以前(含宋)列了五人,汪莘为第四人(其余四人为程大昌、吴儆、程永奇、程若庸)。
休城西隅旧时有柳塘巷,又称硕儒里。清初著名学者休宁旧市人赵吉士著有《寄园寄所寄》,其中缅怀汪莘:“先生隐柳塘著书,今遗址犹曰'柳塘巷',曰'硕儒里’。每过其地,忆前辈风流,辄低佪不能去。”

汪莘的《沁园春·忆黄山》词,见中华书局1999年版《全宋词》第三册第2825页: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悬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添,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词上阕开篇三句十二字,从大处展示黄山清奇之秀。画面中有云峰烟溪,汪莘其他词中亦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和“三十六峰云嶂,三十六溪烟水”。这云峰烟溪,千姿百态,景色清幽,常年锁清秋。接下去的四句,以分镜头的手法,描写黄山的云烟竞秀和瀑布争流。领格一“对”字,可谓横空出世,词人将自己和读者带入画面,欣赏黄山之清奇。“对”字之后,“孤峰绝顶,云烟竞秀”为一组,“悬崖峭壁,瀑布争流”为另一组,分别描绘孤峰绝顶上云烟缭绕和悬崖峭壁间的瀑布飞泻。悉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这其中的一三句(孤峰绝顶,悬崖峭壁)和二四句(云烟竞秀,瀑布争流),都是妙绝的隔句对仗。

黄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饱读经史,家国情怀深厚的汪莘深爱黄山,他屏居山中,与山为伴,即便是春寒料峭,也在山中徜徉,因而能写出“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之句 。相传,古时浮丘公曾在黄山炼丹峰一洞里炼过仙丹,那里有两桃(形似桃花的石花),毛白色异。又相传,轩辕黄帝曾在轩辕峰下的采芝源采过灵芝。词中“洞里桃花,仙家芝草”二句八字,正是隐寓这两个美好传说。
上阕末尾,词人用“亲曾见”三字,描绘他曾亲临其境、亲眼所见的一处壮丽奇观,即黄山白龙桥下的白龙潭,白昼都能见到的奇观:在这里,白云溪饱容众壑之水,直泻深潭,潭中之水汹涌澎湃,白浪翻滚,令人魂魄摇荡,不敢逼视。山中潭水都有“海涌潮头”之势,其声威可见。
相传,古时浮丘公曾在黄山炼丹峰炼得仙丹八颗,黄帝服用后与他一道成仙飞去。词人在下阕用“当年”二字提引,追忆黄帝与浮丘。如今炼丹烽上,炼丹的鼎炉、灶穴、药臼、药杵等遗物,依稀可辨,炼丹峰下的炼丹源、洗药溪依旧流水潺潺——这些,词人当已熟视无睹,不予提及,却只问“玉枕玉床还在不”?显得入情入理,情趣别有。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同时也带领读者进入神话般的冥思漫游境界,置入“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之句。前二句写天帝之想,后二句描蜃楼之景。此间,“天都月夜”与“翠微霜晓”,“遥闻凤管”与“仰盼龙楼”,也是巧夺天工的隔句对仗。相传,雄冠群山的天都峰是天上的都城,是天帝会见各方神灵之地。词人遥望天都月夜,隐约听闻天际管乐之声,十分自然。词中“翠微”,系指黄山后海的翠微峰,那里修林茂竹,葱郁蒼翠 ,巨蜃出没,龙楼展现,这种海市蜃楼的自然奇观,并不是随时可以见到,所以词人置入“仰盼”一词。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是说浮丘炼丹的砂穴,依然长年通红,可是炼丹的炉火早已冷却,再怎么能炼得灵丹仙方,早日报送修炼成仙的消息呢?这迷团,自然无人可以解得。而词人却发挥了高超的艺术情思,干脆继续凭借仙物,写出全词最后三句:“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相传,浮丘公当年又曾在黄山石人峰下驾鹤训鹿,留下了驾鹤洞、白鹿源遗迹。词人所言“源头白鹿”,自然指此。这“白鹿”应该知道仙人的来影去踪。又相传,翠微峰下翠微寺左的溪边有一头牛,通体青牛,一个樵夫想牵它回家,青牛忽然入水,不再有踪影。从此,这条溪被称为青牛溪。这头“青牛”,也多少知道些修炼成仙的故事。词人以拟问口气点出白鹿青牛为归结,显得辞尽而意未尽,给读者以无穷的意趣。

(网络配图)
这首词借神话传说为虚,写景是实,虚实相间,糅合自然,妙趣横生,使黄山既展示清奇之秀又充满神奇之美,令人心往神驰。
宋代词人大体上有“婉约派”和“豪放派”,汪莘的词作界于“婉约派”与“豪放派”之间,词作婉约而又不失豪放。

(辛丑腊月廿六日初稿于徽州公馆,壬寅九月初二日修订)

作者简介:陈平民(1948—),男,休宁县人,徽州文化研究资深学者。曾任黄山日报总编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2008年退休。


——  精彩回读 —— 
陈平民 | 王茂荫法治思想初探(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人才思想(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政治思想 1(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政治思想 2(徽学研究)
陈平民  |  兵燹之余访同窗忆“非园”(徽学研究)
陈平民  |  褒扬义烈励风化(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建言矜恤被裹协难民(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抵制“奔竞”折瑞常(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晩清封疆大吏吴棠(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莫逆之交李榕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易佩绅翻刻先师王茂荫遗著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吴大廷交谊钩沉(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李文安李鸿章父子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曾国藩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老上司祁寯藻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魏源因缘初探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关爱贫寒子弟徐景轼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力劝舅兄莫捐官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汪雅安程葆母子交集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择婿注重品识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咸丰皇帝接连四次召王茂荫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五次南回省亲(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2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1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晚清名臣王茂荫》系列故事连载预告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屯溪老大桥桥史正说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清代朴学家的摇蓝 —— 不疏园 (徽学研究)
陈平民  |   世道今还古     人心欲归仁 (徽学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