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宋词,写尽世间离愁,其中一句为千古经典

 金华303 2022-10-03 发布于山东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

文章图片1

- 引言 -

..

北宋年间有一个神童,5岁读书,7岁能文,14岁便中进士。

他就是一代宰相晏殊。

可以说,北宋的政坛和文坛都和他息息相关。

范仲淹、王安石均是晏殊的门生,连欧阳修、韩琦也都受过他的栽培,而富弼、杨察又都是他的女婿。

虽然寇准因歧视江南才子,曾一度针对过晏殊,但晏殊的仕途之路还算顺遂,真宗和仁宗都很赏识他,连大词人柳永也拜谒过晏殊,渴望晏殊能为他举官。

但晏殊官场得意,情场却很坎坷,两任妻子均不幸早亡,迷惘困顿时得歌女萧娘释怀,晏殊也为此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词。

他词风的形成,基本也是基于情感,笔触典雅流丽,为“婉约派”代表人物。耳熟能详的词句很多,比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也是他笔下的经典,被一代又一代人传诵,永留词坛史册。

文章图片2

- 诗词赏析 -

...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出自晏殊的《玉楼春 · 春恨》

这首词是晏殊借“思妇闺怨”抒怀了心中的离愁别绪,虽然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词中的句子可以看出,这是晏殊中年后的作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后,落笔伤怀。

词文大意可解为:

长亭古道上,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年少之人不懂得珍惜,总是容易弃人而去。楼头传来了五更的钟响,惊醒了离人的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雨,更是增添了许多愁思;

无情的人体会不到多情之人心中的苦楚,一寸相思竟能化成千万缕,不断地在心中拉扯。天涯海角再远,也能走到尽头,唯独心中的相思之意挥之不去,永不停止。

文章图片3

晏殊这首词并没有过多地叙事,更多的是表达内心和感受,偶尔提及过往也变成了残梦,往事一笔带过,却在心头久久萦绕。

这更体现出了相思之苦,在上半片的第一句中,词人先描写了场景和相思的缘由:

绿杨芳草长亭路/少抛人容易去

长亭为古代驿站供行人休息的亭子,故“长亭路”指送别的古道,在芳草依依的春日里,与心爱的人惜别,愁思更加浓厚。但这种思念是没有怨怼的,更多的是年少不羁的脚步,注定要远走天涯。

所以,此间之愁并不叫人压抑。

文章图片4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五更的钟声把人从梦境中拉回现实,转眼又见三月,往事如春雨般涌上心头。

这种思念很漫长,也很柔和,甚至是明媚的忧伤,因为回忆里甜苦参半,并非声声泣泪。

能够让自己反复想起的事,一定是曾温暖过自己。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这里的无情,并非指无情之人,而是说人若无情,便不会有那么多烦恼。词人想要忘记过去,可内心柔澜百转,似锦丝一样缠绕,剪不断理还乱。

这一句写出了世间的离愁别绪,故也成为了千古经典。

文章图片5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晏殊写得也是这样一种心境,道出了相思的惆怅与苦恼,天涯尚有尽头,而想念一个人时的感觉却弥天盖地,无边无际。

纵观整首词,词人通过白描的手法将离情娓娓道来,感情真切而含蓄,深入人心。其中心理活动十分微妙,颇具艺术效果,值得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