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糖”与海克斯科技的那些事

 孙家信 2022-10-03 发布于浙江

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血糖代谢异常而导致的发生系统性代谢的慢性糖代谢紊乱的疾病。

糖尿病典型的特征是高血糖。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Ⅰ型糖尿病)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Ⅱ型糖尿病),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上Ⅱ型糖尿病占95%以上,也是我们主要讨论的对象。

图片

2

胰岛素很忙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激素,而且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一种降血糖激素。

人体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血糖,当血糖浓度增高时会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把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浓度,所以血糖是各种升糖激素与胰岛素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当胰岛素作用不足时就会发生糖尿病。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胰岛素调节血糖这个机制一直处于紧张忙碌状态,长此以往,最后失灵了,罢工了,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

图片

3

高血糖是怎么来的?

长时间大量的进食含糖量非常丰富的食物是高血糖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50多年里,人们深信不疑的是,脂肪是人类健康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疾病的首要原因。直到2016年,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布的一篇综述揭露了美国制糖业干涉糖与健康相关性研究的真相,这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有关糖的真相或许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

早在1954年,美国糖研究基金会(后来成为美国糖业协会)就认识到,如果美国人采用低脂饮食,那么,人均糖消费量,将会增加超过1/3。同时,淀粉糖的技术进步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一进一出,利润就会大幅长期增长。

于是,他们贿赂了3名哈佛科学家,用来审查有关糖,脂肪和心脏病的现有研究,并最大限度减少糖与心脏健康之间联系,把脂肪描述成“元凶”。

该研究结论文章发表在至今仍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评论中引用的研究都是经过糖业研究基金特意挑选的结果,整篇文章极力弱化糖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将“屎盆子”扣向“饱和脂肪酸”。这个虚假研究、连同天翻地覆的广告宣传、对世卫组织的威胁等组合手段,最终对食品产业、饮食结构与人类健康都产出了非常大的影响。

其结果是制糖业包括精制食品工业非常发达,铺天盖地的广告鼓励人们摄入大量糖分,大量的精加工快消垃圾食品与饮料,其结果是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大量激增。

图片

4

海克斯科技是个什么玩意?

几十年前美国制糖业干涉糖与健康相关性研究的真相并不是问题的终结,在吃的问题上,资本惹的祸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海克斯科技”一词出自游戏《英雄联盟》的词语,特指一种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这里指将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的方式,简称“科技食品”。

奶茶是用奶精粉和植脂末调配而成;牛排是用碎肉和边角料压制而成;燕窝则是明胶片和植脂末加糖浆泡出来的;一勺三花淡奶入锅,自来水立刻变成白色羊汤……

比如用清水、盐、味精,加入焦糖色素调色,以及大豆蛋白做底,接着加入一点牛肉精粉,大豆蛋白立刻变牛肉口味,最后再加入一点高弹素,也就是焦磷酸钠,增加Q弹的口感,最后把这些东西都揉成团下锅,就是人们常吃的牛肉丸了。

现代的食品工业更像是一场科技魔术,常见的色素、香精、甜味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可以很方便的调制成人们熟悉的各种口味饮料。至于是否符合营养健康标准,我们的消化器官是不是能适应这些人工添加食品,则完全是另外一个事情。

图片

5

真的有肥胖基因吗?

什么是“肥胖基因”呢?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体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让人类的食欲和获取的能量之间,保持一个稳定的平衡,这样一来,即使吃进去很多食物,但是“肥胖基因”仍然会控制你的体重。

不过,“肥胖基因”在失衡的时候,就会导致脂肪大量积累,同时体重也会快速增加。

如此看来,似乎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肥胖基因”都是处于失衡的状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起来,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肥胖基因”,是在研究糖尿病人的DNA变化时,发现这段“肥胖基因”与人类的进化、代谢疾病等有着一定的关联。

研究发现,在欧洲人的身体中,这段基因发生突变和遗传的概率更高,这是因为欧洲人更喜欢摄入大量的乳制品,特别是从牛奶,而其中的基因就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从牛奶中获取营养。

同时,这段基因还是人类变胖的关键,因为它在人体的基因中,是“勤俭节约”的一把好手,它会主动让人体的新陈代谢减弱,让人体摄入大量的脂肪,糖类等高能量食物。

图片

人体的“肥胖基因”并不是现代人类的专属基因,早在古人类出现的时候,这组“肥胖基因”就伴随着古人类的演化史,而一代代存在了。

6

容易变胖是人类的进化产物

在古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在漫长的时光里,古人类真正吃饱饭的时间非常少,大多时间里,他们都要忍受着饥饿的威胁,由于经常“闹饥荒”,所以,他们需要在食物充足的时候,让自己吃饱,然后让自己尽量“发胖”,囤积多一点的脂肪。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内的“肥胖基因”就发生了变异,当古人类获取高热量食物的时候,就会帮助他们来积攒脂肪,虽然后来古人类一代代演化,到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已经不再需要依靠这种方式来囤积脂肪等热量,但是变异了的“肥胖基因”却仍然保留了下来。

图片

如今,人体中的“肥胖基因”则成为了现代人的“定时炸弹”,因为它会导致现代人患上“肥胖病”,同时新陈代谢紊乱患上糖尿病等等。

7

综上所述,过度的热量摄入与低消耗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和心脏病等各种代谢性疾病最直接的首要因素。

间接原因包括现代社会对错误饮食习惯的大肆宣扬,充斥市场的快消垃圾食品,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吃甜食对心理带来的天生快感以及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的变异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