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子点评】第78辑:“群英诗会”第151辑作品选评

 杏坛归客 2022-10-03 发布于山东

周文彰题

“群英诗会”第151辑作品选评

图片

老屋二章

段维

其一

瓦垄多风化,时逢雨漏长。

偶因晴得福,满屋放光芒。

其二

老父徬徨久,拆留俱两难。

于家为祖业,于国是寒酸。

【英子点评】

      此二章《老屋》乃为韵部不同的联章五绝。《其一》中心在于写老屋之“寒酸”:因年久日深,瓦垄已多风化,自然“时逢雨漏长”,难以居住。转结以调侃口气进一步说明老屋的简陋,正可谓是“屋漏最怕阴雨天”,晴日即是福,免受漏雨之苦而“享受”满屋的光芒,言外之意即是“日晒”也。故而“偶因晴得福,满屋放光芒”之“福”实为反语,更增一倍“寒酸”。《其二》顺承《其一》之意,中心在于老父久徬徨之原因。为何“拆留俱两难”呢?原来是因为“于家为祖业,于国是寒酸”啊!如果拆了,于家中祖业不敬;如果不拆,于国家繁荣之景不搭也。两首故园小绝从“老屋”一景折射出当今农民的某些生活状态,手法堪赞。

忆东江疍家人

陈式敏

鹭影山光远,风帆海气凉。

谁言篷户小,天地是吾乡。

【英子点评】

      疍家人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水上渔民的一个统称,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疍家人由于没有田地,以水为生,从而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 这首五绝以精炼的笔触呈现了东江疍家人的生活环境与民风民俗,表现了这群海上的“吉卜赛人”淳朴的生活观念。起承以对仗句描写了东江的环境,画面宏阔,“海气凉”突出了疍家人生存环境之恶劣,为下文巧设铺垫。转结宕开,“谁言篷户小,天地是吾乡”表现了疍家人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豁达,足见他们对海上生活的热爱。

寒露台风(2016秋)

李树喜

      寒露时节,沪上台风骤雨,与诗友聚于浦东。逸明、马力、了凡在座。

台风寒露至,夜幕少人行。

绿叶摇黄叶,雨声杂酒声。

秋思无远近,敲句忘阴晴。

李杜千秋后,吾群补姓名。

【英子点评】

      诗人雅聚,往往会写诗再现当时的雅聚情形,此诗亦然。所不同的是,此诗在写法上大胆创新,其惊人之语给人回味。首联写雅聚的时间和环境,为实写;颔联采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绿叶摇黄叶”着一“摇”字,写出了树叶在寒露时节的变化,更增动感,让人感觉到树叶颜色的变化流程;对句“雨声杂酒声”虽然犯了孤平,但形象地写出了雅聚时行酒的场面,既有外在的环境,又有内部的场面,两相结合,感悟独到。酒,既是视觉的物象,因其香气缭绕,所以又是嗅觉的物象,然作者听到的是“酒声”,这就将视觉转化为听觉,是“以形类声”的通感手法的妙用,从而很好地渲染了当时诗友们聚会的欢快场面。颈联亦是采用通感手法,秋思为无形的情愫,作者将其转化为可视的远近,似乎可以测量,“无远近”生动地表现了秋思没有距离,而在于真挚的情感;对句则写出诗友们醉心敲句而忘了身外的阴晴变化,所以自然流泻出“李杜千秋后,吾群补姓名”之语,相信诗词史上,将会给他们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乙未独白(七首选一)

姚平

浮云遮不住,一路过来人。

袖甩流年水,鞋拖故事尘。

归田集虫谱,晒腹借茶巾。

兀兀门常闭,羹餐豆与莼。

【英子点评】

      此律以独白的形式表达了自身对世事的深刻感受,没有停留在故有的模式,主要表现在颔联“袖甩流年水,鞋拖故事尘”中对名词“水袖”“拖鞋”的拆分改造,引申出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极有特色。流年似水、故事如尘,辅之以“一路过来人”的“袖”与“鞋”,不仅独具语言技巧,而且含义极深:人在路上,“衣袖”拂过逝水流年,“鞋底”带着过去的故事尘埃,从而完成了古典化的诗意表达。

图片

参观海世界贝壳博物馆

周济夫

已成骨殖尚莹煌,想见深泓十色光。

滴水微尘观世界,一螺一贝亦情长。

【英子点评】

      此绝叙述了作者参观海世界贝壳博物馆的所见所想。贝壳“已成骨殖”尚且五彩晶莹,想见其于深泓时定是五光十色,美丽异常。转结继续升华主题,由此引申出“滴水微尘观世界”之理,亦可从“一螺一贝”之中观世界也,足见螺贝之情长,亦见作者的喜爱之情。

经海文大桥三至溪北书院

周济夫

一桥飞架瞬时过,华毂追风若鲫梭。

说到潘存多不识,但嗟颓壁影婆娑。

【英子点评】

      此绝28个字囊括的内容范畴极广,前两句写过海文大桥之迅疾,全赖于“华毂追风”也,恰如“鲫梭”一般。此句将“华毂”比作“鲫梭”很是新颖独特,紧扣海底飞鱼,与此时飞车的环境相吻合。后两句落笔溪北书院,感慨顿生,何也?只因“说到潘存多不识”。溪北书院由清末铺前籍书法家潘存发起筹资建造,但今人多不识潘存也,这种对教育文化的漠视实令人叹息——但嗟颓壁影婆娑。颓壁与婆娑树影两相对比,平添一份无奈矣。如此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回保定乘K字车

李伟亮

过眼风光数点青,黄昏广播细聆听。

慢车自有人情味,每在深秋小镇停。

【英子点评】

      K字车全称是快速旅客列车,最高时速为120公里/小时,是目前铁路列车中速度最慢的列车,一般只停靠在地级中心及重要的县级中心。此绝叙述了诗人乘K字车回保定的所见所闻所想,很有慢时光的诗意味道。首句概括了乘车所见;次句写所闻,“黄昏”这一时间词暗示列车的速度慢,抑或即将抵达站点,故而“细聆听”报站之播音。转结议论抒情,突出慢车的人情味,而这种温情与小镇的温馨是合拍的,少了许多浮躁。其实,慢车即是慢节奏生活的象征,“慢车自有人情味”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慢节奏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快节奏的大城市里的人来说,此种情感最是自然不过。

武汉东湖遇雨

李伟亮

行吟阁畔石桥东,我亦行吟细雨中。

满目湖光天不管,荷花开到七分红。

【英子点评】

      前两句以“行吟”串联叙事,回环复沓如行吟节奏,而“细雨”何尝不是在“行吟”呢?转结以东湖之景收束,“满目湖光天不管”拟人形象,饶有趣味,老天只管下雨,这满目湖光它可不管,一任“荷花开到七分红”,美景顿出。全诗构思新奇,空灵入味。

图片

牵牛花

林如月

篱下经年翠作堆,迎风带露隔尘埃。

尤怜五色琉璃盏,斟得几分秋意来。

【英子点评】

      咏物诗往往寄寓着诗人自身的情感价值取向,作者笔下的牵牛花之所以与同题材的立意不同,就在于字里行间那份怜爱之情,读来心弦亦为之一动——多么美丽可人的牵牛花!她的美,在于“篱下经年翠作堆”,“寄人篱下”依然保持着青葱的活力;在于“迎风带露隔尘埃”的脱俗清丽。外形柔弱、内心纯净而又不失自我的形象立显,难怪乎作者如此喜欢:尤怜五色琉璃盏,斟得几分秋意来。眼中的美,自然转化成美丽的想象,将牵牛花比作“五色琉璃盏”,形象而贴切,如此比喻,巧妙地化无形之“秋意”为有形可“斟”,且含蓄地表达了牵牛花开至秋季的特点,一语两到,手法堪赞。

秋日漫兴

林如月

为赋新诗带雨登,南山何处入秋澄。

时花尚且迷人眼,塔下应无扫叶僧。

【英子点评】

      此绝立意同样独出机杼,一反描绘秋景的刻板写法,而是实实在在地紧扣南山秋日的景观着笔。首句交代登山目的,次句道出南山所见,似乎看不到秋日应有的萧瑟,转句一个“尚且”,道出迷人的时花是此时秋季的斑斓之景,故而诗人以此猜测:塔下应无扫叶僧。此笔间接地道出此时尚无落叶,自然就没有“扫叶僧”了,说明南山秋日依然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赞誉不露痕迹,此为诗性思维的有效运用,贵在含蓄,善于留白,余味悠长。

夜烤摊即景(中华通韵)

汤传举

夜静灯昏烤肉摊,夫妻店主抱膝眠。

每闻行客遥惊起,惟怕错失客一单。

【英子点评】

      此诗以夜烤摊一景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令人唏嘘。首句以“夜静”暗示夜色已晚,摊主工作时间已经很长了;“灯昏”描述了烤肉摊的工作环境之不堪。次句以夫妻店主抱膝而眠表现其困乏之态,但不敢深睡。为何?“每闻行客遥惊起,惟怕错失客一单”给出了答案。一个“遥惊”,一个“惟怕”,神态毕现,摊主生活的不易尽在其中,与其说是做生意,不如说是“讨生意”,要知道每一单客人都是他们的生活之源啊!全诗明白如话,以一个画面折射出社会的一隅。

街边菜农

汤传举

清晨卖菜立寒风,城管西追我向东。

赖得当年游击术,再追我已担空空。

【英子点评】

      此诗以类打油的方式表现了街边菜农与城管“打游击战”的场景,真实地反映了菜农生活的艰辛。他们“清晨卖菜立寒风”已是不易,还得遭到城管的“追击”。“赖得当年游击术,再追我已担空空”以调侃的语气“赞扬”菜农的“游击战术”,实则饱含着对菜农的同情。

访海南攀丹唐氏家族有感(新韵)

饶维莲

枯井苍榕新瓦间,楼中风隙访攀丹。

只今惟有西洲月,犹记唐门枝叶繁。

【英子点评】

      海口府城攀丹村是海南文化名村,这与攀丹唐氏的科举成绩有密切的关系。攀丹唐氏是海南本土的科甲望族,被人赞称为“海外无双唐氏,天南第一攀丹。”南宋唐氏迁琼始祖唐震与其子唐叔建在1241年创办了“义学堂”,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改为“西洲书院”。“西洲书院”广收学子,讲经授儒,以启梓里,桃李芬芳,科甲蔚起,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百年树人,培育无数贤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西洲书院,如今处于怎样的环境呢?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攀丹村的西洲书院位于“枯井苍榕新瓦间”,高楼林立,西洲书院就在现代化的“楼中空隙”中“生存”。见此情形,诗人不由得生发无限感慨:只今惟有西洲月,犹记唐门枝叶繁。大概只有曾经照耀西洲书院的月亮,才会记起唐氏家族曾经的兴盛吧!唏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这种情感,是对历史文化未受重视的无奈。“枝叶繁”象征唐门人才辈出,比喻恰切。全诗触景生情,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图片

雨中登六盘山

张 嵩

草木萧森绿掩黄,中秋雾气正苍茫。

层云稍聚寒风至,细雨微飘冷鸟藏。

观景无形来眼底,听涛有象过心旁。

征程何必祈晴日,万丈豪情岭外翔。

【英子点评】

      此律结构合理,章法有致,顺序井然,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寓理抒情,抒发了雨中登六盘山的豪情。首联营造了六盘山中秋季节的雨中景致,颔联紧承,以层云、寒风、细雨、冷鸟继续深化雨中六盘山的萧瑟环境。颈联顺其自然,借景寓理,内蕴深刻,是为警句:无形之景皆来眼底,有象之声都过心旁,“无形”与“有象”实为相对而言,此为雨中登六盘山之收获。尾联自然抒发情怀,好一个“征程何必祈晴日”,雨中登山更能考验人的意志,更能显示出非凡的“万丈豪情”,结得大气浑然,感染人心。

西江月·冶海秋色

范诗银 

       草绿连它云白,神峰画出天边。轻风吹起水波寒,送我一潭秋晚。

       依旧格桑花好,相看已是经年。梦中相别更相牵,如约初心相浣。

【英子点评】

      此词布局如同一条“流水线”,情景交融,唯美的语言营造出唯美的意境,使人读之如临其境,深受感染。“草绿连它云白,神峰画出天边”似对非对,灵动有致而境界宏阔也。一个“连它”,一个“画出”,将冶海之景与天相接的景象展现于前,笔法脱俗,写法更是超脱常人窠臼。“轻风吹起水波寒,送我一潭秋晚”由景及人,自然一体,稍作“歇息”,导出“我”之情怀。下片紧承,以此地特有的格桑花引起回忆,“梦中相别更相牵,如约初心相浣”借景抒情水到渠成,好个“初心相浣”,含蓄地道出对冶海的爱始终不减当年,更是间接地赞美了清净透澈的冶海秋色。

西江月·美人草原

范诗银 

       吹过那时旧梦,烛红照个天明。三千原上丽人行,望断娉婷身影。

       谁把胭脂乱点,何为颜色深青。一行一对泪盈盈,风去风来风静。

【英子点评】

      词讲“清空”,忌“质实”,故而时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然皆由“实”而来,因“实”而“虚”,更见飘逸,当具备轻灵之“词心”与“情结”方可达成。不少读者难以读懂范词,此为原因之一。此词写作对象为“美人草原”,如果据“实”而写,其美感就大打折扣了。“三千原上丽人行,望断娉婷身影”即将“美人”与“草原”有机结合为一体,任君想象其美矣。过片“谁把胭脂乱点,何为颜色深青”两个问句,依然紧扣“美人”之“胭脂”与“草原”之“深青”,而这胭脂之红与草原之绿的相融与相悖正是词人的疑问,亦是美人草原的美之所在,道不尽之意于言外矣。“一行一对泪盈盈,风去风来风静”人景互动,渐入静谧之草原,给人回味。

临江仙·听埙

刘庆霖

      代表黑泥来说话,当年浴火无言。此时九孔把声传,厚唇如土地,吹过那方天。

       谁托手中临晚照,指尖摁着炊烟。一条小路绕云峦,主人无梦了,她却梦家山。

【英子点评】

      题为“听埙”,实则“听乡音”“诉乡情”也,而这种情怀以“曲”见“奇”,更见词人手法。上片以拟人、比喻、夸张变形等手法写出陶埙这种乐器的特点: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代表黑泥来说话,当年浴火无言”以拟人手法道出陶埙制作过程;“此时九孔把声传,厚唇如土地,吹过那方天”写九孔陶埙形状特点及天籁之音色。下片由物及人,物我相融:“谁托手中临晚照,指尖摁着炊烟”巧以问句设置吹埙之境,以虚写实,道出埙乐中的沉醉忘我之态。“一条小路绕云峦,主人无梦了,她却梦家山”将自我的意识流动融入埙乐中,如今吹埙人在生活中已是“无梦”矣,而黑土陶制出来的埙却梦起了黑土地的家园。此结拍甚是得味,极富艺术性。作者巧将自我的怀乡情愫嫁于陶埙,并与开头相照应,浑然一体而不觉。可以说,刘庆霖老师的新诗笔法,更具古典之味,亦有烟火之味,令人喜读。

梧叶儿·依韵吴西逸《韶华过》

许 娟

      琴声歇,凉月钩。飘缈影含羞。三金伏,一叶秋。指尖流。教得东篱误酒。

【英子点评】

      这首单调小令以唯美的语言传递了秋来之时的心绪,词味浓郁。“ 琴声歇,凉月钩”人景互衬,以三字对营造秋凉之境。“飘缈影含羞”紧承“凉月”,描摹秋月的朦胧之态,其影半遮半藏,如美人含羞。“三金伏,一叶秋”巧妙裁剪宋·余靖的《微凉》之颔联“雨送三金伏,风生一叶秋”,以三字对道出季节转换之迅疾,如流过指尖一般,令人难以抓住,故而发出“教得东篱误酒”之慨。虽是依古人韵之习作,但语言无刻意雕琢之感。

图片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儋州文苑》主编。

图片

《英子评诗》微刊第532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说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等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