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对调漂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

 怡吾 2022-10-0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用手竿钓鱼,一般都需要看浮漂的动作判断是否有鱼咬钩,而浮漂的动作是否灵敏,主要来自是否调漂到位。我在黄河边上钓了30多年鱼,刚开始时对调漂并不认真甚至马马虎虎,直到有一次经过一次难忘的调漂经历后,才对调漂有了理解与认识。

20世纪80年代,我在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中学当老师,闲暇时常去黄河边钓鱼。暑假的一个阴雨天,我呆在家里觉得闷得慌,就穿上雨衣与胶鞋,在田边水沟里挖了几条蚯蚓当鱼饵,带上手竿钓线,来到城北黄河汊河经常钓鱼的地方。

先是到河边野柳林中割下一根长近4米的枝条当鱼竿,这是我在黄河边钓鱼多年养成的习惯。黄河边长着成片的野柳树,有些柳枝有3~4米长,有韧性不易折断,削去枝杈正好用来当鱼竿用。经过“修枝”后的野柳树会生长得更旺盛。用野柳枝做的鱼竿用完后就丢弃在河边,下次钓鱼再去野柳林中寻找割取,所以每次去河边钓鱼要用的“鱼竿”都会现取现用。

图片

和往常一样,我在野柳枝鱼竿上拴好钓线,在鱼钩上挂好蚯蚓,找到水流平静的河汊准备抛竿时,却不由地蹙起了眉头,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估计黄河上游昨夜下了大暴雨,河中流进了大量泥沙,使下游河水变成“黄汤”一般。凭经验,在这种浑浊的河水中是很难钓到鱼的。果然,经过试钓,浮漂在“黄汤”水中一动不动。我当然心有不甘,就一路顺着汊河向上游寻找新钓点。结果除了“黄汤”还是“黄汤”,鱼竿甩来甩去都是白忙活。

离开了黄河主汊河,沿崖下小路南行,走上一个坝堤,眼前看到的一潭清水——原来不经意中来到了镇政府鱼塘边。这个鱼塘长约70米,宽约40米,呈椭圆形,是四年前修筑的,当时我所在的镇中学的师生,还参加了修鱼塘的义务劳动,如今已是堤岸柳树成荫、塘内鱼儿成群......

此时雨下得越来越大,我便走向鱼塘岸东侧的小屋中去寻求避雨。刚走到小屋门口,不料屋门打开,有位大爷看见了我,他走出来说道:“胡老师,你是来钓鱼的吧。”噢,这位大爷认识我,去年在塘边我俩就遭遇过蜂蜇,今天见面倒觉得格外亲切。大爷对镇中学的老师几乎都认识,他从窗户中早就看见了我,便迎出门外和我打招呼。

图片

大爷原本是要回家去的,因为雨天少有人来鱼塘,见我拿着鱼竿走来便说:“你随便钓吧。”就锁好屋门,撑着雨伞回家去了。

看守鱼塘的大爷走了,偌大的鱼塘堤岸上就我一人,这真是个意外的惊喜,原本想回家的我便驻足在鱼塘边。我来到鱼塘南堤,将野柳鱼竿甩进了鱼塘清澈的水中。塘中不时地有鱼跳跃,在水面上形成浪花,加上雨滴在鱼塘中击起的水花,真是一种自然美景。

入水的浮漂半躺在水面上,凭经验觉得是塘水“很浅”所致。当提起鱼竿准备调漂时,这才发现用作铅坠的螺丝帽不见了踪影。估计是我刚才在“黄汤”汊河中甩来甩去,拴螺帽的细线久用而断所致。用螺帽做的铅坠原本适合在流水中垂钓,现在换在鱼塘静水中不料脱落了,手头一时又没有另备的铅坠,于是干脆来个无坠钓。

因为以前就多次无坠钓过,在静水中效果还不错,就再次扬竿将钓线甩进塘中。浮在水面上的浮漂在抖动,扬起鱼竿却没有鱼上钩。凭经验判断,是因为鱼塘水深,鱼钩未能触底。于是就将浮漂从0.5米调到约0.8米处的位置。

再钓,还是浮漂“点头”不上鱼。于是再调漂至1米,再试钓还是不行。经过多次调漂,最终将浮漂捋到了1.6米的位置,将鱼竿再次甩进塘中,这一回奇迹发生了:直立在水中的浮漂先是点了两下,接着很快黑漂不见了踪影,鱼竿并传来了中鱼的颤抖。忙扬竿,一条近1市斤的鲤鱼飞舞着上了岸。挂好蚯蚓饵再钓,又是黑漂,一条约半市斤的鲫鱼被甩上岸。

自从多次调漂,花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调至1.6米水深处,就接连是黑漂,足见“调漂对鱼儿上钩”是多么重要——鱼钩触底才能方便鱼来吞钩,便会接连出现黑漂。

正钓到兴头上,蚯蚓却告罄——盒子里的七、八条蚯蚓已全部用光,雨还在下,鱼塘周边无饵可寻,只好极不情愿地回家。

图片

这一回在鱼塘钓鱼,却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调漂课”。我在黄河边上钓鱼多年,用野柳枝做的鱼竿钓了一年又一年,虽然也经常调漂,但这一次才真正尝到了调漂的重要意义与甜头,日后用手竿钓鱼,再也不敢对调漂马马虎虎了。

什么叫调漂?就是调动与改变浮漂与鱼钩之间的距离,根据水的深浅,使鱼钩刚好触底,这样既方便鱼儿发现与吞食钓饵,又使水面上的浮漂处于最灵敏的状态,使手竿处于最佳境界。在无铅坠的情况下,如果鱼钩到浮漂的距离小于水的深度,鱼钩往往会悬浮在水中,就容易发生“小鱼闹钩”,就会减少钓到大鱼的机会。如果鱼钩到浮漂的距离远大于水的深度,即便有鱼咬钩,浮漂也会反应迟钝而延误最佳扬竿时机。

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凡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均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这应成为调漂的重要理论基础。

儿时的我在黄河边用野柳枝做的鱼竿钓鱼,开始时用油菜秸秆做浮漂一-去打麦场上,用小刀割下约1寸多长、手指粗细的干秸秆,中间绑上细线绳,栓在钓线上便成了浮漂。这种油菜秸秆做的浮漂很轻,浮力大,有鱼咬钩它只会“点头”很难黑漂。以后就放弃油菜秆浮漂,改用松木做的浮漂。即用小刀将松木削成2~3寸长、一头粗一头细的浮漂,细头刻划拴线的凹槽,拴上细线绳便是上好的浮漂。如果用红漆将粗头端染红,就更醒目好用。

自制松木浮漂入水后,往往会竖直立在水中,其灵敏度要比油菜秸秆浮漂好多了。自制松木浮漂用了好多年,这一回下雨天在鱼塘钓鱼,用的就是自制的松木浮漂。从0.5米开始调漂,一直调到1.6米才达到最佳状态--当总浮力略大于总重力,是不断出现黑漂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用手竿钓鱼还有一个小“秘密”:除非在急流中垂钓要用铅坠外,在平静的河水、湖塘中垂钓,一般不用铅坠,即减小渔具的重力,使浮力略大于重力以发挥浮漂最灵敏的状态,这当然要靠调漂来完成。在湖、塘静水中用手竿垂钓,除了在用饵上多下功夫外,调漂、触底也绝不可马虎!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发邮箱至 zgdy@vip.sina.com

编辑部电话 010-67158577

订阅二维码及电话  
010-67142012  010-67158258
— END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