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惋战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

 兰州家长 2022-10-04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红十六军, 1933年6月改称为红十六师。从1930年至1938年初,一直独立坚持战斗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部队,后成为红六军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未参加长征,在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独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保卫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支英勇顽强、善于野战的部队,有着长期独立坚持战斗的光荣历史和光辉的战绩。

文章图片2

彭德怀(1898—1974)共和国元帅

文章图片3

黄公略(1898—1931)

文章图片4

滕代远(1904—1974)

1928年2月,中共平江县委领导成立了“湖南工农革命军平(江)浏(阳)湘(阴)岳(阳)游击总队”,总队长余本健,党代表罗纳川。下设四个大队。3月,发动了几万人的“平江扑城”斗争。6月,改称“平江工农革命军”,共360余人。浏阳县于1928年2月至3月,也成立了两支游击队。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将一部分武器、军用物资拨给了地方武装。平江游击队迅速扩大为五个大队,约1000余人。第一大队,大队长钟绍秋。第二大队,大队长俞庚。第三大队,大队长胡筠(女,黄埔六期)、李宗白。第四大队,大队长吴溉之(黄埔四期,当时未到职)。第五大队,大队长侯金武。10月,红五军和平江游击队混编为三个纵队。红五军主力去井冈山后,第一、二纵队分散在平、浏、万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

文章图片5

胡筠(1898—1934)

1929年9月,红五军主力返回平江,整编为五个纵队。1929年冬,湘鄂赣边特委(书记王首道)决定,将平江、浏阳、万载、修水、铜鼓等县游击队编成五个大队,成立了湘鄂赣边独立团。不久,红五军第一、三、四纵队去赣南,留下第二纵队在湘鄂赣,第五纵队去鄂东南开辟工作。1930年春,在红五军帮助下,湘鄂赣边独立团扩大为湘鄂赣边独立师,师长邹平,下辖三个纵队。由红五军拨枪300余支,共有枪500余支。经过半年斗争,扩大到1500余人。这时红五军又返回湘鄂赣,攻克平江。6月下旬,于大冶刘仁八正式成立了红三军团。决定将红五军第一纵队同湘鄂赣边独立师,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7月中旬,成立了湘鄂赣边工农兵革命暴动委员会,总指挥赖汝樵。随后,湘鄂赣边独立师参加了攻占长沙的战斗。全军共有2500余人。

1930年8月初,以湘鄂赣边独立师和红五军第一纵队为主,将平、浏、修、铜、岳各县一部分赤卫队补充进去,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军长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胡一鸣担任,副军长孔荷宠,参谋长余发明,政治部主任吴天骥。下辖:第七师,师长邹志模,(后)高咏生,政治委员李楚屏,辖第一、二、三团。第九师,师长俞庚,政治委员高咏生,辖第七、八、九团。全军共3000余人。不久,红十六军在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编成内,参加了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由孔荷宠继任军长,李楚屏担任军政治委员。9月底,红一方面军东去江西以后,红十六军奉命留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独立坚持斗争。此后,由于兆龙(黄埔四期)继任军政治委员,李楚屏任军委书记,参谋长古浩风,(后)何祥发。

文章图片6

胡一鸣(?—1962)

文章图片7

孔荷宠(1896—1956)

文章图片8

于兆龙(1905—1933)

1931年初,红十六军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担任了西线牵制敌军任务。全军积极出击,沉重打击了敌王东原师,于通城、平江各歼敌军一个团。1月下旬,红十六军挺进江西,连克万载、宜丰、上高、高安,取得了重大胜利,粉碎了敌人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此时,湘鄂赣地方武装在反“围剿”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同年春,成立了红十六军第八师,师长侯金武,政治委员张四经。辖第四团,团长袁立生,政治委员冯亚飞,(后)朱治平。同时湘鄂赣边特委决定,成立了三个独立师。由平江、浏阳地方武装成立了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邱训民,政治委员李锷(黄埔四期),下辖两个团,共约2000余人,由万载、宜春、萍乡及浏阳一部分地方武装,成立了红军独立第二师,师长邱金生,政治委员徐洪,直辖四个大队,共有枪1000余支;由鄂东南地方武装成立了独立第三师,师长郭子明(黄埔四期),政治委员叶金波,下辖第七、八、九团,共2000余人,1000余支枪。三个独立师成立后,积极协同红十六军打击敌人,扩大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6月,由邓乾元继任红十六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十六军主力同独立第三师在鄂东南主动出击通山、咸宁,接连获胜,粉碎了敌人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文章图片9

郭子明(1899—1936)

文章图片10

叶金波(1906—1934)

文章图片11

邓乾元(1904—1934)

1931年7月初,中共湘鄂赣省委员会正式成立,书记李宗白。同时成立了湘鄂赣省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孔荷宠,政治委员黄志竟,统一指挥红十六军和三个独立师(分设南路、北路、东路三个指挥部)。由黄志竟兼红十六军政治委员,由邓乾元担任军政治部主任兼军委书记。8月,红十六军实行统一编制,撤消了第八师的建制,其部队分别补充第七、九师。保留第七、九师的名义,但取消了师的机构。将原第七师缩编为第七师第一团,政治委员张铁山。由平、浏、万、宜警卫团编为第七师第三团。将原第九师缩编成第九师第七团,由新独立第三师缩编为第九师第九团;由赣北独立营、鄂东独立营分别编为红十六军独立第一、二营。9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10月,红十六军共约4000余人。全军会同独立第一、二师取得了茵果战役的胜利,接连五次歼敌,粉碎了敌人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扩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

1932年4月初,正式成立了湘鄂赣军区总指挥部,全军区所辖红军共17000余人。红十六军由湘鄂赣军区指挥,军长孔荷宠(兼),副军长张涛(后来任红十七军军长,一种说法是1934年因“肃反”扩大化被撤职后不久叛变。一种说法是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参谋长严图阁(兼),政治部主任郭子明。下辖两个师(未设师部)。第七师第一、三团。第九师第七、九团。全军共6000余人,枪3500余支,其中共产党员1300余人。5月,鄂东南道委决定将警卫团扩编,重新成立了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张涛(兼),(后)肖高蔚,政治委员叶金波。下辖两个团共2500余人,枪1500余支,坚持鄂东南地区斗争。6月,红十六军在铜鼓歼敌一个营,缴枪400余支。9月初,邓乾元继任红十六军政治委员兼军委书记。红十六军下辖第一、七、九团,总共4897人,2798支枪。

文章图片12

严图阁(1903—1936)

1933年2月,红十六军又恢复了师的建制。第七师师长高咏生,政治委员汤学成。第九师师长李玉根,政治委员李幼军。3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十六军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上高击溃敌军一个团。4月初,全军沿锦水北岸向南昌方向进攻,在上高再歼敌一个营,在宜丰击溃敌军两个团另一个营,俘敌600余人,缴枪400余支。在萍乡歼敌一个营,缴枪400余支,胜利的粉碎了敌人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随后,红十六军第九师同新成立的湘鄂赣红十八军转向铜鼓活动,第七师转向湘北活动。

文章图片13

高咏生(1908—1934)

1933年6月,红十六军奉中革军委命令,实行全军统一编制,部队缩编改称为红十六师,从此取消了红十六军的番号。原第七师缩编为第四十六团,原第九师缩编为第四十七团。师长高咏生,政治委员温锦惠,政治部主任饶汉炳。红十六师归红六军团建制,但当时红六军团并未成立领导机构,暂由湘赣军区红十七师首长(肖克、王震)统一指挥。10月,敌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红十六师奉命协同从湘赣苏区北上的红十七师,破坏南浔铁路,牵制敌军,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作战。11月,红十七师在高安击溃敌军两个团,继而攻占临江县城。12月,全师沿袁水东进,接连歼敌,挺进至南昌附近之万寿宫,歼灭蒋介石庐山教导团两个营,给敌以很大威胁。12月底,全师返回宜丰,又歼敌两个团。此后,转入宜丰山区休整。在此前后,红十六师下辖:第四十六团,团长钟彪,政治委员袁洪国,(后)吴嘉义。第四十七团,团长徐梦久,(后)张泽东,政治委员邱训民,(后)曹德茂。第四十八团,团长李湘涛,政治委员刘三贵,(后)张藩。随后,全师主力挺进鄂东南,与独立第三师协同作战。

文章图片14

张藩(1909—2002)开国中将

1934年2月,湘赣军区的红十七师北进至奉新之黄沙,击退了敌人两个旅的进攻。这时,红十六师赶来同红十七师会师。不久,红十七师奉命仍返回修水地区。5月,湘鄂赣省委及军区机关转移至修水,同红十六师会合。6月,红十六师掩护省委转移至鄂东南根据地。途中,第四十六团与第四十八团同尾追敌军展开激战,部队受到严重损失。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不幸牺牲。随后,由徐彦刚(黄埔六期)兼任师长(徐彦刚为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原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孔荷宠于1934年7月叛变),由傅秋涛兼任师政治委员(傅秋涛为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从此,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变成游击区,红十六师转入了艰苦的游击战争。

文章图片15

徐彦刚(1907—1935)

文章图片16

傅秋涛(1907—1981)开国上将

文章图片17

钟期光(1909—1991)开国上将

1938年1月,红十六师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 1 团团长,张正坤任副困长,王怀生任团参谋长,钟期光任团政治处主任。下辖 3 个营,共 1100 余人。2 月 10 日,新四军第 1 支队第 1 团从平江嘉义出发,向皖南抗日前线挺进。3 月初到达安徽歙县潜口。从此走向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征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