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帕胡同[北京于崇文区西北部的地名]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04 发布于北京
手帕胡同
手帕胡同
北京于崇文区西北部的地名
手帕胡同是北京地名,位于崇文区西北部。东起南羊市口街,西至崇文门外大街。原有手帕作坊得名。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于崇文区西北部
中文名
手帕胡同
得名
原有手帕作坊得名
范围
东起南羊市口街西至崇文门外大街
历史沿革
介绍
手帕胡同是西花市大街南临的一条古老胡同,这条胡同早在明朝时就叫此名,至今未变。1965年将瓜子胡同、小堂子胡同、楼湾胡同并入。楼湾胡同形成于清末,胡同内原有一弧形楼房,路以楼势,故名。这条胡同机构颇多,清代的仓场总督署也设在这条胡同的路北。民国时期的外三区警察署也设在这条胡同路北,崇文门外手帕胡同7号.而且文化教育在外城是发展较早的胡同,民国初年在手帕胡同路南成立了手帕胡同小学。外城有名的庆富堂大饭庄也在这条胡同路北。
北京胡同
胡同(hútòng)亦作“衚衕”(húdòng),是北京特有的对旧城内(即二环路以内陆区)小街道的称呼,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其中的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代表人物
已故京剧艺术家侯喜瑞曾居住于此胡同的14号,宅第坐北朝南,共有三层院落,前院较大,能搭台唱戏,马连良等曾在此演出过。北房三间为侯老夫人及次女居室;南房三间为英山住房;东房三间为四女及厨房、洗澡间;西房三间为“经房”。前院北房有穿堂门,东侧有夹道,均可通中院,装饰极为讲究。中院仅有北房三间,房前廊柱均有铁皮包裹,侯老住此院,因清静便於说戏与会客,后院不大仅有南房七间,为存放行头、道具等物之用。文革后居住56号至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