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鲁门·卡波特与《蒂凡尼的早餐》:容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冷血|霍莉

 置身于宁静 2022-10-04 发布于浙江
杜鲁门·卡波特

杜鲁门·卡波特是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冷血》《蒂凡尼的早餐》。

杜鲁门·卡波特是美国最富争议、最流光溢彩的作家之一。与美国其他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同,杜鲁门·卡波特属于新新闻主义,以“非虚构小说”为主。非虚构小说以重大社会性、历史性、政治性事件为素材,通过纪实与小说手法,如同摄像机镜头一样,真实、清晰地呈现社会现实。


《蒂凡尼的早餐》

跟《冷血》一样,《蒂凡尼的早餐》也是杜鲁门·卡波特的代表作,曾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

《蒂凡尼的早餐》跟德莱赛的代表作《嘉莉妹妹》的故事很像,都是讲述的一个农村女孩来到大城市闯荡的故事。对社会的物质崇拜现象进行了讽刺,深刻揭示了乡下人来城市的迷茫,都市精神迷离,容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故事以二战期间的纽约为背景,那年,霍莉14岁,但她已经嫁人了。不过她不甘心在乡下继续过着贫苦的生活,于是她从乡村小镇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大都市——纽约,渴望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步入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

她想忘掉一切过去的不快乐的经历,于是用霍莉取代了本来的名字——鲁拉米·巴纳斯。她给自己取了个新的名字意味着将告别从前的生活状态。可是,作为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年轻女孩,霍莉又如何在纽约立足、在纽约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呢?


她也许想过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但这要奋斗多久才能到自己心仪的蒂凡尼奢侈品店去购物呢?很遥远,她等不及了,她想要快速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对于漂亮的女孩子来说,她们有捷径。

于是她选择了一条拜金的道路,凭借着姣好的容貌与身材,周旋在富有的男人之间。霍莉利用自己姣好的容貌,努力跻身于纸醉金迷的上层社会,她身边不乏追求者,有花花公子美国五十岁以下、富豪排行榜上占据第9位的托拉斯,霍莉可以轻松的将托拉斯玩弄于掌心,却对他的追求不置可否,对他的模特女友怀玛吉视而不见。


在与托拉斯的周旋结束之后,柏何西出现了。这位英俊并且富有的巴西外交官成为了霍莉心中完美老公的“不二人选”。正当霍莉以为她的美梦即将实现成真的时候,一场官司将柏何西变为霍莉最熟悉的陌生人。伤心无奈之下,霍莉最终被迫离开纽约,远赴南美寻找她的新的生活。


《蒂凡尼的早餐》为我们呈现了霍莉由一个一心想要步入上层社会的拜金女郎,在追求浮华梦的过程中,面对金钱、爱情、名利等各方面的诱惑,最终在经历亲人的逝去、爱人的抛弃等挫折之后,看透人世间所谓的富贵繁华。

不断扩大的城市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拉开帷幕。到19世纪末,美国基本完成了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纽约、芝加哥都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与信心,为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提供重要的经济力量。不过这种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促发了新矛盾,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焦虑与不安,在富足乐观的背后涌动着深深的焦虑与恐惧。

都市里的迷茫者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到了城市。他们或是来自农村,或是来自小城市。他们来到城市后,虽然有的人已经获得了成就和财富,但他们的心始终融入不了城市,他们听不懂方言,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这座城市。相比这些外来的成功者,更多的是无法在城市立足的外来者。


那些沉沦在大都市的外来谋生者,他们既无法完全立足也没法回到曾经的乡村里,乡村的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已经不再适合于他们。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机遇、财富、希望、梦想的时候,也掺杂着罪恶、贫富差距、欺骗、失落、现实,这些像是一味致命毒药蚕食着外来谋生者的生命力,他们随着大都市的种种沉浮一起被淘汰掉。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带来了物化,物化的社会侵蚀着人的梦想、思想和感情,在与现实的博弈中这样的精神异化愈加尖锐突出,他们无法留下也无力出逃,最终只能让迷茫的人躲入自己营造的幻象里,成为真正的弱者。

曾经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造就了他们世世代代固守土地的思维模式,但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冲击,这些封闭陈旧的思想,和受限的眼界,无时无刻不制约着漂泊者。他们急于在城市中找到定位和立足,想像从前一般在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然而却又缺乏落脚的能力, 最终沦为被淘汰的捉着。这些弱者终将会被城市的发展所吞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