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新平专栏:一朵小花引发的思考(深度好文)

 沙海听涛 2022-10-04 发布于新疆

刊头赠字/刘广森    责任编辑/李俊涛


一朵小花引发的思考

图文/闫新平(山东)

阳台上最角落里最不起眼的花盆里开了一朵小小的花,这个应该称之为仙人球的物种几乎无任何生命迹象,春节后清理花盆曾经把它从土里拔了出来,扔到一边,过了一段时间又有点不忍心舍弃它,再次草草胡乱按在土里,四月的某一天隐隐看到拱出一个似花苞的东西,而后继续无视它的存在,就是在我的“无视”下花苞一天比一天长大,昨天再次带来了小小的惊喜-----悄悄的开了一朵还算鲜艳的小花。面对这朵小小的花我竟然心生愧疚,一起买来的其他花都在茁壮成长,唯独它半死不活,几近枯竭,甚至可以说无半点生命迹象,每年都被无数次被嫌弃,甚至几度抛弃再捡回来,但就是它每年春天都独自绽放,独自惊艳自己的世界。

由此想到我们当下的教育,无论我们的“熊孩子”多么的渺小,多么的黯然无光,多么的“遭人嫌弃”,多么的想放弃他(她),他也会独自坚强,在我们不经意间绽放属于他的魅力。在父母倾尽所有的心血,孩子并未按你的意愿成长时,我们不妨放一放,放下你的焦虑,适当的“冷落”一下孩子,或许会有意外地收获,无意插柳柳成荫,成荫的关键在于“无意”,只要给到柳适宜的环境,大可放心让它自由成长;有心栽花花不开,花不开的关键在于“有心”,当我们太在意一件事一个人时,往往适得其反,你的“有心”给了他太大的压力,甚至违背他的意志力,它的自然生长规律,所以“花不开”。

养娃和养花如出一辙,都要遵循他的自然规律,俗话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是指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拔苗助长”者是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教育者何尝不是如此,很多家长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成长,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不会成长为你想要的模样,而是成长为你的样子。

每一个孩子来时都是天使,能飞起来的天使是他的父母给他自由翱翔的机会,更多的天使被父母生生束缚甚至折断了翅膀,从婴幼时期开始,夺过他想自主进食的勺子,他需要满地爬的时候被你塞进学步车,蹒跚学步时又被你一把抱起,渴望大自然时又被你生生关在高高的“牢笼”里……就这样他被你以“为你好”的名义生生养成了折翼的天使;孩子到了青春期,他想努力挣脱你给他设置的“牢笼”,又成了你眼里的“大逆不道”,鸡飞狗跳愈演愈烈,铸成了很多悲剧。还有诸多成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说不得更打不得,此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现在的家长怎么了,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如监视罪犯一样监视他写作业,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能不能做我们父辈那样的父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如果你有一个健全的原生家庭,请向你的父母请教他们当初对你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内卷起初都是源自于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谷爱凌之所以优秀,我相信天分只占很小的部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的家庭给她自由的空间,心无旁骛的去追求她想要的,所以她眼里有光,走到哪里都是魅力四射。

养娃如养花,遵循他的自然生长规律,适当的放手,适当的浇水施肥剪枝;养娃如养花,为父母或园丁者不妨懒一点,适当的“冷落”一下娃和花;养娃如养花,放下我们高傲的姿态,欣赏他或它,不管他是不起眼的小花还是一棵参天大树。

(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 

闫新平,微信名“心平气和”,原籍山东聊城,现居烟台,闲时喜欢阅读和码字。


每天进步一点点,《沙海听涛》微信文学公众号平台与您同

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