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河南商丘,有一位天才少年,读书时总能轻轻松松考第一。 高二那年,他提前参加高考,结果一下就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又端上了铁饭碗,进入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一干就是4年。 2003年,觉得志不在此的他,果断辞去了体制内的工作,决定“下海”去闯一闯。 背靠名牌大学的学历,手握政府机关的简历,让他在事业上如鱼得水。 从25岁到32岁,人生最意气风发的年纪,他先后在三星集团中国总部、安利、万科任税务经理、集团总税务师。 ![]() 2011年,一直不安于现状的他,又敏锐地察觉到未来一定是个属于互联网的时代。 于是,他想都没想就辞去了万科高管的职位,一头扎进了正在创业阶段的京东。 主要负责税务与资金的他,为了帮京东开出第一张互联网发票,四天四夜没合眼。终于在2013年6月,设计出了国内第一张电子发票,被誉为“中国电子发票第一人”。 他是个工作狂,在京东工作的近十年,没休过一天假,就连妻子都是他40岁时相亲认识的,是京东扎根最久的高管之一。 他叫蔡磊,是被人熟知的京东副总裁,曾围绕在他身边的标签和荣誉很多:
后来,随着京东成功上市,股价不断攀升,蔡磊实现了财务自由,身价上亿。 ![]() 但奋斗半生、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果实的他,却在41岁,正值壮年,人生最高光的时刻,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 渐冻症又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持续进展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癌症、白血病、类风湿、艾滋病并称为人类五大绝症。 并且,它还排在五大绝症之首。 这种病,很残忍。 患者会在大脑清醒的状态下,看着自己缓慢而不可逆地,一步步失去运动能力、吞咽能力、呼吸能力,直至没有尊严地死去。 ![]() 02 蔡磊很清楚地记得,在北医三院被确诊的时候,是2019年9月30日。那天,他正好约了一位很重要的企业家。 但当噩耗传来时,他并没有爽约,从医院出来后他就直接开车去了约会地。 最后谈完事,他不好意思地给对方说,可能后续工作自己不一定能跟上,因为快死掉了,但不需要担心,自己还有一点时间。 从小在部队家庭长大的他,受到的教育就是,随时都要奋斗,特别是在执行一个任务的过程中,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所以,当他10月份去住院的时候,他也只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上。 因为医院和公司很近,只隔着一栋楼,所以白天很多时候,你都会看到,蔡磊会叫一帮人来病房里开会。 “渐冻症”这三个字,除了让他变换了一下工作地点外,根本没影响他的工作状态。 他说,自己是一个习惯了拼搏的人,即便如今病了,也会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也只是想证明自己: 我,蔡磊,还能干大事! ![]() 直到一件事,彻底地改变了他。 有天,蔡磊像往常一样,在病房里工作到很晚。 临床的病友突然问他:“蔡总,你怕打呼噜吗?” 还在工作的蔡磊,随口说了一句:“我肯定怕打呼噜啊!” 然后,病友没有说话。 直到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蔡磊才意识到病房已经熄灯,临床的病友还没入睡。 他原以为是自己的电脑灯光影响到了对方,正准备道歉,病友却说,自己睡觉呼噜,要等蔡磊睡着了自己才睡。 这句话就像电流一样,一下就击中了蔡磊,让他把注意力拉回了现实,他不好意思地快速合上了电脑。 可那晚躺在床上的蔡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 他说,自己在生意场上见过了太多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简单的善良了。 ![]() 03 也是从那以后,蔡磊不再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他开始关心起了身边的病友。 他发现这里面的很多人,都曾是家里的顶梁柱,和他不一样,很多人自从患上这个病后,生活就没有保障。 别说看病了,就连最基本的开销用度、孩子的学费都成了压在身上的巨石,让人喘不过气来。 他们中的很多人,勤勤恳恳一辈子,没做过任何坏事,即便身患重病,也依然良善。 他们努力生活,害怕死亡,等待奇迹。 但现实却残忍得可怕:
更残忍的是,和蔡磊关系较好的一个病友,因为不愿成为家人的负担,所以拒绝胃造瘘和气切,结果慢慢失去了吞咽和呼吸功能,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 也许是见惯了生意场上争权夺利的厮杀,蔡磊突然被病友们这种朴实的善良所打动。 他非常内疚,病不断问自己:
想到这些,蔡磊忍不住哭了,看到病友们每天都在遭受病痛的折磨,他想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做一点事。他更不希望这些曾如此热爱生活的人,就这样被现实所打败。 终于,在看清现实和生活的真相后,他做了一个从业生涯以来最“傻”的决定: 为渐冻症患者,研发新药。 但,这可是渐冻症啊! 就连国外的研发机构,投入了巨额资金,多年来都没啃下的硬骨头,你蔡磊一个人到底凭什么? 但蔡磊却觉得自己是“天选之人”: 首先,自己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的经验,能从0到1去做一项事业。 其次,他是渐冻症患者,会孤注一掷、拼命去做。只有得了这个病的人,才会有这种动力。 最后,他是互联网老兵,具备整合各方面资源的能力。 比如联系最顶级的科学家、医生、药企、病人、以及能用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还有创新商业模式等等。 ![]() 04 可踏出去的第一步,现实就狠狠给他上了一课。 按照一款新药的研发周期和资金来说,平均需要10年和10个亿。 最开始,蔡磊觉得融资10个亿对自己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毕竟在名企这么多年,积累下的人脉和口碑相当可以。 但这不是做其他投资,这是一个时间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在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成果的事。 所以,他把能找的企业家和投资机构都找了一圈,拖着病体路演了不下两百次,但除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安慰,几乎全军覆没。 但蔡磊在乎吗? 他不在乎。 他说,不管是千分之一还是十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没有1也要创造1。在倒下之前,要把药搞出来。 ![]() 好在,蔡磊还有点家底。 虽然没有拉到融资,但他卖掉了股票,把自己的房子挂在网上售卖。 很快,就马不停蹄地组建起了一个30多人的团队,每天以1000篇论文的阅读量往前推进,在任何有可能的地方寻找一点对这个病有用的蛛丝马迹。 ![]() 终于,让他看到了一点希望。 他们发现瘫痪病人的神经再生技术,对解决渐冻症可能有帮助,于是所有人拼尽全力,开发这条渐冻症治疗药物管线。 但更多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更重要的,还是研发经费。 团队30多个人,每年的工资开支就超千万,一个基因药物的实验就需花费约 5000万元…… 蔡磊即便再壕,也有弹尽粮绝的那一天。 ![]() 05 可年纪轻轻就能坐上名企高管位置的蔡磊,怎么会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呢? 没样本就去建个样本库。 互联网出身的他,很快就搭建起了世界最大的民间渐冻症患者数据平台——渐愈互助之家。 ![]() 这里不仅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患者可以在这里求医问药、交流分享。还让科研搭上了快车,避免一次次地重复试错,使整个药物的研发过程,从15年缩短至5年,大大提速。 除了药物研究之外,为了推进渐冻症的科学研究,他还鼓励渐冻症患者,捐献自己的遗体。并在年初,开始推进人脑和脊髓组织的计划。 他也成了这个计划里,第一个带头捐献遗体和组织样本的人。 很快,上千名渐冻症患者和家属积极响应。其中,还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武汉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 ![]() 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为这个病战斗到每分每秒。 特别是蔡磊,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连自己的病程都加速了。 2021年2、3月份的时候,蔡磊的右手还能动。到2022年6月份时,就只有1个手指能抬起来了,再过半年,他就会坐上轮椅。 ![]() 连一向支持他的妻子,都忍不住骂他:
连他3岁的儿子,如今最大的愿望都是:能把爸爸的病治好。 蔡磊连忙教育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并找来摄影师,让他把这段话录下来,只为了“要挟”儿子,在长大后能继续研发渐冻症新药。 为了解决随时会断的资金问题,他同时发起了4个关于渐冻症的公益基金。以后,即使他离开了,也会持续为攻克渐冻症的研究提供资金保障。 ![]() 06 此次之外,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说话有点口齿不清的他,还在9月21日的时候,首次开了直播,并给直播间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破冰驿站”。 ![]() 在这场2个小时的直播里,共有7259位观众进入直播间,一共卖出79669.66元的商品,有14.4%的用户都下了单。 从橱窗里看,卖的多是日用品,价格从9.9-139元不等。 蔡磊还在直播时解释说,因为自己之前没有销量,所以还拿不到最优惠的价格,但品质却是是蔡磊团队严格把关的。 虽然这样的数据,在随便一场直播就能赚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主播面前,不算什么。 但对于蔡磊来说,这是他失去打字能力以外,为了能想到的赚钱方式了。 目前,他双腿与脖子附近的肌肉也开始萎缩。可能很快,他就会失去行走能力和说话能力。 当有人想给他打赏时,他却说,请大家不要打赏,也不要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很快,他的直播间火了,越来越多的人在镜头前为这个男人加油、股劲。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体志愿捐献站、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的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 最初的诞生,和最后的死亡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都会光照人间。 ![]() 在文章的结尾,我的脑子里一直重复着蔡磊那句话:
而正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一群人,越来越多的“不治之症”才变成了“药到病除”,造福子孙功在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