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写在重阳节这首诗,一字重千钧

 走读生日记 2022-10-04 发布于浙江

,作为一个可以指代数字的汉字,李白在很多诗歌中都使用过。

初出故乡的李白,心怀对江南与帝都的无限憧憬,远望天门山之际,写下千古流传的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时的李白,25岁,意气风发。

李白自己恐怕也没有预料到,34年之后,李白还会写到同样一条江的两岸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4年,将近三个半的十年轮回,年轻时候的孤帆并不孤,已过万重山的轻舟并不轻。时光流转,时过境迁,一个人内心的悸动和激动,与年龄并没有太多关联。

同样的江岸,同样的行船,因为心情不同,就拥有了不同的内涵。

25岁之前,李白早已将“”字入诗,写出至今读来都禁得起三番五次咀嚼的诗句。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三松。

据考证,这是19岁的李白留给后人的诗篇。

无人知所去,愁倚三松。

诗句里的心情是年轻的,是可以愁也可以矫情的。年轻,并不是什么值得倚仗的资本,阅历、见识、才华……以及把这一切用文字和行动恰如其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才是资本。

想来,这首诗就已经预见了李白后来的人生经历。在文字表达上,李白确实是天才,但在他内心深处“济世救国”的宏大理想面前,李白的表达力和行动力就太差了。

一路沿长江东下,来到越中的李白,被江南美景美女搞得眼花缭乱。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奇绝。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足白如霜。

江南美景,江南美女以及美女的衣服,美女的脚,都成为李白诗歌中全新的意象。关于这个,我曾经写过《赞美江南美女,李白只用一个字》。不再废话。

天命之年,是一个人人生的分水岭。这之后,李白写过很多流传千古的诗歌。其中有这样一首。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此时此刻的季节。

我不想去拆解这首诗,只是因为这首诗中的一句紧密的关联了故乡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承德避暑山庄里,有一处景点,名字叫“双湖夹镜”,来源就是李白这首诗。作为大清帝国的君王,康熙也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这一点值得很多人思考,一个帝王都还在读书,而现实中的很多人从来不读书,却整天做着帝王的白日梦,是不是很可笑?

双桥,也是这座与故乡关联在一起的小城一个区的名字,只不过跟我早就没什么关系了。

在写这首诗的同期,李白还写过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我一直认为在李白去世11年之后出生的柳宗元,他的那首被称作“千古孤唱”的诗歌,是深深的受了李白这首诗歌的启发。

李白这首诗名字叫《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里的“两”字,是实数,只是指李白和敬亭山,一人一山,静静面对,一切尽在不言中。蕴含在这20个汉字之中的情绪,没有足够的阅历和时光的洗礼,很难体味出来。这一点也是判断互联网上那些毛都没长齐的“国学大师”“人生导师”们是不是骗子和大忽悠的一个方式。

把我认为柳宗元受李白这首诗启发而写的《江雪》也抄在这里:

山鸟飞绝,
径人踪灭。 
舟蓑笠翁,
钓寒江雪。

你看,李白的诗歌标题“独坐敬亭山”,然后诗句中强调“相看两不厌”,这里面的“独”和“两”都特别有味道,值得一品再品。柳宗元没有用“两”这个汉字,可是诗句中用了“孤”和“独”,实际上也还是“两”。

比“孤”和“独”,更孤独的不是“两”,而是“千万孤独”(你试着把柳宗元这首诗看做一首藏头诗)。李白的高明之处,是把柳宗元的“千万”以一座敬亭山去覆盖,所以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孤独,远比柳宗元的“千万孤独”更震撼人心。

在李白以“两”字入诗的诗歌中,写在他而立之年迈入不惑之年期间的一首诗,最让我喜欢。

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与幽人对酌》,为了这首诗,我也单独感慨过,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幽人与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

再说回李白初到江南,他还写过一首至今让无数男女竞折腰的诗歌,只不过是为了一个词,一个词承载的每个人都渴望的梦——两小无猜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我只是选诗歌前几句,整首诗你还是自己去补课吧。

这个“两”字,是李白所有以“两”入诗的诗歌里,最温暖的用法,没有之一。两个小孩子,还不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单纯的一起玩闹一起美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一幅画,是一个谁做了都不愿醒来的梦。

写这首诗时候的李白,一定是心无挂碍,满目青山绿水的李白。我有时候会妄想,如果李白一直活在这首诗歌的意境里,那有多好。

我也知道,李白不可能活在这首诗的意境里,这首诗的意境,无法承载大鹏的翅膀。即便如此,李白还是把这个可以温暖人类直至整个人类消亡的美好,慷慨无私的留给了后人。

遗憾的是,如今在这个越来越俗烂的人世,很难见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两个人了。

打住。

还是说一下应景今天重阳节的一首诗。在这首诗里,李白用一个“两”字让人读出沉重,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沉重。

昨日登高罢,
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重阳。

这首诗,属于李白“日记诗”中的一首,题目就是随手记的惯常表达——《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在重阳节已经登高、赏菊、喝酒了,第二天继续,所以李白顺手记录了一下。

在唐朝,重阳节第二天,九月十日,被称作小重阳,采菊也好,登高也好,都不过是给喝酒找个由头。这种习俗延续至今。

胸有丘壑的人,才会领会万事万物的本质,才可能有洞察洞见。早已司空见惯的重阳菊花,在李白这首诗之前,从来不具备这样的象征意义。

菊花的苦,没有人会关注,就如同路的疼痛,没有人会去在意。

李白关注,李白在意。

“两重”,也是千山万水,“两重”,也是山重水复。李白把他一生的所思所感,就这样简单的寄托在这20个汉字之中,让你读后思潮起伏如鲠在喉,你却无法为李白分担一丝一毫的忧愁。

这就是李白文字的力量,没有人能超越。

又是重阳,且行且珍重。

2022年10月4日  大哥生日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