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战团 | 彩礼中的文化

 富平人原创馆 2022-10-04 发布于陕西

彩礼中的文化

文/王战团

彩礼可以说是当代婚姻的一大难题,一提到彩礼,男孩愤怒,女孩委屈,一边是金钱,一边是爱情。网络上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讨论彩礼。

支持彩礼方理由是:没有彩礼这个环节就是对婚姻的敷衍,缺少仪式感,不给彩礼父母在老家会没有面子。反对彩礼的一方,彩礼就是卖女儿的陋习早就应该废除了,很多姻缘都因为彩礼的事情心里结了疙瘩,最后分手了。这又是一个在抽象层面吵不完的话题。

礼是古人为社会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彩礼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婚嫁习俗,出现很早。

最早的彩礼是用一对大雁,《礼记·昏义》曰:“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清人秦蕙田解释说:“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意为男家向女家求婚,由媒妁代为转达。女家同意后,再收纳男家送来议婚的礼物。纳采礼物用“雁”。【仪礼士昏礼】“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吉,请期,亲迎是也。”古人认为大雁有五德,且终生一对配偶,由于大雁比较难捕获,聪明的古人就用一对木雁替代,当然木质比不了真正的活大雁,那就用钱弥补,木雁加室贝就成了赝品,也许这是最古老的彩礼向金钱转变。

结婚为什么要有彩礼和嫁妆私房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彩礼该不该存在,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不是一句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就能够解释的,我们必须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文化存在。要知道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为了应对某一种生存现象而演化出来的规则。

古人结婚和我们现代人结婚几乎不是一个概念,现代人结婚是两个人领了结婚证,在一起过日子财产一起算,说到底还是两个人的事情,跟别人没有多大的关系。

而古人结婚这是两家人的事情,中国古代社会90%以上都是乡村社会,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亦于斯,因此一个村里面多多少少都有血缘关系,因此至今很多年轻人回到老家之后辈分就会特别的乱,要么年纪轻轻就当爷爷了,要么看见村头小孩要叫大爷。现代科学近亲是不能结婚的,古人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规定同姓不婚,就是姓王的和姓王的不能结婚,姓李不能和姓李等等。结婚都是跨村的,张家湾村的女儿嫁到李家崖村去,刘家河嫁到王家堡,双方不熟悉怎么办?因此就需要一个中间人就是媒人,他在中间介绍,双方家长都觉得不错就结婚,这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时候张家女儿一旦嫁给李家就不再是张家湾村的人了,而是李家崖村的媳妇,婚后连姓都要改了,叫李张氏,因此才有了彩礼也叫聘礼,说白点聘礼就是用来买断女儿和父母亲族关系用的,收了聘礼之后,张家的女儿就是李家的人了,死后也归入李家的祖坟,这是彩礼的真实用意。

嫁妆是女性财产独立的私产。我们说过女性出嫁之后理论上是李家的人了,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情感上还是会隔着一层。我们都知道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古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女方收了彩礼之后一般不会自己留下,而是再添一部分让女儿当嫁妆,嫁妆不是给夫家的而是给女儿的,即便嫁到夫家这个嫁妆也是女儿的私产,因此叫私房钱,于是经常会有这样电视剧的情节,就是夫家没落之后妻子会从箱子底拿出一堆金银首饰补贴家用。

所以彩礼嫁妆,私房钱并不是一具冷冰冰的传统习俗就可以解释的,也不是单纯的金钱买卖,他们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中充满着人情味。彩礼作为结婚中的礼节和民俗,应当予以保留,但千万不能过度。

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彩礼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导致彩礼成为了男方的负担,但是不可否认彩礼依旧是我国不可缺少的礼节和结婚习俗。

礼是他们共同遵循的礼节仪式。

作者简介

王战团,富平老庙镇农民,网名万斛石。陕西省诗词学会富平县诗词书画院院士。富平县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