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轩经典 II 大学恒解(二十一)

 圆二书斋 2022-10-04 发布于四川












Image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长,读上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老老、长长,自爱敬其亲长。兴,感动、奋发。幼而无父曰孤。不倍,亲爱之。絜,度也。矩,匠人为方之器。承上章治国而言,一国之人心即天下之人心,但天下较国广远,风土人情不一,必以同然之理揆不一之情状,如以矩度木而成器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恶、先,并去声。○天下之人情风俗不一,必絜其好恶,以理断之,适得其平。絜矩不外好恶,而恶尤易见其真。矩无定而絜有定,故即上下、前后、左右以形其状。此之谓者,言必如是而后为尽善也。)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而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只,语助辞。节,喻其高。岩岩,喻其危。师尹,周大师尹氏。具,俱也。辟,偏也。申言絜矩之道,在于以民之好恶为好恶。天下之大,风气异齐,民生异俗,而好安全、 恶危乱同也。如父母之爱子,必同其好恶,而又不失乎中正,则民亦父母之,否则徒以威民,不公好恶,如尹氏所为,则必为天下大僇。甚言不絜矩之不可也。)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朱子曰:“师,众也。配,对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也。”引《诗》以明上文之意。配帝之德,由于公好恶;丧师之故,由于辟好恶。是故民心即帝命所凭,得失之分、天下之平否视之矣。仪、宜同。道,言也。)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承上言絜矩必本于明德,是以君子必先慎德。德慎而民归之,版图式廓,财用充盈,言平天下之实如此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慎德以絜矩,而民归财足,乃自然之效也。然君子则惟知有德,非先有求财用之想也。恐人不察,故特申明本末,而深著其争夺之害,戒人不可聚财。)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悖,布内反。○引古语以证之。悖,逆也。言且不可悖,而况财货乎?故财聚即争民施夺也。)

                       槐轩后学子瑶   整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