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轩文化 II 刘沅先生家族及后人简况(根据刘伯谷先生文字整理)

 圆二书斋 2022-10-04 发布于四川

一、刘家是成都颇有名望的大的世家

图片

图片

       刘家是成都的一个大族。自明朝末年(十六世纪初)始祖棐忱公由湖北麻城县刘家沟入川,中经峤云公、后菴公、玉函公、君谟公、敬五公、止唐公,直到其下的“文”、“咸”、“恒”、“晋”、“泰”、“谦”字等辈,到现在为时三百多年了。”

     棐忱公入川后定居眉州彭山县,到第三代后菴公迁温江、又迁双流,第四代玉函公就定居双流了。到第七代止唐公于清嘉庆年间(十九世纪初)迁成都,始定居成都南门纯化街,迄今也近两百年了。

      刘氏家族,按定下的字辈,自止唐公以下,为“文”字辈,再下即按《周易》卦名序辈,即“咸”(居名中,如咸∆)、“恒”(中)、“晋”(下)、“泰”(下)、“谦”(下)、“益”(中)、“履”(中)、“丰”(下)、“随”(下)、“升”(中)、“复”(中)、贲(中)、巽(下)、“比”(下)、“师”(中)、“蒙”(下)等十六卦。并规定自止唐公本身起,每辈命名,须按五行相生顺序,即水、木、火、土、金,作为所命之名的偏旁,如“文”字辈名必有木作偏旁(如松文),“咸”字辈名必有火作偏旁(如咸焌)、“恒”字辈名必有土作偏旁(如恒堣),“晋”字辈名必有金作偏旁(如铸晋),如此周而复始,以示与其它刘氏之区别。今天,从字辈顺序来看,止唐公名下,已传至“谦”字辈了(从十八世纪中期所修族谱来看,则定居眉州彭山县的刘氏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就已有“晋”字辈了)。

    止唐公定居成都后,以教授生徒为业。其后人口日增,由其学生出资,逐年扩建居室,至道光年间(十九世纪中期)已大具规模,其后又累经扩建,到抗日战争前,计有房屋共六重,大小堂屋、厅堂八间,大小住房百余间,花园、池塘、假山、船房、敞轩等应有尽有,总占地约四、五十亩,旧址既今锦江大礼堂(解放后,曾为一个户籍段,包括几个居民委员会,其房屋居住面积之大,可想而知了)。老宅为典型的旧式建筑,临街为一大坝,坝后为宏伟的大门,门额上悬挂清翰林伍肇龄所书“儒林刘止唐先生第”木匾,大门两侧悬止唐公手书“书史生涯不知老至,风云事业愿与人同”的木刻对联。大门内厅悬“世济其美”匾,沿栽有四颗直径约一公尺的大冬青树的天井过道,进入二门,二门门额悬“八龙挺异”匾,门厅内悬“奉旨旌表节孝”蟠龙条匾。如二门右折经大天井即入大厅,大厅檐额悬清光绪末年四川总督锡良为请将止唐公遗书及事迹宣付图史馆立传并获硃笔批准的奏折木刻匾,大厅正中,悬“豫诚堂”大匾,下悬木刻“豫诚堂家训”,厅左右悬“行褒国史”、“道重儒林”木匾。再经天井,即是大堂屋,悬木匾“广居安宅”,木刻对联为“一室太和真富贵,千秋大业在文章”。(大堂屋)左侧小堂屋(正中大木龛内装题有“上有苍苍柏”诗之止唐公像,像龛左右悬)木刻对(联)“八十六年春光不老,三千余岁世运常熙”,为止唐公撰书。(由大堂屋)再经大石板天井,登石阶梯即是祠堂,正中大木龛内,分层安放历代祖先及已故族人的神主,中悬“忠孝渊源”木匾,祠堂后还有堂屋、围房等。大堂屋右边住房后为“槐轩”,即止唐公讲学著书处。(门柱上)悬有木联“尽有余闲供览胜,每从风月共谈心”(此联现存于新津县老君山道观来鹤轩)。再右即为花园、池塘、假山。池塘上建有船房,有横匾“静观万物之所”,并有木匾,上书“适”,跋云:“人生苦不适,然以忠恕之心,行仁义之事,无地非适,无人不可共适也。主人书。”此外祠堂、大堂屋、大厅之两侧,皆为住房,并有小花园、小天井,不可尽数。由于老宅宏伟,加以子孙众多,颇有名望,因而当时人称“刘家大公馆”或“三巷子刘家”(纯化街俗称南门三巷子),文人雅士则称“儒林第”,学生故旧,甚至即以“三巷子”来称代刘家。也就是这座老屋,一直聚居和繁衍着后代。其后,虽因人口日增,在老屋左右两侧,由七房仲韬公、四房晦愚公又建新公馆、小公馆,部分族人又返双流彭镇刘氏宗祠居住外,老屋始终聚居着止唐公的绝大多数后代,直到抗日战争后。这时,老屋所住人口,也大约有一、二百人,真可谓子孙繁衍的大族了。

      止唐公名下有八男一女。长男松文字子乔,次男椐文字寿枝(原为启峰),三男椅文字冠三,四男桂文字云坳(原为月生),五男栋文字尧云(原为稳山),六男椇文字子维,七男檍文字古年(原为卜年),八男果文子味仁。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八大房。女名连弟,适陈敬奎。“文”字辈下为“咸”字辈,二十四弟兄,二十姊妹,共四十四人。再下为“恒”字辈,现椐记忆所及,男约为四十一人,女约为二十七人,共约为六十八人。目前,“咸”字、“恒”字辈名字,仅能忆出三分之二,“晋”字辈就连人数也难以说清了,当然,更说不清“泰”、“谦”等辈。但就抗战时老屋所住人口就达一百人来估计,加上那时以前逝世的和以后出生的,到现在应该说不会少于三四百人吧!

       刘氏是成都的世家大族,确是符合实际的。

二、刘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世家

图片

     刘家是一个世代书香世家。自始祖棐忱公以麻城县廪膳生迁蜀起,中历五代至敬五公,皆业儒,以耕读为生,事见清道光二十七年止唐公所修族谱中。敬五公精研《易》学,子二,濖字芳皋,乾隆甲寅科举人,嘉庆丙辰科进士入词馆(翰林院)为庶吉士,人称“才子”。沅,字止唐,乾隆壬子科举人,道光六年选授湖北天门县知县,不愿外任,归家讲学槐轩,教授生徒,学生数以千计,遍及省内外,闽人称止唐公为“川西夫子”。晚年著书177卷,共106册,总称《槐轩全书》,现省内及省外的一些图书馆和一些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止唐公一些著述和诗文石刻现在成都的武侯祠、工部草堂、望江楼等处也藏有。由于止唐公道德文章为世尊崇,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四川总督上奏清廷,获准在清国史馆列传儒林。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曾派人到蓉了解止唐公事迹,专程到双流彭镇看了止唐公墓,准备对止唐公作专题研述;中央古藉整理小组将止唐公所著《子问》、《又问》列为校点出版的重要古藉(四川省古藉整理小组也专列此书);八七年由贾顺先、戴大禄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四川思想家》,从西汉到近代,列出四川籍思想家二十名,并专文介绍,止唐公即是其中之一;双流县志办及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也曾多次索取有关刘氏的资料,列刘氏为重点,并已先后在县文史资料上重点介绍了止唐公及其子孙。

     止唐公以下,代有传人。长子松文子乔公,清咸丰二年举人,止唐公因此“重宴鹿鸣”,为当时所荣慕(清制:凡中举时,必参加以奏《诗经》“鹿鸣”篇为侑食乐的宴会,止唐公这是为儿子中举第二次参加)。三子椅文冠山公,同治庚午科举人。四子桂文云坳公,光绪丁丑科进士,入翰林,外授广西梧州府知府。五子栋文尧云公,四川顺庆府训导。六子椇文子维公,继承父志,弘扬家学,门人众多,为世称颂。

    止唐公孙辈“咸”字中,从事文化教育事业者不少,其中著名于世的有人称“刘氏四才子”的咸荥豫波公、咸焌仲韬公、咸燡晦愚公、咸炘鉴泉公。咸荥豫波公,清光绪丁酉科拔贡,诗文书画著于当世,并先后主持成都府中学堂(现成都石室中学前身)和任教成都高等学堂、成都大学(川大前身)、华西大学等,解放前为成都“五老七贤”之一。咸焌仲韬公,清光绪癸卯科举人,继承家学,使槐轩学说传播益广,门人遍及浙、皖、鄂、晋、陕并及于朝鲜,二十年间,人数上万;并先后创办明善书塾、尚友书塾,裁成后进,生徒逾千。咸燡晦愚公继承家学,雅善诗文。咸炘鉴泉公,著述等身,为蜀中知名学者,诗文书法,亦名当世;曾先后任教成都敬业学院哲学系主任,成都大学(川大前身)、四川大学教授,并主讲尚友书塾,培育不少国学人才;著述共235部,475卷,总名《推十书》(现省内外及各大学的一些图书馆均藏有);其生平事迹及著作,89年四川省文史馆及省政协文史馆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之《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有专文介绍(双流县文史馆资料亦曾有专文介绍)。

     止唐公名下曾孙辈、玄孙辈之“恒”字、“晋”字辈中,根据现在不完全的了解,从事文化、教育、科技的也有不少的人。如大房咸烜溶村公名下五个子女中,四人从事教育;七房咸焌仲韬公名下五个子女中,也是四人从事教育;六房咸炘鉴泉公名下三子全部从事教育;四房恒堦叔平公名下十个子女中,八人从事文教、卫生工作;四房恒壁东父名下九个子女中,七人从事文教工作。在“恒”、“晋”、“泰”三辈中,据不完全的了解,著名于社会或获专家、教授及高级职称的,有刘东父(恒壁)、刘恒垤、刘恒墣、刘恒蓺(伯谷)、刘恒墐(叔固)、刘铸晋、刘佩瑛、刘文晋、刘中、刘锋晋、刘镡晋、刘锵晋、刘锜晋、刘征泰……。

      总之,从入川始祖起,刘氏世代业儒,自止唐公起至“晋”、“泰”字辈,都是多数从事文教、科技事业,为国家作了不少贡献。  

      刘氏世代书香,是当之无愧的!                                        

三、恪遵祖训,共振家声,服务祖国,贡献人民

图片

      止唐公曾著有《豫诚堂家训》,其主要内容是教育子孙为人为学,成己成人,实为刘氏子孙处世做人止圭臬,茲敬录于后,作为刘氏子孙行动规范,以期不替祖训、为国为民多作贡献。

豫诚堂家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