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与黑》:精神不独立,爱情是无处生根的

 安喜的空间 2022-10-05 发布于上海
1.《红与黑》
初二的时候,我读完了世界文学名著《红与黑》。从那时候起,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就活在了我的心中。
那时候,我还不太理解《红与黑》这部小说的现实背景,单纯从故事的角度去看,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爱情的悲剧。
于连,是个文弱的书生。这样的人,最好是出生于富贵人家,只可惜,他的父亲是一名工匠。他不甘心,于是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他坚持读书。
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并不理解他看书的行为,并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叛逆,于连隐忍着,他渴望自己拥有财富与地位的那一天。
他崇拜拿破仑,他渴望有一天,也能像拿破仑一样,摆脱自己的困境,手执长剑,征服世界。
图片
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红与黑》中的于连,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和完美的主人公相比,于连是更能激发人的内在同情的。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蓬勃的激情以及致命的危险,同时,在他攀附名利的时候,我们又能非常深刻地记住他谄媚的嘴脸,尽管,这种谄媚是以高傲的形式来展现。
2.再读《红与黑》:那样的爱情,到底是不是真爱?
对于瑞那夫人来说,她从没有见过于连这样的男子,她周围的男子,都富有又冷漠,自私又残酷。只有于连,他是那样地有朝气、有理想、有骨气。
对于于连来说,瑞那夫人,是如此美丽,是他不敢靠近的神圣。她那样纯洁、美好,但却过着无爱的生活。
两个人彼此吸引,一个是因为浪漫的情愫,一个是因为征服的野心。对于于连来说,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女子会全心爱上他,对于瑞那夫人来说,爱上于连,是一生的冒险。
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动人的。但是,再读《红与黑》,我已步入中年。原来的我,以为于连至少是爱着瑞那夫人的,但是再读的时候,一些细节浮现出来,它们是那样地让人心惊胆寒。
图片
瑞那夫人对于于连,和马娣儿特对于于连是一样的,她们都是富贵的象征,是于连想要征服的那个阶层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于连是胜利了的,但是在信仰的坚守上,于连是怯懦的。
他崇拜着拿破仑,而现实生活中,他为了自己的野心,却可以不顾一切,为保皇党奔忙。这种矛盾,注定了于连悲剧的人物命运。
原来,那些美好的悸动,都是一场场自作多情。他固然有自己的慷慨,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有权利,享有那样美好的爱情。
女人只是他攀爬名利场的工具,他最终的愿望,依然是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地位。当然,梦破碎的时候,于连的良知,又回来了。他又是那个激愤的少年了,他抨击那些腐朽的部分,最后,连同他自己的那部分,他也否定了。他的生命结束了,“红”与“黑”的碰撞,却留下了长久的缠绵。
3.同样作为家庭教师,缺乏精神的独立,终究是要走向毁灭的
因为刚刚读完《简·爱》,所以,对于家庭教师的这样一个身份与主人相爱的故事,我倒是颇有些自己的感悟。
对于简·爱来说,家庭教师这样一个职业,是她安身立命的所在。她不卑不亢,正是因为自己的独立。她和富有的罗切斯特相爱,可这中间,还有着重重的阻碍。她爱罗彻斯特的同时,也从不放弃的自己的原则。终于,她可以和罗切斯特平等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爱情,是值得人尊敬的。
图片
对于连来说,家庭教师这样的一个职业,是一份耻辱。他不甘心和佣人在一起,他熟背拉丁语的《圣经》,也不过是希望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才能,获得名利与财富。尽管他是清高的,但最终也还是拜倒在了瑞那夫人的裙下,在他看来,这种征服,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有可能,他还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高枝。这样的做法,是缺乏自尊的。尽管他非常骄傲,但他的行为,却并不高尚。
把这两部书相比较着来阅读,是非常有意思的。封建社会时期的欧洲,家庭教师的这样一个职业,是非常常见的。富人们请家庭教师到家中教导孩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必然会产生很多思想的碰撞。
两个人,我当然会更认可简·爱,她是我的榜样,是女性独立的重要代表。而于连,我还是觉得可惜。那样有才华有天赋的一个人,他终究还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最终失去了自己的信仰。
守护好我们的信仰,不管我们自己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要有尊严地活。依靠自己,精神独立,才有可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