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里长街不夜城,车水马龙到天明,带你了解三营的前世今生

 源源不断 2022-10-05 发布于宁夏

Image

Image

【三营旱码头的由来和宁夏商埠重镇金三营】

    三营自古就是牧马、屯粮、经商之要地,秦始皇时代,乌氏果在这里经营牧业和商业,唐时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途径三营,后分两路,一条北入蚬麻河(现黑城)一条西进须弥山谷口,(唐为石门关)三营成为长安途经西域的径栖息之地,也是养马业的中心,繁盛一时。

Image

    据宋朝杨家将杨文广路营三马营堡寨。史载,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地广人稀,适宜畜牧。元明均属牧场,回尤善经营,古牛羊遍野,也是官僚大户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写照。

Image

Image

    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年)副都御史杨一清整顿陕甘马政在固原修马营19处,老三营是(第三马营)自此称为三营。清政府时期,左宗棠率军镇压陕甘宁回族起义,将数万老弱病残的回族从关东平原安置于此及周边,清以后招民开垦,规模宏大,过于前代,破坏土壤,黄沙土雾,土壤严重沙化,由此牧业经济渐渐被种植业所取代。

Image    民国初,军阀肆略,土匪霸道,再加一九二零年海原8.5级大地震,西海固死亡人数二十八万八千二百五十人,三营城堡(老三营)墙体城门一半被毁,除钟楼,城庙,庙山基本存在,民宅全毁,城堡内尸体遍地,瘟疫蔓延,夜不敢涉足,余震长达三年之久,海原关桥、贾趟、李俊、李旺、同心等地民众随驼队逃荒在三营落户的近一百多户。

Image

自此,银川通往西安的大道便移到了清水河以西直经万家川(三营),当时万家川还是一片沼泽地。驼队,马帮、驴车主要以运粮,反回运盐为生计,带动了馆子,店坊,马车具修理,皮毛行业,牙行(生意中间人)等生意的初步经营。

Image

蒋家王朝时期马鸿奎统治宁夏十七年,民不聊生,士民转徙几尽。中宁、海原、同心等地回民躲避宁夏马鸿奎抓兵,逃到三营落户者甚多。马鸿奎为运输军火在万家川修了简易公路,并东边筑屋建宅。后来在这里成立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区公所,人们便改称万家川为新三营,清水河以东古城,相应称为老三营。由于谎灾瘟疫,从海原,李俊堡,李旺堡逃难、投亲群众再次落于三营人数一百多户,这些群众与三营老户结亲,联手驼队、运盐粮,往返银川,平凉一带。给三营的皮毛、馆子、运输、车马店带来了一定的集市基础。

Image

   一九二九年大旱灾,形成了“土焦石生炙树生烟,川陆草木水枯泉,农夫怕望陇头去,不见麦禾见土雾。”当时斗麦直百万,饿尸满地,饥鹰入屋,荒草连院,种种惨状,目不忍睹。再加土匪猖獗,烧杀抢略,无恶不作,北川一带河州土匪头子王占林最为强大凶悍。为了防土匪,三营组建了以马明山为首的民团,是土匪不敢冒然抢劫三营,这样,四面八方的人到三营躲土匪,三营成了躲土匪的“世外桃源”一时间人口剧增,人气很旺,集市愈发繁华。由此海原,李旺,同心,中宁等地部分民众,也有内蒙、青海,临夏一带人士入住三营,交流生意,互相学习,在固原形成了商业网点。

Image

 一九三0年由乡绅马明山民团、宗教知名人士等联合组织成立了万家川(三营)集市,乡绅们邀请杂技、戏班演出庆贺,附近乡民及远处商客闻讯而来赶集,场等。由于摊位为方便管理,集市上还划定了粮食交易市场,畜牧交易市场等。由于摊位自由摆设,不收任何费用,集市日渐繁华,自此以后,每逢二、五、八为集日,四面八方农民和外地商贩带来产品在这里销售,过往运输车辆及脚户、驼队连接不断,小货店、骆驼场、车马店急剧增加,当地餐饮非常红火。

Image

一九三一年后何正兰、李万发二人情同手足,志同道合,何正兰办理了第一所邮政业务,和现在的三营邮政局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二人和马明山、马尚云、周德智等乡绅、爱心文人携手兴办教育,造福回汉儿女,文明团结了整个北川一带,建成了三营中阿学校,为三营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大面积的求学来往,为货物交易和人文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过程,

Image

  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到西北,张学良东北军和国民党中央军云集固原对付红军,三营是前沿阵地,驻军五、六个师。军队的巨额消费和给养,带动了三营商贸,此外吸引了秦、晋、冀、豫等省的皮毛商也看准了三营及周边盛产皮毛和三营这个皮毛集散地,他们纷纷到三营收购皮毛,有的生意做的顺手,就落户到三营。抗战爆发后,河南的洛阳、偃师、孟县一带回族逃难定居的有二百多户,他们擅长白皮制作,几乎家家都开小作坊,同心、海原、固原、平凉等地农民和皮毛贩子,纷纷到三营出售皮毛,给这里的集市增加了更加繁华的气氛,长期入住的河南巷的河南人的白皮加工带动了皮毛业集市贸易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Image     抗战不久,沿海产盐区相继沦陷,海盐内运断绝。豫西、陕西等地军民吃盐只能靠青海和宁夏所产的盐,当时国家财政部盐务司运输处在三营设了中转站,从固原到以北清水河流域到中宁,一路上驼队、骡马牛驴车、人力车等,夜以继日的运送食盐,运输队到三营顺带粮食交易,后要歇脚过夜,这样,三营的粮食、餐饮、住宿又发达起来,当时三营街道两边车马店、骆驼场、驴脚小店很多,运输业带动修理业,修理带动木匠铺和给马订掌的铁匠铺等。此时的吃住服务生意空前兴旺。

      这时中宁,中卫和靖远等地,大量种植鸦片,久旱少雨的同心、盐池和产盐区粮食严重不足,运盐的人返回时在三营又顺装粮食北运,每个集日,三营市场售粮三至四万斤左右,名震南北的旱码头就此形成。 

Image

【宁南商埠重镇金三营】

    一九四九年在共产党三营工作组和三营乡绅、宗教届、教育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三营和平解放。三营人以民族团结,独特的经营模式,坚韧不拔的个性,接纳了各地民众,成为能养活穷人的聚宝盆和最大的移民区,奠定了集市贸易,硬是打造了这个商埠重镇。

Image

        一九五八年,自治区成立,当年秋天暴雨两小时,西山畔下来的洪水冲毁三营后街河南巷、谭家巷、锁家等巷,冲毁了民宅、校舍全毁,学生搬到清真寺上学,民众搬到西沙梁和东山区域,整个集市贸易瘫痪。

Image

改革开放后,三营依靠党的政策,市场管理会管理,诚实守信,总结经验,发挥特长,逐步发展了建筑、牛羊肉、皮毛业、餐饮业、运输业、五大产业,市场经济体逐渐形成,集市贸易更加发达,集日高峰期人流量达左右,年交易额达五亿元左右,八十年代末在三营工商所管理下,三营工商所建立了市场管理会,九十年代三营成为通往西安、兰州、银川的区域中心地带,商贸流通达到巅峰时期,形成了商贸、餐饮服务、清真牛羊肉、农业生产为支柱的集镇贸易中心,在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九九零年前后建成了第二商业街,赵寺开发区,工商所管理下组建了个体户协会,起到了工商和商户的管理交流协调工作。

一九九九年前后随着宝中铁路、高速公路、海原新区的建成、离固原太近等因素,逐年对三营的商贸经济构成威胁,对商贸重镇“旱码头”具有一定的影响。

Image

面对危机,原州区居安思危。二0一一年就三营民族特色小城镇建设召开座谈,听村代表、取商界、宗教届代表的意见组建协调小组和镇政府一同建设了物流、商贸、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小城镇。自此建成了物流、粮油、活畜交易、建材、农副产品、六大市场,打通十横四纵镇区道路,一个独特,徽派回族风情的丝路古镇商贸经济体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三年中进行河床清淤,拉坡治理,村道硬化,各区道路绿化量化、街道和广场美化等形成美丽壮观的宁夏商埠重镇金三营。如今三营变了,三营人的思想变了,三营正在打造软环境,敞开胸怀,迎接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商客。利用很好党的好政策,三营人携手爱家爱国,团结包容,和谐发展,幸福美丽的金三营。

Image

十里长街不夜城,车水马龙到天明,这才是金三营人的梦想,才是金三营的真实写照。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