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评论||新作快递:胡启明/改写十字沟交通历史的两件大事

 元辰1948 2022-10-04 发布于湖北


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2-260   总第1026 期
执编:元

       胡启明:1954—,罗家岗人,初中学历,会计师职称。历任小会计、村会计、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夷陵区人大代表。任职期间,致力村域经济发展,注重交通和水利建设。主持修通了十字沟——罗家岗三公里主公路,架通了两座公路石拱桥,改造了沙嘴坝至十字沟水库段公路,修复了十字沟水库罗家岗支渠,合村后积极协助村领导工作,得到了村民广泛称赞和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认可,获得镇级“十佳优秀村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村民自发组织修建的沙咀子坝石拱桥 (摄影 李明)

改写十字沟交通历史的两件大事

文/胡启明

近几十年来,十字沟的公路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其建设历程,有两件对改变其交通历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大事,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一、修通罗家岗公路
1993年11月,十字沟村第五、六两个小组(原联合队)组织77户130多个劳力,用锄头粪筐、钩子扁担、十字镐钢钎八磅锤等简单工具,修建罗家岗公路。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努力,修通了从原南垭八组到十字沟六组中心点长2.5公里的罗家岗主公路,于1994年4月正式通车。
罗家岗公路的修建,是在人们长期肩挑背驮、饱受不通公路之苦后被“逼”出来的。1993年之前,十字沟村(大队)南部的半壁江山(第三、四、五、六、七组和八组的一部分),即宋家坎上、咸池湾、火盘溪、罗家岗、栋荆树湾到杨家台一带,都不通公路。人们出行靠走,购买化肥要从南垭或沙咀坝背,卖山竹要拖到公路上, 卖站子竹要挑到南垭供销社。交公余粮到金竹粮站全部靠挑。罗家岗人到金竹粮站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翻过文昌宫下金家冲到凉水井桥头上宜保公路,这条路稍近一些,但都是羊肠小道,路窄不好走,还要翻山越岭。二是从文昌宫山下的跃进长渠到南垭八队,在窄埂子垭上公路,这条路好走点,但远一些。那时挑粮到金竹要走三箭(不停歇地行走一段),即在路上要歇两次脚。刘兴顺稻场和窄埂子垭是歇脚之处,刘兴顺家里还每次都供应茶水,其情义让罗家岗的人至今不忘。更遭孽的是,1980年以前,卖生猪要抬到南垭,卖一头猪要找五、六个身强体壮的人帮忙抬。后来生猪收购放开,间或堂上、宋家坪、柳林坝一带来了收猪的,得信后等找来了帮忙的抬去,收猪的不是已经走了,就是说喂的太饱或太瘦,找借口压级扣秤,人们吃尽了苦头。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后,引进桂朝等高产品种,罗家岗的水稻连年大增产,收几千、上万斤的户不在少数,但同时因交通造成卖粮难、卖猪难的问题也更突出,严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制约了村域经济发展。修通公路迫在眉睫。
1993年9月的一天,五组宋永刚的爱人三十岁做生,五、六组很多人都去送情。茶余饭后,人们又议论起罗家岗的交通问题。有的埋怨说:“罗家岗有好几个村干部,就是不领导修路。”一时间群情激愤,有人甚至说找一个会讦(骂)人的,到打马岭去讦人。还有人说要我领导大家修路。我急忙说,这恐怕不行,我只是个村会计,名不正言不顺。这时有几个人说:“你领这个头合适,虽然杨书记也是在这个组,但他是村里管全面的,阮主任又隔的远,你会算帐,排得开架,又有号召力,一定搞得好。”七十多岁的袁先楷老人还说:“我听群众说只有靠你来领这个头。”还说“修路要占我的山,保证二话不说。”我也认为罗家岗修通公路迫在眉睫,但当场未表态。第二天,我把群众迫切要求修路一事向杨书记和阮主任作了汇报,他们同意我在不影响工作前提下,领头修罗家岗的公路。
我非常清楚修这条路的难度。沿途要占南垭八组7个户的山林、水田、旱田、经济林木、青苗及稻场,要占本村四、五组19个户的山林和10多个户的责任田、自留地,涉及拆迁猪圈杂屋,还要架一道桥,做十几处涵洞,特别是要人工挖土石近万方,以原来的跃进长渠为平面修路后,还必须恢复1000米左右的渠道,任务十分艰巨。且所需要约5000元资金没有着落。
为了改变全村近一半地带、五分之二人口的交通困难,不辜负群众对我的信任,我选择了迎难而上。
几天后,我和村治保主任杨绪南、四组组长周大新、五组组长吴远龙及村民陈传才5人,分三班到四组做要占山的14个户的工作,当天全部得到了落实。紧接着,我和杨绪南、陈传才又去联系南垭村组和相关农户,得到了时任南垭村书记袁国权、主任孙秀龙、会计周官义、组长全家义和沿途农户的大力支持。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有三件事。一是要占用刘兴顺、蔡宏斌、刘自发、刘永忠、黄洋金、黄定安、刘自义等户的稻场、园田、山林、经济林木、水田等,他们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二是在解决、调整占用的集体土地时,南垭村、组答应让我们先修路,问题由他们村、组解决,这是一般的村组干部做不到的。三是为了连接原南垭八组已修的路,要占用集体水田和要做沿途群众的工作,我和陈传才在一天晚上,带着一点拿不出手的礼物,去组长全家义家里,请他出面帮忙协调。当我们说明来意后,他表态路可以接,工作可以帮忙做,礼物却坚决不收。走的时候,我们强行把东西放在桌子上。第二天早上我刚起床,全组长就把昨天带去的东西送回来了,还再次强调工作照样帮忙做。其高尚品德令我钦佩。
在基本上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后,1993年11月9日晚上,我在六组组长袁国任家里主持召开了两个小组联席群众会,确定了修路的有关事项。一是推选6名代表参加测算工程任务,按人口划分任务到户。二是确定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完成接南垭八组到吴继平的山头河边,年前完成任务,其余工程为第二阶段,明年春季完成。三是我和两个组长及代表参与测量、设计和外出联系均不计报酬,不抵任务。四是确定陈启林为总施工员,负责质量监督,抵两个人的任务。五是分段测算工程量及标工后,由群众先承包。难度大、群众不愿包的,我和组长、代表们后包。
11月10日,我们对第一阶段的工程约10米一段进行了逐段测量,我连夜核算,第二天将任务划为五、六组两个大段,并将任务分解到户。晚上召开第二个联席群众会,要求两组第二天到现场指认任务,迅速组织施工。
由于方法得当,群众盼路心切,几天内便出动全部劳力,克服一切困难,奋战了两个月,年前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程任务,为架桥储备原材料打下了基础。
我在完成自家4口人任务的同时,写报告向上反映,在镇统筹的交通费中争取了3000元资金,解决了支付青苗、经济林木及架桥购原材料的资金,取消了原定向每户收30斤稻谷的计划。
1994年春节刚过,我们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施工。修路、架桥、拆迁猪圈杂屋同时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拱桥的质量,我在群众会上宣布,由我和杨绪南二人既负责修建,又和其他人一起出工,但不要分文报酬。架桥的设计也由我负责。这个技术我是跟镇水利站的袁国银站长学的。那是1984年特大水灾,冲垮了十字沟公路沙堰当头的赵家湾拱桥后,村里没有资全,书记陈永海号召全村党员每人出10元钱修复该桥。桥由袁国银设计。我是村会计,帮他拉尺,他告诉我怎样求桥的拱度、拱模的弧度。不料这个技术正好用上了。
经过一冬一春的艰苦努力,1994年4月29日,罗家岗主公路正式通车。当天,村调解主任李德贵在六组中心点放电影以示庆贺。第二天晚上,五组10几个户的群众自发出资购买热水瓶等礼品送到我家里来,一起喝酒叙情。
此后几年,这条公路向西、东、北三面延伸,连接到火盘溪、咸池湾、宋家坎上、栋荆树湾及大湾、井湾等地,基本上户户通了公路,促进了罗家岗及周边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镇、办事处的赞扬和肯定。金竹党总支袁国斌书记称:“十字沟2号公路,罗家岗人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称赞。”1998年7月,在全镇44个村200多名村干部中,我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十佳优秀村干部”荣誉奖牌。
2005年,南垭村架通了这条公路中间的栋荆树湾石拱桥,修通了和十字沟公路相连的杨家台小学旁的断头公路,并实施了4.1公里的道路硬化,形成了环村一周的循环公路。
二、修建沙咀子坝石拱桥
沙咀子坝到十字沟水库的一段简易公路,是修水库时临时建成的,以河为路,左绕右绕,要过八道河。如遇下雨涨水,车辆不能通行,行人不能过河。1998年,县“四防”指挥部的文主任来十字沟水库指导防洪工作,因涨水不能到达,镇人大主席袁国悦冒雨借来群众的梯子,过西川湾溪沟,从山边绕行了几里路。九至十三组200多户、900多人、100多个学生过河难尤为突出。此前几年,村委会曾数次与九至十三组组长协商,拟由有学生的户出资买预制板搭桥,解决学生过河问题,均因意见不一而未能落实。从河里到沙咀子坝有一个陡坡,车辆上坡要用人推。代销店、卫生室和沙咀子坝的群众经常要义务帮忙推车。久而久之,怨声载道。
1999年2月,我担任十字沟村党支部书记。2月16日就是农历己卯年春节。别人都在置办年货,筹备过年,我却被如何改变十字沟上半部交通问题的思绪袭扰着,挥之不去。经过十几天的思考,我大胆构想在沙咀子坝架一道桥,把沿河而上的路改从山边走,使这一段交通问题彻底解决,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2月21日(正月初六),我到村主任阮仕明家,一拜年,二商量架桥的事。我的想法得到了阮主任的赞成。在分析了经济现状和群众的思想状况后,一致认为工程虽大,经济上有困难,但方案可行。
正月初七日,我召开村干部会,统一了村干部的思想。正月初八,接着召开了村组干部会,确定了架桥方案:
第一、鉴于资金困难,采用统调工架桥,一切劳务工均不付工资(正式架桥和两侧做坎子除外)。所需的钢材、石材、水泥、沙石料等必须花钱的由村筹集资金,或先赊物资。第二、由九至十三组负责架桥至拱桥合龙。具体分工为:九、十两个组各担负一个桥墩,从基础开挖到浇筑桥墩,浆砌到桥墩平面(九组西头,十组东头);十一、十二两个组捡沿河的石头拢堆,上至水库,下至杨家台河里,以户为单位收方,作为备用;13组负责修建临时过水涵洞和培土牛(拱模);第三、一至八组担负拆除拱模及临时过水设施,填拱桥上的土方。
正月初九日,九至十三组分别召开会议,动员群众,落实任务,定在正月十一上工。
2月25日(正月初十),请袁国银来村帮助设计、放线,确定修建跨度10米、桥面宽6米、桥高6米、连引桥长约70米的石拱桥。
1999年2月26日(正月十一日),九至十三组的200多个劳力齐聚沙咀子坝河上,正式动工,架桥拉开序幕。
架桥工作启动后,我和阮仕明主任商量,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了分工。阮仕明和副主任阮仕龙在工地负责,监督质量、掌握进度和督促劳力;我和会计杨绪南联系架桥所需的拱圈石、五角石等石料,落实后,杨绪南负责采购钢材、水泥等物资,我在工地帮助协调,待正月十五后负责向镇、县交通局、水利局汇报请示、争取扶持资金;副书记袁国良在石料启运时负责验收、收尺记帐。妇联主任杨素贞在拱桥合龙后协助拆拱模和填土。
工程动工后,进展比较顺利,唯独十三组因组长在外务工,由年老的父亲带队,群众积极性不高,每天只有几个弱劳力到工地上来。我发现问题后,及时和村干部们商量,迅速调换人员,将十二组调为做过水涵洞和培拱模。都说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这次真的是换对了。十二组在组长阮班龙的精心安排和张德森等的大力协助下,迅速打开了局面。他们一部分人3天就完成了临时过水涵洞、砌出中间的空宽1米、高1米、两边各7米长的石头夹坎,还有一部分人到岩里集体的公山上砍松树圆木运到工地,在做好的涵洞上面排满木料,再砍来木柴堆成拱形,准备用土培拱模。
与此同时,九组组长杨自义、十组组长杨开国带领的两个组也进展很快,十几天就将两个桥墩的基脚挖到了硬岩石。十一组组长杨自才动员全组各户积极出工,将河里的石头捡到一起码成方,筹集了基本足够的块石。同时,我和杨绪南到牌渡河、高日岭一带寻找石料,确定在南垭时家榨坊擂鼓台王再三、时远方8个户联办的石场选料,签订了供应合同。
正在工程进展比较顺利,基础工程已完成一半时,出现了一段插曲。3月28日下午,我正在工地上忙碌,一位好心的群众跑来喊:“胡书记,快来看,四川虹桥垮了,电视上正在开审判会呢!”我去看了电视直播,县委分管交通的副书记、副县长及交通局、工程师等多人被判刑。我看后心情沉重,像是给我当头浇了一瓢冷水。
当天晚上,在工地作技术指导的袁国银约我到阮主任家里,邀阮班龙参加,审视架桥方案。他表示不敢承担技术和工程质量的责任,要我及时找交通局工程师来鉴定,并说在交通局来人之前只能作准备,不能扣拱。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清醒地认识到,媒体的报道,给正在架桥施工的我们敲了一个警钟。于是,我连夜写报告,迅速向镇党委、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县交通局、水利局汇报,一是要求派工程技术人员来协助,二是给予资金扶持。
报告得到了镇党委书记朱振兴的重视,他批示由镇政府向县政府、交通局、水利局写专题报告,并安排车辆由镇分管交通的副镇长闫大银和我一起跑县政府和交通局等部门。副县长王光才在了解情况后,批准拨付资金15000元。同时,呈报给水利局的架桥请示报告也得到批准,县交通局派覃股长等工程技术人员来现场考察,确认原设计和已建的基础工程符合要求,并按照已建的桥墩绘制了设计图纸。
在我奔走于镇、县和水利交通部门之时,架桥的准备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所需石料已陆续运到工地,石匠师傅们在工地的河边按要求打制拱圈石和五角石,两个桥墩中间的拱模也按照设计的模型培土整形,保证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架桥。此时,县委副书记宋秀钿检查防汛时来到了工地,看到壮观的架桥场面,欣然走上拱顶,称赞“不等不靠,精神可佳,并再次拨付资金10000元。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定于“五一”劳动节这一天正式架桥。为了质量上万无一失,4月30日晚上,我请4组的罗立忠用摩托车把我送到联合村,请曾经在宜保公路上架过拱桥的陈方国来协助袁国银督导质量、指导架桥。
1999年5月1日,我们精心组织挑选的青壮年33人,村干部5人,负责技术指导的袁国银,陈方国共40人,清早就来到沙咀子坝,吃过早饭就进入工地。根据技术要求,必须在当天内完成合龙,否则,拱模一旦变形错位,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所有人员必须拼尽全力,抓紧时间完成。我们几个村干部一方面全力投入架桥施工中,同时也在按照时间和进度计算当天能否完成。下午三点左右,我根据已完成的情况,按照越往上抬越难,断定如不增加人力,难以完成。我当即决定迅速增加劳力,立即派人在附近找了11人,又骑自行车到宋家坪叫刘智满帮忙找了4个人,到学校叫来胡启志、杨自田两个老师,共增加劳力17人。下午四点,架桥人员增加到57人。我又立即安排人找来电工宋大伟架设电灯,准备挑灯夜战,务必一天之内完成合龙。夜幕降临时,工地灯火通明,100多个群众围观助威,场面十分壮观。拱桥两边平行往中间推进时,越往中间越陡,几百斤重的条石往上抬越来越难,有几次抬到接近中间又连人带石头滚到下面,所幸没有出现事故。凌晨三点钟,大桥正式合龙。老党员邢光斌、李德贵等10多名群众自发购买的鞭炮在桥顶骤然响起,群众联名给村支部、村委会的感谢信在桥顶上朗声宣读。当我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从群众手中接过感谢信时,不禁感既万千,如释重负。
5月2日,我们几个村干部不顾拱桥合龙后又参加收场,回家休息时天就快亮了的极度疲劳,又到工地查看扣拱的质量。当发现拱顶上北边最头上的一个锁口石因略厚而打不下去,距离拱模有2公分时,立即安排铁匠熊仁义用汽车钢板裁成锁口石,与左右共三个石头的长度一致,又安排石匠宋永斌在这三个石头上挖一条平行的槽口,将钢板嵌入,再用水泥浆灌缝,解决了可能不是问题的问题,以保证万无一失。
大桥合龙、水泥凝固后,由一至八组组长组织劳力,于5月11至13日,用339个工日清除了拱模的土石、柴禾、木料及临时过水设施。随后又安排劳力浆砌桥两边的石坎。坎子完成后,又安排一至八组,按每个人100担土的任务,用发飞子的办法,完成桥上的填土。
可能是上天对我们有所眷顾,对我们需要近千方土石填桥早有安排。1998年夏天的一次大雨,使距桥头仅50米远的杨开运的山上的上千方的页岩沙石 ,从山顶垮塌到了杨家新屋的公路上。我们联系好山主后,村干部到工地上指挥打采(整理填土)、夯实,由杨素贞负责发飞子,用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部的填方。
1999年秋收结束后,又对沙咀坝桥到谭家坝公路进行了改道,在李家湾溪河上架跨径3.5米、宽6米的石拱桥一座,在孟家湾溪沟上架平板桥一座。2000年公路改道完成,正式结束了沙咀子坝到水库的公路沿河而上的历史。
2022年9月

村民自发组织修建的罗家岗公路(摄影 李明 )

认证文艺微公号,入驻360图书馆,同步发布作品,经审核公开后,可供读者转为个人馆藏。

“夷陵评论”微刊专栏专事文艺作品推介、评论,兼顾文化建设;“元辰私坊”专栏只发布个人作品。

微主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本号总在深夜等待您的好稿,共同打造优秀平台。也许您已成了大家。小小的本号,依然欢迎你回来坐坐。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加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稿件微信元辰或发66371560@qq.com信箱。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

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