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拓定武兰亭真本卷 附唐·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卷

 墨趣乐 2022-10-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纸本行书 25×66.9cm
清·王文治:定武兰亭真本。元柯九思旧藏。今归经训堂毕氏。丹徒王文治记。
元·康里巎巎:定武兰亭。此本尤为精绝。而加之以御宝。如五云晴日辉映于蓬瀛。臣以董元画。于九思处易得之。何啻获和璧随珠。当永宝藏之。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事臣巎巎谨记。
元·虞集:天历三年(1330)正月十二日。上御奎章阁。命参书臣柯九思。取其家藏定武兰亭五字□损本。进呈。上览之称善。亲识斯宝。还以赐之。侍书学士臣虞集奉敕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王黻:右兰亭诗记。本藏太清楼。副在秘府。其诗不尽载。而所载率断取四句韵语。皆踪迹晋人平淡格而多不工。本亦伪陋不可读。四言如羲之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孙统茫茫大道。万化齐轨。罔悟玄同。竞异标旨。孙绰怀彼伐木。肃此良俦。徐丰之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冥客。希风永叹。谢安伊昔夫子。有怀春游。契兹玄执。寄傲林丘。谢万青萝翳岫。脩竹冠岑。凝之庄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玄寄。千载同归。王丰之感兴鱼鸟。安兹幽跱。庾友理感则然。寄兹玄会。五言如孙绰婴羽吟修竹。游鳞戏涧涛。徐丰之零觞飞曲浦。欢然朱颜舒。王彬之鲜葩映林薄。游鳞宛清渠。临川欣投钩。得意岂在鱼。谢安相与欣嘉时。亦同褰衣裳。薄云罗阳景。微风泛醇觞。谢万玄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凝之烟煴柔风扇。怡然和气俦。郗昙温风起东谷。和气振柔条。于其中为警绝者。而绰序言乃兴时过之悲。后之往复折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等语。意皆出于逸少。疑后人有得当时会中官爵名氏者。因傅会为之耳。又晋书绰尝为右军长史。而此作司马逸少本传。与何延之记。皆载释道林。而此无之。寔为可疑者。攟着于篇。以待练洽之君子。政和改元(1111)七月癸酉。籍宝直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兰亭真墨。世久失其传。论者已陈如。不足深考。然爱奇好古。时见其似而喜也。往往未能忘言。吾友将明家畜石本。号逼真。乃历绍注论。为摅极所从来。至虽何延之陋辞。亦加删润。而附其后。是真获意于斯文已。比忆刘鼎卿所志。校延之顿殊。则有不得不疑者。刘云此序当晚梁散落人间。陈天嘉中始归释智永。至太建以上宣帝。隋平陈日。或又以上晋王。王炀帝也。不之宝。为释智果假搭无复索。于是传其徒辩才。而延之以谓辩才亲受于智永。永袭传于其家。兹可疑一也。刘云太宗为秦王时。目搭本惊喜。则力购其真。审为辩才所私。即命欧阳询求诸越。实以武德中入秦王府。而延之以谓正观遣御史萧翼用诡计得之。兹可疑二也。刘云后秘昭陵。用褚遂良请。而延之以谓含风之所亲属。兹可疑三也。按史称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书本。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多梁隋官书。今石本所誊。尚兼僧权开皇之遗迹。则谓永袭传于其家者。固大缪不然已。矧若太宗英锐一时。规摹最谓闳远。何至当宁屑屑字画间。遽辱一御史。阴效驵窃而攫取之。迨其顾命丁宁。应有宗社甚重事。皇及翰墨余玩哉。延之之说盖偏听于辩才之徒。曾乏考证。自然不信如刘。刘当天宝初。箕裘笔削。正以着例有法。得誉青史。宜其所志一一不妄。第金帛谓出御府。似非秦王时耳。方秦王时虽已暇。乡儒建文学馆。无怪于求书之亟。然询契神尧。视丰沛且给事中矣。容以一序而轻役之数千里邪。又唐季盗发昭陵。魏晋后诸贤墨迹悉复显。则当时所秘奚专此序而止。正恐书生务珍其货。巧饰难得之辞。闻者不稽信以为然。故虽刘不免于惑。又况张彦远者。乃得于干符二百载之余乎。将明博洽喜雄辩。尝存此以示疑矣。于是为实其说。若夫传刻之工否。则览者将自得焉。政和辛卯(1111)天宁日。右序忠侯之系书。

图片

政和甲午(1114)。仆与庭玉学士辅之国宝。观于迎翠楼。公达

元·鲜于枢:右定武兰亭玉石刻。甲余平生所见。况有内翰遗山先生图记。又可宝也。大德改元(1297)三月廿日。鲜于枢拜手题。

图片

图片

元·赵孟頫:定武兰亭余旧有数本。散之亲友间。久乃令人惜之。今见仲山兄所藏。与余家仅存者。无豪发差也。至大二年(1309)七月廿二日。赵孟頫书。

元·黄石翁:贞观所刻宋人摹拓诸本。犹有尖嫩锋芒者。必非定武旧石也。此本浑古特胜。又趣舍所遇破裂处。石之高低不齐。故墨有浓淡。非完石镵成裂文之比。此辨定武之一验。黄石翁书。

元·袁桷:薛氏石入曲水亭时。王黼在政府。将明盖其字也。前所谓凤阁王氏。实黼所书。尝自叙其家世出王方庆。故号凤阁。此帖乃损本。内赐王氏。今以宣和为损本。于此足征。袁桷鉴定。题于张德常书圃。

元·邓文原:此兰亭真刻。用薄纸打。故字差肥。然意度具足。无豪发遗。精鉴者当自得之。大德丁未(1307)秋前十日。邓文原观于暨阳乔侯郡斋。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王文治:柯九思家藏定武兰亭。元天历三年进御。上御奎章阁观览称善。亲识以宝而还赐之。殆五字已损本也。自宋王将明。迄元代鲜于袁邓诸名家。题识皆极精妙。辨论处尤析及豪芒。而赵承旨一跋。更秀骨天成。飘飘有凌云之意。洵希世之珍也。兰亭聚讼。南宋已然。顾承旨尝谓真知书者。自能辨之。正不在肥瘦浓淡之间。殆承旨自陈其心得耳。私谓鉴书如审音切脉。知音者一倾耳而识宫商。知脉者一按指而知寒热。门外之人。尽其智量。不能拟议也。余从事于兰亭者三十年。从事于定武者二十余年。年近六旬。始粗有入处。昨于查暎山学使处。见元吴炳藏本。旋又获见灵岩山人此本。随珠赵璧。接踵而至。残年谫学。而翰墨良缘。若此之奢。岂非一段奇事耶。顷向山人借临数日。觉书格颇有所进。正如佛光一照。无量众生发菩提心。益叹此帖之神妙不可思议也。岁在癸丑(1793)暮春之初。丹徒王文治观。并记。

图片

唐·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卷

绢本行书 27.5×40.9cm

兰千山馆寄存

图片

图片

宋·米芾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莫是龙(二则

明·王世贞跋(二则)

明·周天球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文嘉 俞允文跋

明·陈继儒 徐益孙跋

明·王穉登 沈咸跋

清·翁方刚跋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梁章钜跋(二则)

日本·内藤湖南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