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与抑郁斗争的研究生女孩:找到痛苦的积极意义,探索人生更多可能。

 郁金香抗抑郁 2022-10-05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今天的故事,是一位正在和抑郁斗争的女孩,在研究生毕业的前夕,写下的对自己人生成长经历的一次回忆。她相信痛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已经发生的痛苦的分析和总结,能够帮助自己更清晰地认清自己,让未来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平稳。

   虽然她经历了缺爱的童年、艰难的求学时光,还遇上了贪食症和催吐。但她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这些不幸,不是只针对自己一个人的。

   她不再自怨自艾,而是选择接受自己的平凡、放下内心的纠结,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大家好,我是一名正在和抑郁战斗的女生,今年27岁,即将面临研究生毕业。在这个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我想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往,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分析,也是一场自我对话。

希望我的故事和想法,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吧。

那么我就给大家分享下我的故事吧,全文可能有一些口语化,希望朋友们不要介意我的随性。

我的家庭环境是一块让抑郁生长的沃土

说起家庭背景,负面的概括词可以是:重男轻女的三孩家庭、暴躁的母亲、逃避的父亲。

我出生于农村,在那里,重男轻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我母亲在我小时候就经常说起我姥姥姥爷的各种偏心行为,比如过年只给舅舅做新衣服、锅里的锅巴也只给舅舅吃,等等。

小时候,我也记得姥爷赶集买了橘子,顺道去我家,都要把橘子藏在三轮车上……但是,即便母亲控诉着姥姥姥爷的不公平对待,她也是这样对待我和我姐姐的。

例如,小时候挨打的总是我和我姐姐,吃苹果总是我和姐姐分一个,我弟弟自己一个。

我幼时记忆比较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我妈妈抱着弟弟,用宠溺的语气说:我的幺儿、我的幺儿~

此时,我在床的另一头,又冷又怕,也想要妈妈抱,但是我知道,即使我表达了,我妈也会说我烦人,她一贯的做法就是这样。然后,我就只能拽着妈妈的大脚趾,好像这样能够获取一些安全感。

实际上,我也就只比弟弟大了一岁而已,而且由于我是计划生育管制被迫早产的孩子,因此生下来只有3斤多,而在我需要特别关注的童年时期,妈妈的眼里,80%都是弟弟。

我的父亲,则不太会去过问我们,他总是喜欢在外边玩,我的记忆里,和他的沟通很少。

整体来说,我的家庭环境就是一块让抑郁生长的沃土。


灰暗的求学之路,我孤立无援

小时候的我,就没什么活力,不喜欢体育运动和集体活动,姐姐和弟弟相对要活泼很多。

上学之后,幼儿园考试我考了第一名,姐姐和弟弟的成绩却很一般,因为学业上的相对突出,我好像有了一些存在感,从那个时候起,我便开始用好好学习来讨好父母,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逐渐失去自己的过程。

初中时,我的成绩愈发优异,多次考全班第一、年级前十,但是,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萦绕着我,我觉得自己和班里的同学不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每天都那么开心,而我只是把自己埋在学习里,截断了许多探索自我的渠道。

高中的时候,我考去了县城,这里有很多不仅成绩好、情商高,而且外向活跃的孩子,和他们相比,我的成绩变得不值一提,我曾经唯一的骄傲不复存在了。这种冲击,对于当时自我封闭、只顾埋头学习的我来讲,完全是致命的。

我的性格变得更加拧巴和奇怪,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我甚至继续拼命学习,因为我相信只要成绩优异,这一切都能改变。

转眼到了高三,在学习的重压之下,我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了,整个人的状态都很不正常,我脾气大、整夜失眠、有余光恐惧症、还有阅读障碍……

那个时候,妈妈选择了来给我陪读,她知道我过得很艰难,但是她还是无法理解我的很多举动。

当她看见我用刀在桌子上划,用牙齿把被单撕破,行为歇斯底里,完全不像一个正常女孩子的时候,她也承受不住了,她认为我非常难缠,甚至表示等我长大之后,不想再和我有联系。

班主任看见我也很头疼,同学之间也有人在背后议论我,好像我有神经病一般。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我,是几近孤立无援,没有人正确解读我发出的求救信号。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开始认同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是一个品质很恶劣的孩子,好像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攻击我,一切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同时,我对亲情的信仰也开始崩塌,我发现当我不再优秀和正常,我在父母的眼里就从希望变成了负担。

这些惨痛的回忆,在早年间回忆起来,我甚至都无法开口诉说,直到今日才有勇气面对。

好在,我最终还是考取了大学。在进入大学前,我以为没有繁重的学业,我会好起来,但是事情没有按照我的预期发展,失眠还是折磨着我,我不再努力学习,没有了方向和目标、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和同学的关系也非常一般。

不过好的地方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状态的不正常,我开始去看病了,我第一次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是需要吃药的,就像网友说的那样,确诊抑郁后,我反而松了一口气,在当时看来,最起码找到了原因。

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好好吃药,一定要好起来,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需要经历的“劫”,依然没有停止。虽然我佛系对待学业,但是我把提升自我形象当作了新的人生支点,开始了减肥之旅。

通过节食,我确实瘦下来了,变漂亮了很多,也算是别人眼中的一个小美女了,整个人也更有自信了。

短暂的欣喜让我误以为好的形象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也许是因为节食,也许是因为药物,贪食症和催吐接连找上了我。

我属于那种天赋异禀的“兔子”,过度进食后,我只要一蹲下,就能轻易吐出来,而这个“天赋”,也把我带进了深渊。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我都在吃—吐—吃的怪圈里躲避着一切,也因此搞砸了毕业和择业,摧残了身体,整个人变得极度自卑和抑郁。

这些灰暗的经历如同一把刀,在我心上划出一道道裂痕。

想对自己说的话

随着我敲下这些文字,往事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我多想抱住那个时候的自己,我好心疼自己,为什么我要用别人的错误去折磨自己?为什么我会傻到去认同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为什么我觉得被舍友霸凌是自己的过错?为什么我觉得无法学习是自己过于懒惰?.....

我也想告诉那个时候的自己:其实你一点都不糟糕,你在恶劣的环境中一直坚持着,即使再难受,你也没有伤害别人。别人不知道你走了多远的路,不知道你背后的心酸往事,就轻易地去评价你,别去理会!因为认同如此的评价甚至在逻辑学上都无法成立,如果你去认同这样的逻辑,会变成一个多么可怕又可怜的人。

相信我,你值得所有的美好,而我会永远守护你!


找到痛苦的积极意义

虽然前面的故事听起来让人伤感,但是,这并不是我的全部故事。

我因为和抑郁战斗,失去了温柔、可爱,变得有些傻气、固执和不合时宜,我很痛心自己的改变,但是有些事情还是要接受。

西方也有一句谚语,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有人认为痛苦就是痛苦,没有意义,这种想法我觉得更多是在于提示不要习惯受虐,提防被PUA。

但是痛苦有积极意义吗?我觉得是有的,分析已经发生的痛苦是一种很好的认识自我的方式,只有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

以我自己为例,经历了这二十年的艰难,我有了两个重要的认知:第一,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那只是他们局限的目光;第二,优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并不适合我,保持努力的同时,我应该多让自己开心。

梁永安先生说,人生有两件大事,一件是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而这件事正好又有社会价值,有时代价值;另一件是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跟自己在感情上、精神上特别契合,能够产生一起往前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从痛苦中认识自己,可以帮助我们在做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排除掉不适合自己的选项。

此刻,27岁的我,又处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我马上要研究生毕业了,工作、感情,都需要我去做出选择,但此时,我好像更加坦然了一些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总结和分析了过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做出了合理评估,同时告诉自己,做选择时多考虑自己的感受,好像选择并没有那么困难了,之前无法取舍的纠结心情也缓解了很多。


放下过往的伤痛,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读研期间,我听了很多同学的故事,发现优秀的她们同样很压抑,过得很辛苦。

在我沟通过的同学中,已经有四位有睡眠障碍,需要依靠褪黑素才能睡着;有一位同学虽然是独生女,但依然缺爱和缺乏安全感,多次跟我控诉她的父母不给她任何经济资助,而我的父母在这方面并不吝啬;有两位同学和我一样有多囊卵巢;有一位同学出生时体重也是3-4斤。

接触这些同学的故事,也刷新了我的认知。

曾经,我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父母重男轻女,早产体重过轻导致身体底子薄弱,有睡眠障碍等等,我认为自己是上天选中的苦命儿,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维。而身边同学的故事,让我认识到,这些不幸,并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也开始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骄傲,他们在农村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供了三个大学生,也许我和姐姐在精神上遭受忽视,但物质上在同村算得上优越。

对于我,他们应该有愧疚也有心酸吧,毕竟他们不是超人,他们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到了尽善尽美,付出十分的努力,却还被抱怨的感觉,应该也不好受吧。

我希望以后的自己,可以成熟一些,不要再用语言伤害逐渐老去的他们,同时承担起责任,尽可能地去保护他们。

我并不是公主,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女生,都是普通女孩,对此,我也心怀感恩,普通女孩一样可以遇见很多美好。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接受自身相对的平凡,从心出发,去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这种转变本身就是一次涅槃。

最后,我想告诉那些跟我有类似经历的朋友们:没有路灯的小路我走过,不堪回首的过去我有过,伤痛确实不可爱,人生也许无奈,学习正确看待,对新生活说嗨,这样也很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