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画家作品欣赏 | 陈洪绶 第7期

 笑溜达 2022-10-05 发布于辽宁

Image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作品欣赏

Image

明 陈洪绶 梨花图

Image

陈洪绶  玉堂柱石图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辈时便隐居不仕。九岁时,父亲病逝。他曾拜武林画派创始人蓝瑛为师,早期作品尤其是山水画深受蓝瑛影响。而蓝瑛自愧在人物写生上力所不及,并从此立誓不再画人物。这段师生缘分,使陈洪绶与蓝瑛之间终身保持着深厚的情谊。

Image

黄流巨津图

Image

陈洪绶 石泉云树图仿赵千里笔法

十四岁,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十五岁,就应邀为人作祝寿图、寿文;十八岁,他到师从著名儒家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二十一岁,他考取了秀才……此时的他在画坛早已声誉鹊起,求画者纷至沓来,而他所向往的仕途成功却迟迟没有来到,家境也日益贫寒。

Image

无极长生图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陈洪绶传世有年款的最早的人物画,那一年他18岁。当时的浙江画坛,依然是浙派画家的天下。他们延续着几经变形的南宋马、夏一派的精致画风,却越来越僵化,成为画匠的代名词。

Image

 乔松仙寿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九歌图版画

19岁那年,他与来风季共读《离骚》于松石居。当时正值寒冬,大风吹动梧桐,卷起漫天飞雪,二人却热血上涌,毫无寒意。读到精彩处,陈洪绶效有“诗鬼”之称的李贺作长短歌行,高声吟咏。来风季则弹奏激昂之琴声相和。期间,二人“ 每相视,四目莹莹然,耳畔有寥天孤鹤之感。”

Image

九歌图版画 

兴之所至,陈洪绶遂作《九歌》人物11幅。22年后,这些人物图作为来钦之《楚辞述注》中的插图付诸版刻,毫无疑问地使之成为同类著作中最风靡的版本。

Image

拈花仕女图

上海博物馆藏

Image

斜倚熏笼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陈洪绶好美人,也善画美人。他的美人画脱胎于唐人,《斜倚熏笼图》就是代表作。图中女主云鬓乌黑浓密,发饰精致,细眉小口,这是典型的陈氏开相。

Image

Image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他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到北京宦游,卖画攒钱以“捐赀”入国子监,被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他千方百计研习古代大师的作品,各家样式与技法都逐一体味,终得古人真味,“艺日精而名日盛”,时人争相以拥有其画为荣。一时间,陈洪绶于京师声名大震,与顺天府人物画高手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

Image

《西厢记》插图

明代杂剧、小说盛行,其中以《西厢记》和《水浒传》最受欢迎。他应出版商之邀,绘制了一幅水浒人物的长卷用作插图。后来他又为《西厢记》绘制了插图,赚取了巨额的稿费。

Image

《西厢记》插图

女主角崔莺莺隔着屏风阅读情书,她的仕女悄悄地躲在屏后,关心着她的反常举动。

陈洪绶巧妙地捕捉到了人物羞怯小心的神态,并通过屏风上极具装饰性的细节图案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如象征纯洁爱情的蝴蝶与莲花)。这都令缺乏文化教养的职业画家望尘莫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1635年前后,明末乱世之秋,正当壮年的陈洪绶经历了早年科举失败,遭受了丧父、丧母、丧妻的人生悲哀后,返回江南,更多地在山林、诗酒中寻找欢乐,终日与朋友吟诗作画,从庄子和道家思想中体悟人生境界,与明末纷乱的世事隔绝。这段时间,也是他艺术创作生涯的高峰时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1644年4月,明王朝覆灭,陈洪绶借居在他父亲的好友、绍兴徐渭的青藤书屋过着耕田种树、吟诗作画的隐居生活。大才子徐渭为人狂放不羁,与陈洪绶却是神貌暗合。清兵入浙东,陈洪绶避难于绍兴深山云门寺,削发为僧,专心攻研佛教。寺中日子清苦,他全仗亲朋资助,才能勉强度日。一年后为了生计,不得不还俗迁往杭州,靠卖画为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在杭州的岁月,是陈洪绶生命中最后三年,也是他一生中又一个绘画创作高峰期。1652年,陈洪绶这位中国十七世纪最具个性的天才画家,在穷困潦倒、郁闷失意之中默默地离开了人世,“喃喃念佛号而卒”,年仅五十五岁。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仿古图册之一

克利夫兰美术馆陈洪绶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版画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大家为首。萧以山水为佳,而陈则独霸人物画坛,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中国版画史上也名垂千古。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陈洪绶的画作常采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在的生命力,人物造型的变形与夸张手法更是运用得出神入化,并结合高超的线条能力及经过提炼的色彩表现,营造出浓浓的“拙”意,以“高古奇骇”著称。晚年笔下人物造型怪诞、变形,头大身短,颇有稚趣,线条布置愈趋自然,散逸疏旷,更加苍老古拙,勾线也十分随意,意到便成。其笔墨的舒缓状态,达到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最高境界。陈洪绶不仅在人物画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花鸟画方面也显示出其创作才华的光辉。他的花鸟画坚实而谨严,浓艳而雄浑,芭蕉、菊花、莲、梅都是他画作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物象。早年求详,精工细勒,笔墨浓重,晚年笔简意淡,似随心所欲,不刻意追求,这正是他淡泊宁静、空明无欲的心境外化,使作品具备超凡脱俗的浓厚书卷气。陈洪绶绘画特色,不妨以“古”、“怪”、“雅”三字来概括。其之“怪”,是在“古”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与突破。从陈洪绶这些格调古雅的作品中,幻化出来的是单纯、朴素、伟大、平易的境界,极具个性,造型色彩颇富装饰趣味。他傲视世间、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其画作具有突出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

       自宋代以来,山水画一直在中国画坛独领风骚,士大夫们对“自然”的兴趣,似乎远远超过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大部分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及肖像画,在中国渐至失去其锋芒。直至明末乱世出现了一位绘画奇才——陈洪绶,他寻回了失落已久的六朝、盛唐的人物画传统,使已经衰微了近六百年的中国人物画再度复兴,发展到一个高峰,并在山水画占主流的明末画坛独放异彩,画风影响了后代近三百年,成为中国绘画

陈洪绶 陈洪绶爱莲,亦爱画荷花

《荷花鸳鸯图》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在水中,亭亭而生四朵清丽的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多姿多彩,俯仰的荷叶带露,娉婷舒展,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水面上青萍星星点点,一对鸳鸯左右相向,一只凫在石与叶中间歇息,另一只正悠然戏水,却将头侧向爱侣,眼中似有脉脉情意……两只蝴蝶空中翩翩飞舞,向一朵荷花而去,而另一只早已停留在花心之上。赭墨石色的湖石雄奇,嶙锐坚劲,厚重沉凝,立在水中,衬托着绿叶、红莲,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着甲虫,弓身欲动…...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意趣。

传统的祝寿作品多以南山、松柏、寿桃、萱草、仙、佛等寓意,而陈洪绶却以高士持莲出之,比喻受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Image

陈洪绶 瓶花图

Image

陈洪绶 荷花湖石

Image

芙蕖菡萏图

Image

陈洪绶 高士持莲图

陈洪绶以老莲为号,是以莲而自况。持莲之高士既是陈洪绶对受画人的褒奖,也是陈洪绶自己对自己的写照。

Image

杂画册-桃花图 30.3cm×24.4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高峰飞瀑图 31.5cm×24.9cm

南京

Image

杂画册-高梧琴趣图 30.3cm×24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荷花湖石图 31.5cm×24.9cm

南京博物院藏

陈洪绶这组《杂画册》共计12开,其中花鸟、人物、山水具全。

Image

                                                 杂画册-蝶戏落花图 30cm×24.4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红果小鸟图 30.2cm×25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蕉荫听琴图 30cm×25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双峰白云图 30.3cm×21.7cm

南京博物院藏

花鸟虫草,勾勒精细,色彩清丽,清轻兼备;人物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色调清雅,风格雄健;山水笔法苍老润洁,颇有古人遗意 

Image

                                            杂画册-水仙图 31.5cm×24.9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松下童子图 30.3cm×24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高树空堂图 31.1cm×25cm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杂画册-古梅图 30.3cm×24.4cm

南京博物院藏

陈洪绶喜吟梅,亦喜画梅花。画要有古意,如梅必求虬曲,不曲则不古,不古则了无意韵。

Image

 《古梅图》

Image

《梅石图》

Image

《梅竹图》

Image

《梅花山鸟图》

陈洪绶的梅花图造型特殊,老树疤粗皮皱,曲枝寒蕾数朵,线条古拙方硬,笔墨干裂枯简,极具金石韵味,体现了老梅饱经沧桑的古木气息。

Image

 痛饮离骚图

《痛饮读骚图》,绢本设色,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作于1643年孟秋,在明代灭亡的前夕,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光。此图画一人于案前读《离骚》,满目愤怒,而无可奈何。石案两足以湖石支立,案上右有盆花,青铜古物中插梅、竹两枝。主人一袭红衣,坐于案前,右手擎杯,似乎要将酒杯捏碎,杯为满布冰裂纹的瓷中名器。左手扶案,手有狠狠向下压的态势,面对打开的书卷,分明是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两目横视,须髯尽竖,大有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气势。红衣与画面中的古物形成强烈反差,似乎要将画面搅动起来。在此压抑的气氛中,溶入烂漫的色彩,从而将沉着痛快的“痛”表现出来。老莲之人所难及处,往往正在这微妙处。他的诗心既微妙,又放旷。

Image

闲话宫事图

《闲话宫事图》(沈阳故宫博物院〉,未系年,从笔墨特点看,当作于老莲的晚年,是明亡后的作品。这幅作品画的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故事,汉平帝时的伶元是一位音乐家,曾做过淮南丞相、河东都尉,其妾樊通德熟悉成帝时赵飞燕在宫中的故事,伶元根据她的叙述,作《赵飞燕外传》传世。此图画伶元与樊氏在一起闲谈昔日宫廷往事的场景。所谓“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正是此画取意所在。本是一个香艳故事,老莲却从中抽绎出生命的思考。画中女子手捧书卷,石案上一剪寒梅怒放。石案的一侧伶元手按古琴,琴在匣中,而其神情庄重,目视远方。往日的烟云似从他的眼中飘过。此乃老莲生平不可多得的佳作。画与老莲晚年所作的《乞士图》等相似,构图极简略,风味极渊净高古。没有背景,没有辅助的陈设,只有一案横陈,两人相对。琴未张,而观者似听到无边幽怨之声回荡;口未开,似说尽前朝旧事。哀婉的音声从画面中溢出,一切都不可挽回的逝去,一切都在西风下萧瑟,剩下的是无边的惆怅,和不尽的心灵回旋

Image

听呤图

现藏于扬州博物馆的《听呤图》,未系年,款“老莲洪绶”,当为画家逝世之前不久的作品。这类画一视即为“老莲造”,自有生人以来,未有如此般之作也。其中滚动着桀骜、勃郁和顿挫,正所谓才华怒张,苍天可问。图画两人相对而坐,一人呤诗,一人侧耳以听。清呤者身旁,有一片假山形状奇异,盘旋而上,上如悬崖,绝壁中着一暗铜色蚀的古器,中有梅花一枝,红叶几片。一般来说,红叶在秋末,寒梅开在冬末早春,这里却放到了一起。听者一手拄杖,一手依着如龙游走般的树根。画风高古奇崛,不类凡眼。虽有时空上的矛盾,在老莲看来,这又何妨。众人看世间所见之物,而他所见为世外之景

Image

蕉林酌酒图

宋人有词曰:“流光容易把人拋,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陈洪绶的作品中不断出现芭蕉和假山,如他的《蕉荫丝竹图》、《蕉林酌酒图》两图中,将人物置入芭蕉和假山所构成的世界中。《蕉林酌酒图》中的主人公手执酒杯,坐在山石所做成的几案前,高高的宽大的芭蕉林和玲珑剔透的湖石就在他的身后,而那位煮酒的女子,正将菊花倒入鼎器中,她就坐在一片大芭蕉叶上,如同踏着一片云来。他以篆籀法作画,古拙似魏晋人手笔。

Image

水仙灵石图

现藏于苏州文物商店的《水仙灵石图》,是一幅设色画,画湖石背后有水仙一丛,叶片以石青敷成,花朵填以白粉,花不多不大,但却影影绰绰,灼目而忧伤,令人难忘。青叶和白花相映,冷艳凄绝,其上有跋云:“此花韵清冷,开与梅华倶。却如孤性客,喜与高人居。”陈老莲其实就是以这“孤性客”的心态来画这些冷花异卉的。

Image

《梅花小鸟》

佛经中说,“法固寂然”;陈洪绶的画有一种“圣默然”的气氛。他在画中不说,却让他的图像所汇成的怪异世界“皎皎地说”,说着他深衷的感受。看他的画常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受,但一朝醒觉,却又有如饮狂泉的感觉。

Image

博古叶子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水浒叶子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