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设计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0-06 发布于山东
再现硬汉家园
——《老人与海(节选)》“小微”任务群教学设计
顾海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

《老人与海(节选)》入选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该任务群重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①同时,又具有“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属性,从小说教学出发,有必要关注“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 握 作 品 的 内 涵,理 解 作 者 的 创 作 意图”② 的教学要求。本单元收入四篇文章,皆为外国小说的节选。前两篇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后两篇属于现代小说,分别展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面貌及创作风格。
一、教学设想
《老人与海(节选)》在本单元属于自读课文,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为主。在活动安排上,采用阅读整本书和研读节选文字相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节选文字,以便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硬汉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体会一名普通渔夫的生活困境和永不言败的英雄气质,领会小说所赞颂的“人的灵魂的尊严”,感受小说冷静、密实的叙事风格。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自主研习以“《老人与海》阅读小报设计与展示”为主任务,设计三个子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构成“小微”任务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通过绘制主人公的活动轨迹图,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体会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及内在精神世界,理解小说的主旨;通过阅读小报的设计与展示,提高审美趣味,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任务设计情境任务为:
高二语文组举行“整本书阅读小报制作与展示”系列活动,我班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决定阅读《老人与海》并完成此次活动的小报设计。
“整本书阅读海报设计与展示”系列活动,是我校在高一“整本书阅读”基础上的延伸与优化。本单元四篇课文皆是外国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教学采用以篇带本的策略,有利于继续推进“整本书阅读”计划。《老人与海》篇幅长度适中,情节安排集中,方便学生解读。以“整本书阅读小报设计与展示”为活动任务,可以进一步提升文本的阅读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1】绘制硬汉的活动轨迹图
在通读《老人与海》整本书的基础上,重点研读课文节选内容,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及节选部分的侧重点,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绘制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活动轨迹图。具体要求如下:
(1 )体现时空的变化。
(2 )突出每一活动阶段的重要事件,用关键词标注。
《老人与海》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展现了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及与鲨鱼一次次搏斗的情景。以时空转化为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是小说叙事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在空间转换中,主要以“家—大海”两点一线的方式展示老人作为“渔夫”的生活轨迹,重点叙写了家中对话、海上捕鱼、港口议论三段生活场景,借此表现老人单调生活中的孤寂与伟大。在时间安排上,将故事浓缩于5天之中,从第84天晚上写到第88天早上。在从早晨到中午到夜晚的时间推移中,在太阳升起、夜幕降临的反复更迭中,呈现了老人相对完整的生活状况。第84天晚上,重点叙写了老人和小孩曼诺林的对话场景,交代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在回顾过往、畅想未来中,展现了老人孤独、贫穷、不幸、善良、乐观等典型特征。
第 85 天凌晨到第 87 天深夜,主要叙写老人在海上捕获大马林鱼和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以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老人孤独中保持乐观、搏斗中彰显善良、困境中表现不屈等矛盾而又高贵的灵魂。第 88 天早上,以人们对大马林鱼鱼骨的议论和赞叹,侧面衬托老人的艰辛不易及伟大。
以“活动轨迹图”的绘制作为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直观地感受小说时空转换和对话及独白的叙事艺术。利用关键词标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判断情节重点,感受人物的特殊品质,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
【任务 2 】学写文学评论
硬汉,是《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留给我们的典型形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硬汉的精神支柱;人与自然的搏斗既是强弱的对话,又是孤独的写照;普通的“渔夫”身上,闪耀着职业的操守和生命的尊严……这些显性的冲击、隐性的折射,无不触动着我们的神经,涤荡着我们的灵魂。
请结合硬汉活动轨迹图的绘制体验,写一段鉴赏性文字。要求如下:各小组从表 1 所示的分类中任选一项(各组不重复)作为本组的写作话题,也可小组自定其他主题。不少于600字。


“学写文学评论”是“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之一,也是“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本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对此也有明确要求:“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细加研读,从中选择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赏析文章。”本任务的安排主要从形象赏析、人性考量、哲理探究三个维度给学生提供参照。在形象赏析部分,侧重观照主人公品质及重要意象“狮子”,据此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特点及意义,理解重要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存在价值。人性考量所列举的内容是圣地亚哥在搏斗中体现的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灵魂,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借此引导学生对真实人性展开思考,理解身处困境时灵魂的拷问和人性的抉择,辨析其正确性和合理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哲理探究部分更多地指向对主题的挖掘,意在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体会“人的灵魂的尊严”。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在文学评论的写作中,完成个体对文本、对人性、对社会、对文化等方面的观照,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
【任务3】设计与展示《老人与海》阅读小报
结合任务1 、任务2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老人与海》阅读小报设计与展示”的活动。小报设计需包括以下基本板块:
(1 )大标题,即核心主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评论话题,确定此次小报设计的标题。
(2 )寄语———致圣地亚哥。采用一段话、一首小诗或一副对联的形式表达。
(3 )硬汉活动轨迹图。整体表现或局部表现;比较小组成员的成果,选择最佳作品。
(4 )金句放送。《老人与海》中,除了深入人心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还有许多耐人寻味、触动灵魂的经典语录,请根据版面安排,合理选择。
(5 )各抒己见。各小组交流鉴赏性文字,选择全体或部分成员优秀句段。
小报设计其他要求:可自主增添板块,确定风格,插入关联图片等;B4 纸尺寸;可采用电脑设计和手绘(有美术特长可选)两种形式;力求简洁、美观、有内涵。
阅读小报设计重在表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个体学习转向小组合作的进阶过程,是前两个任务学习成果的整合优化过程,是从学语文到用语文的提升过程。对小报设计提出要求,有利于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成果,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核心主题的表达,基于诗歌、对联的寄语是对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轨迹图、金句放送、各抒己见等既是个体学习成果的展现,也是小组内部比较、筛选、辨析的学习过程。除此之外,风格、插图、排版、色彩、美化等方面的内容,更是学生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班级展示交流,互评互议,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有效度。

摘自《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 2022 年 6 月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建议与阅读课型探索

广州市培正中学 林 健


本文是自读课,关于海明威和《老人与海》各种研究资源丰富,宜用主题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主题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选,让高二学生经历围绕主题搜集材料,分析研究提炼材料形成学习报告,成果展示交流的学习过程。
任务一:领略海明威独特的叙事艺术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对比《老人与海》与《复活》的心理描写片段,同样描写人物内心的挣扎,哪个片段给你的临场感(代入感)更强?试分析原因。
《复活》: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老人与海》: “不抱希望才愚蠢呢,他想。”……“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复活》采取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从旁观者的角度介绍玛丝洛娃的心理活动,一直以第三人称叙事有助于抒发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和评价。《老人与海》从第三人称切入,融合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多种人称混用,立体、生动地描写了圣地亚哥内心的自我对话,更能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老人独自在海上与困境搏斗的心情。
任务二:通过整本书结局探究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小说的结局是:老人在结束了与最后一条鲨鱼搏斗后,带着他“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大马林鱼骨回到了村庄。有些读者认为,这个结局太悲惨了,而且令老人“英雄”的形象受影响,应该改成让老人带着大马林鱼回到村庄,而不是鱼骨头,这才是最终的胜利。你认为小说的结局是否需要改动?并说说你的看法。
悲剧性的结局恰恰是小说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升华。
从现实看,老人确实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却一无所有;但是从精神层面看,老人却是一个成功者。
他同马林鱼战斗了三天两夜,又同各种鲨鱼进行了五次漫长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丧失过武器,但他从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但从未流过泪水。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生192021 年第 6 期 总第 493 期死较量。他面临着的是注定的失败,但在茫茫大海中孤身一人,在毫无取胜希望的情况下与强大而残暴的敌人交战所迸发出的不屈的信心,坚忍的意志,永不言败的精神已经证明他确实成功地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悲剧的结局,最好地诠释了人的自我的挣扎和对命运的抗争。小说的悲剧也揭示人类命运的悲剧,同时重塑了人的尊严与崇高,给世人带来了强大的心灵震撼,精神鼓舞。
任务三:杀鱼的“老人”VS 打虎的“武松”—— — “硬汉”形象比较阅读分别复述“老人”和“武松”的事迹,概括人物形象,寻找两人身上“硬汉”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性。
老人—— —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独自出海,捕得大马林鱼后遭受鲨鱼袭击,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斗志赶走了鲨鱼,安全回家,但大马林鱼也被鲨鱼吃光了。是一个充满勇气,面对强大的敌人敢于抗争的硬汉形象。
武松—— — 喝醉后为了不被店家嘲笑而独自上山,遇到吊睛白额虎袭击,凭借自己的力量杀死了老虎,受到了大家的拥戴。是一个勇武,敢于直面强大对手的硬汉形象。
两人都有强烈的尊严感,没有别人帮忙,甚至没有工具,独自面对凶险和强大对手,最后都凭自己的力量战胜了敌人。
从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看,老人比武松更显孤独无助,不仅自身已经年迈,而且备受嘲笑,除了男孩以外,没有人对他抱有期待。
从行为本身来看,老人主要依靠的是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意志,武松依靠的主要是勇力。
从心理来看,老人更为清醒,虽然明知极可能失败,但依然坚持抗争,有悲壮感;武松则更多存在侥幸心态,打虎是一种保存自己的本能。
从结果来看,老人除了经历本身一无所获,武松则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老人的“一无所获”更能彰显海明威所张扬的人生价值—— — 很多像老人一样的“普通人”, 可能在艰苦拼搏后一无所获甚至一败涂地,但人的价值和高贵在于不避艰难、敢于搏斗,在精神上永远不认输,小说的结尾更具有悲壮感、震撼力。武松的“成功”是为了进一步展现武松不同于平常人的勇武和“好汉”形象,也为小说下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节选自《语文月刊》202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