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模型+ 6

 文明世界拼图 2022-10-06 发布于重庆

摘录

有人在渤海小吏的文章摘录如下内容,很有感触

1、基因层面的快乐是低级的,原来帮助人不仅心灵上会得到巨大满足,对于家族长远来讲也是意义非凡。

2、阶层的跃迁,往往是需要好几代家族底蕴做铺垫的,是需要亲人熏陶,高人领路,哲人开悟的。

3、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4、你认为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高明的那些决策,但实际上,往往只是因为随机的幸运。---《随机漫步的傻瓜》

5、很多时候,巨大的成功往往和成功者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关系,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运气。

6、成功越大,运气的成分越高,自身水平的比例越低!

7、老天既然派下了杀神下界收你的国祚!自然也要派一个死太监完成内部拆台。

8、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9、永远不要被情绪左右自己的头脑,永远也不要得罪了解你的自己人。

10、战略错了,无论多少次战术的成功,都无法进行弥补。

11、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12、伟大往往来源于兴趣,这是句实在话。

13、一个人有时候能够发迹,被贵人看中是很必要的。不过贵人之所以看重你,绝不仅仅因为你运气好,上辈子他欠了你,或是你进行了怎样精心的面试设计,而是因为他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说,你往往也是个贵人。自己有了巨大价值后,往往才会吸引到同级别的贵人朋友进行强强联合。社交永远拼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在你变得有价值的路上,你愿意把时间花在哪呢?

14、你打下了多大的地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高效的汲取地盘上的资源为你所用。

15、很多时候,看起来此时此刻没有用的东西,也许将来会成为你安身立命的关键保障。

思维模型+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

41、品牌是品质浓缩后传递给人的总印象

Rory Sutherland 有评论:

“品牌不只是好产品上附加的东西,品牌对于好产品的的存在至关重要”。

很多人的思维模型里很难理解品牌的概念 (理工科背景的人尤其如此, 我知道,因为我以前也是这样), 因此也很难重视对于品牌的培养,投入和维护。一个自由市场里,有品牌的产品,后面的生产者才会更有动力维护这个品牌的价值,消费者才会更有信心购买其产品,才会形成良性循环。一个没有品牌乱糟糟的市场,基本上大家都是想一锤子买卖,都想滥竽充数,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无法提高产品质量。搞技术的人卖产品时,如果没有品牌的支撑,会有极强的挫折感,会为有品牌的竞品比自己卖高得多的溢价感到很不服气, 但是也无可奈何。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做好某个局部工作,而甘于默默无闻,对个人品牌的创建和传播没有任何思考与投入,那就是自愿放弃了建设自身价值的最重要部分的工作。毫不客气的说,这是极为愚蠢极为短视的行为。

【品牌是表里如一的外显形象,是建立信任最好的方式。对于顾客而言,选品牌产品是低成本高效益的选择】

42、知识的广度是一道大槛儿

思维模型不提升不修正,很多人一辈子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最后无非就是一种曲线拟合 (curve fitting)而已。就像一个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所有的经验都往阴阳五行这个筐里装,总能有办法自洽。

试图对曲线拟合者讲道理改变其思维框架,基本是浪费时间,因为曲线拟合是一种符合直觉的简单做法,没有强大和广泛的知识储备无法抵御其诱惑。

【知识的量是第一关】

43、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等价交换

人情关系的最本质的隐藏逻辑是要有对等的价值交换,否则无以持续。这是一个动态的进程。但每个人对于价值的看法不一样,每个人的自以为的需求随自己的状态和时间推移而改变,每个人所能做的事提供的价值也会改变。

很多时候好心好意想要帮助别人但别人不领情,往往和你自己无关,而是因为别人的价值观思维模型和你想像的差别很大而已。"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的抱怨,可以看成是两个软件系统的接口不匹配,无法实现有效的价值交换,这实际上是生活的常态,没有必要因为心情的落差而上升到道德的层面。这是你无法改变,也无需浪费过多时间揣摩或逢迎的。

可以改变的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网络,不断对外大规模输出价值,这样在成长的路上总能遇到一些和你的思维模型兼容,需求和你所能提供的价值相匹配的人群。

即插即用,packet switching 的人际关系也许是未来的趋势。大部分过去的同学同事同乡等因思维模型价值观和个人状态的差异扩大,一不小心就心生怨念,关系维护的成本过大而不可持续 //@敬善居士:系统不兼容造成沟通成本提升,人际关系需要TCP/IP协议;大范围筛选是一条路径;培养即插即用的能力

【信任,一切都会简单】

44、决策质量取决于思维模型

大部分情况下因为信息有限,变量太多,做短期预测是完全徒劳无效的。

但是当积累了很多思维模型之后,在极少数特定情况下,当所观察的系统在多个维度的抽象上,都和某个思维模型的框架相吻合,那么就可以做出确定性较高的预测,并抓住机会。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多种思维模型的积累,才能使自己有非常挑剔的资本,以避免过多无效的盲动。

【思维模型好用】

45、上医治未病

海底地震会产生海啸,但是在能量传递到海岸线的过程中,海面上的波动并不是很大,如果仅仅观察面上的波动,是很难意识到底层发生了什么的,即使别人警告也很难听得进去的。等到海啸冲击到岸上掀起巨浪时,往往为时已晚。思维模型不一样,观察手段和测量的参数不一样,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和命运。

【领先指标上看懂】

46、改变自身和改变组织自身同样极难

1/ 新技术创新产生的全新的产业链结构,必定导致不同的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

2/ 一些企业巨头的悲剧在于,投入大量资金去技术研发,重视技术研发而轻视商业模式的探索,当新的革命性的技术成果出来后,顽固地试图把老的商业模式强行生搬硬套到新的技术架构上,缺乏顺应市场涌现出来的新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3/ 不能为技术而研究技术。商业模式的探索,本质就是研究新技术架构下的新权力结构。技术问题被解决后,技术细节不再那么重要,权力结构最重要,这是技术理工男思维模型上必须绕过的一个坎。

4/ 企业的组织架构,基本上由它早期的商业模式决定,因为组织架构难改 (人事变动方面, 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极大),反过来改变商业模式也难于登天。

5/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当新技术造就全新的产业链架构时,没有包袱的极少数商业模式的创新者,捕捉到了技术创新的大部分红利。

6/ Xerox 发明了 以太网, 图形界面,鼠标, 但成果却被苹果, 3com 等公司商业化;IBM 推出了 IBM PC, 但最后大部分利益被微软获取。至于 ebay, amazon, facebook, netflix 等公司,基本和互联网底层技术的发明者没有太大交集。

7/ 新的技术架构的涌现,往往意味着市场上的权力结构也发生改变。要有归零的心态,而不能因为自己以前是老大,就误以为在新的技术架构下自己仍然可以颐指气使的躺着挣钱。

8/ 比较反直觉的一点是,只有放弃局部的短期利益,放下身段,果断联合更多的新技术下的新盟友,才有可能在新架构下谋求更大的权益。

9/ 新技术的涌现,导致附加价值迁移到了新的节点。继续在旧模式下试图搞垄断,涸泽而渔,基本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可以轻松绕过去,选择不再和你玩了。

10/ 更好的解决方案,往往是不断建立新的联盟,参股新商业模式下涌现出来的领先者,然后在新模式下找到新的垄断性的节点去捕捉价值。

11/ 权力结构的艺术,本质在于以最高的效率建立最开放最广泛的同盟,然后率先在新技术架构的某个节点上捕捉到较大的利益。

【僵化是阻力最小原则的产物,改变需要巨大的能量,一定会在利益攸关方遇到强大的阻力,这个阻力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模型的僵化,而不是利益固化】

47、复杂度、高难度需要复杂度的思维模型去理解

1/ 一些财经媒体多年坚持不懈地渲染对于全球通货膨胀和利息大涨的恐惧,但是今天美国三十年国债利率跌破 2.4%, 接近三年来的新低。

2/ 有的时候经过反复折腾,终于把一个问题的本质搞清楚之后,发现和大众的理解大相径庭,然后就会问自己,“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为什么大家的理解都是错的?是不是有人要故意掩盖真相?”

3/ 很长时间之后,终于意识到,这不是阴谋,而是事情太复杂太矛盾了,要正确理解,需要下非常大非常大的功夫。

4/ 把自己长期的挫败,全部归罪于外人的阴谋,是懒汉和弱者的思维。

5/ 这也意味着,还有一些类似的复杂矛盾的理念,长期被大众误解,等待有心人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理解, 去反复折腾,而发掘出最接近真相的思维模型。

有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七八十年代西方很多国家国债长期利息一直在10%以上居高不下?为什么现在又有价值十几万亿欧元的国债是负利率,一直涨不起来?要发生什么才有可能改变这个格局?

【强者思维,认知世界的真相,通过提升认知实现其它一切的改变】

48、现场一手信息最重要,只吃仙桃一口

大部分信息是没有价值,甚至完全虚假有负面价值的。面对信息过载的几个过滤方法是:

任何一个行业只关注最顶尖的企业,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老二老三上。

不同行业之间,尽量关注体量最大增长最快的行业。

尽量关注长期的确定性较大的大趋势,而不是浪费能量对任何短期刺激一触即跳.

要关注那些和自己思维模型的预测相差极大的现象,这样有可能帮你修正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型。改错力度越大,越有价值。

相信自己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多个角度交叉验证的信息。而不是他人刻意编造的送到你面前的麻醉你的谎言。如果是免费的信息送到你面前,而无法交叉验证,以这类免费信息为决策基础,有很大概率最后你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英国人类学家 Gregory Bateson 有名言: information is 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信息,就是一种差异,(给你带来)重要影响。

如果一则信息对你几年后没有任何影响,比如绝大部分体育娱乐八卦信息,要尽量忽略它。

从差异角度看,如果一则信息只是重复你所知道或者你相信的东西,那么其价值有限。但另一方面,如果它背后的现象和系统,并不比你现有认知系统内的东西更优越,这类信息价值也不高。

噪音相对好识别,但虚假信息的甄别挑战更大,有些谎言不一定是主观撒谎,而是大家有着同样的错误信息输入,一起自己骗自己,往坑里跳。

过于关注"增长速度"的一个副作用是,让有意无意的骗子投其所好,营造出投资者希望看到的各类排名和财务数据,大搞各种形式主义的货物崇拜 (cargo cult), 诱导投资者上钩做出错误决策。换句话说,你愿意为什么样的信息支付溢价,就永远会有投机者制造这类信息投你所好。

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做信息处理分析,任何不是行业第一的东西,都可以当噪音处理而没有太大损失。任何在二流人和事上消耗的精力,基本上都是浪费。当以前第一的东西沦为二流,如果还浪费时间在相关的信息上,无异于慢性自杀。

信息,就是能够带来重要影响的一种差异 (information is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 不同阶段不同位置,能够给你带来重要影响的信息层级,是不一样的。不断评估所处的阶段,和层级,非常重要。

古人云,"任何值得战斗的东西,都值得不择手段地战斗"。但一般人搞反了,小事不择手段,大事缺乏勇气去突破条条框框。引申一下,"任何真正值得投资的东西,都值得长期持有到万亿美元市值"。体量小,信息无法验证的公司,存在太多骗局,一般人没有任何信息优势。只有等到体量大到一定程度才值得关注

【及时到现场,一手多维度细颗粒信息+丰富的思维模型才是决策质量的保证。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至关重要。只选最好的,只和最优秀的为伍】

49、时间是最准确的标尺

导致思维模型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时间的沉淀。比如一个庞氏骗局十年才破,那么只有七八年的观察是无法总结出正确的结论的. 那些似是而非的方法论,回头看都是何等幼稚可笑。麦道夫,安然一类的公司都是已经暴雷的例子,但还有多少公司或个人,长期在暴雷的边缘徘徊,但对外还保持一个光鲜的外壳?

没有跨越历史长河的知识的支撑,观察者往往被一些短时间表面的热闹吸引,而对各种博弈背后的参与者的动机,历史恩怨渊源,导致力量此消彼长的改变的决定性因素缺乏基本理解。

因此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往往会基于过去很短时间内的流于表象的经验总结,在博弈多方力量对比和关系有重大改变的历史转折点来临时,缺乏准备和敬畏。

比分析力量对比更重要的事,是理解力量此消彼长的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前者相当于看季度财报,后者是基本面分析。没有长时间跨度的分析,很难识别问题真正的本质。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还有一些类似的未发现的骗局,给了我们错误的认知,但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无斋主人Tony:麦道夫这个骗局,的确很难发现。

【时空的概念必须融入所有的思维模型】

50、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思维模型的匮乏的后果和体现是,对于各种外界事物分析判断,充满着可笑可悲的一厢情愿。

一厢情愿的一个原因是外界信息太多,因此只看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忽视对自己不利的反馈。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产生生理上的痛感,因此会本能的忽视。群体决策有巨大惯性时这几乎很难避免。比如一次大战德国一厢情愿的认为英国人不会干预奥赛战争,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相信美国私下的不会干预的承诺。

【在正确的方向上付出的比常人多,自然会有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