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制酱油小秘方,一学就会?

 珠海老杨品谈 2022-10-06 发布于广东

音频内容更全!

1

这两天酱油很火热。

到了广东之后有一个疑惑,为啥知名的酱油都是不产大豆的广东做的呢?大部分厂家集中在江门和佛山,香港的品牌酱油基本也在这两个地方生产。

后来发现,传统的广东菜(广、佛、香港菜)很注重酱油的使用,对酱油的品质要求也高,关键问题是有消费能力,越是大酒店,越是名厨对酱油越挑剔,价格自然不是问题。有利润企业才能发展,才能有更好的产品。

我生在黑龙江,黑龙江有一著名产品叫大酱。

与北京、山东、河南的面酱不同,东北大酱是黄豆煮熟之后自然发酵而成,这个过程时间很长。从头一年冬天的煮豆做成酱块,到第二年四月份的加盐下缸腌制、晾晒,总时长达半年之久。

这种做酱的方法能在东北流行,就是因为东北气温低,原来冬天农村的屋里也就10来度,低的时候45度,甚至0度,相当于冰箱里的保鲜,完成的是低温发酵。到了春天腌制、晾晒时白天温度也就20多度,晚上也只有十几度。全程的低温发酵保证了不会一下了发霉、发臭、腐烂。

但在东北做大酱也是技术活,有的家酱香,有的家酱臭,并且真正做到香的比例不高,所以也叫东北臭大酱。即使不臭,也会有异味。现在网上卖正宗东北农家大酱的都会标注,没吃过的南方人不建议购买

这种大酱的主产区是黑龙江和吉林的一部分,黑龙江是大豆的主产区,有天然的优势。

这两年在黑龙江待的时间长,哈尔滨早市有卖农家大酱的,但不长有,回老家吃我妈做的酱。

其实在南方20来年已经不习惯了,这三年又吃习惯了。回到珠海后,没有东北大酱吃觉得缺点啥,上网看直播买了一桶5斤,说是哈尔滨产的。

网上卖东北大酱的主要是哈尔滨和绥化两个地区的,因为物流资源集中,黑龙江的其它地区就不行了。买完了之后,我一看是沈阳发货,我就怀疑了。东北农家大酱就怕来回折腾,会加速氧化变黑、会加速发酵产生气体,不可能哈尔滨产的运到沈阳卖。收到之后发现不是东北发酵酱,是用黄豆粉和面粉不发酵做的面酱,比如营口大酱就是这种,还有各类黄豆酱,都是没有发酵过的。

东北产大酱也应该盛产酱油,酱油也是发酵而成,高级的酱油也要晾晒,某知名品牌不说晾足180天嘛。其实这种晾法在广东要非常非常咸,要不然三天就臭了,五天就有活物了。

这个过得非常奇妙,本来是植物,几天后就变动物了。

2

我在齐齐哈尔时,离我家不远就是齐齐哈尔酿造二厂,在南浦路立建街上。齐齐哈尔有两个大的国营酿造厂,叫一厂酱油二厂醋,都一个牌子——黑龙牌。

在当地黑龙牌酱油还很有名,缺点,现在说有可能是优点,三伏天一周就长白毛,10天就生蛆。

想尽各种办法防腐,最好的办法是一次买2两,那时2两也卖。

小卖部的酱油都放一个缸或坛子里,量器有三种,2两、半斤、1斤。东北叫提漏儿,酒提漏儿有一两的,打酒和醋的通用,酱油是单独的,因为酱油重。

还有各种酱油防腐的招儿,比如,过几天煮一遍、放蒜、放油等等。但是时间长了,瓶子底总会有小生物蠕动。东北农村有一句口头禅:菜里的虫子,酱里的蛆,井底的蛤蟆是有的。

是什么时候黑龙酱油不长毛了,我不知道,2000年到南方之后,酱油就都不长毛了。

后来发现,原来的黑龙酱油里不但没有防腐剂,也没有味精,吃饺子的时候还要特意加点味精,要不不鲜。这在当时都是缺点。

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干净,这在东北或者是京津地区的酿造厂里都不是秘密,京津地区叫酱菜园子。

还是说我老家的黑龙酱油,把豆粕、面粉发酵之后也要晾晒,还要加曲。结果在水泥地上这么一折腾,还要人工用脚踩,里面留下点啥都是有可能的。比如笤帚上的小枝叉儿,东北叫笤帚糜子,小石子,还有一些人体上掉落的东西。

这些东西酱油里是没有的,过滤掉了,但会留在酱油渣里,而这些酱油渣被做成了酱膏卖,一吃吃出一个什么东西都不好说。

不过,当年大家都容忍了。因为都这样,也就是说是惯例。

黑龙江当时知名的酱油是正阳河酱油,正阳河酱油厂兴建得很早,是一个叫杨成龙的北京人在1905年到哈尔滨办的,因为松花江河畔遍地是大豆高粱。后来经历了日本占领期的“日本酿造株式会社”,苏联占领期的“阿穆尔酱油制造厂”,解放后的“东北军区后勤部试验厂”,可以说就是一部哈尔滨近代史。

我那些年到哈尔滨出差,还去奋斗路副食买两瓶正阳河酱油,吃着鲜,应该是和日本人学会吃味精了。

3

东北这些酱油都是加酵母发酵的,也没有什么晒制过程。现在东北农家大酱卖的是酱油价格8-15元一斤,因为晒过,不说180天,也有80天。现在江门、佛山生产的酱油有一部分是没加酵母的,自然发酵,天然晒制的,但比例能占多少,就不知道了。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这些年买的酱油从未变质过,无论是标明加防腐剂的,还是鼓吹0添加的。我去哈尔滨住了三月,回来厨房里的0添加酱油也没有长毛,更不用说长出活物来了。并且,现在任何一款酱油都能吃出味精味来。可以说,我们的味蕾已经被驯化得非常不敏感了,不加增味剂,真觉得不好吃,如果炖鸡不加鸡精就感觉没味。不是鸡变了,是我们的味蕾变了。

不过,我还是喜欢现在加防腐剂和味精的酱油。道理很简单,人都是懒的,这样的产品用着方便。

至于健康的问题,所有工业食品、商业食品里都少不了食品添加剂,香港的各大名厨都有自己习惯用的工业调味剂,要不然也做不出味道,质量还不稳定。要想告别食品添加剂,除非回到农业社会,回到那个菜里的虫子,酱里的蛆,井底的蛤蟆是有的年代,但只在回到了那年代,酱油就变成了奢侈品了。

不过,现在电商平台上出售一些酱油确实有些过分,2.5升味极鲜3块包邮。你想想能是啥吧!原来有人说用头发做酱油,纯瞎扯,头发多贵呀,碎头发也要2块一斤,再说头发水解成氨基酸也挺费劲,成本挺高,谷氨酸钠才4块一斤,拿来就能用。

去年这时候,在哈尔滨无聊,腌咸菜,买了一大桶调配酱油。回来一尝,觉得味道很熟悉,但没有想出来是什么味。回到珠海吃的淡了,也不吃酱了,好像味觉又变得敏感了,又买了一瓶调配酱油一尝。原来是草菇老抽的味道。

这就非常简单了,我试验过。用半瓶草菇老抽,加2500ml水,150克盐,50克味精,就可以得到5瓶生抽味极鲜,这样每瓶的成本就几毛钱。最好是兑完了加热到沸腾,也不会长毛,因为里面一点营养也没有。想色泽红亮,可以费点事,炒点糖色,然后再熬酱油。

这样也可以做风味酱油,加入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一块煮就是五香酱油,喜欢吃辣的,可以直接放入干辣椒,就是辣酱油。

总之,可以随心所谓,但这样的酱油没酱味。

和大家闲扯这么多,意思是说,现在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是建立在社会进步基础上的,而有些人还赖赖唧唧地说吃固体酱油的年代好,这就是贱货,调配出来的,好赖不知。

好多人不知道固体酱油,明天和大家一起聊聊酱油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