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春:因为诗歌,我很富有

 置身于宁静 2022-10-06 发布于浙江

    影响力——诗话中国  刘春篇
  
  因为诗歌,我很富有
  
  提问:王西平,1980年生,在《星星》、《诗歌月刊》、《民族文学》、《诗林》等刊物发表诗歌若干,有诗作入选《中国诗典(1978—2008)》、《非非评论》2009年选本、《2009中国诗歌民刊年选》以及由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编的《2009年中国诗歌年选》。系《核诗歌小杂志》主编、《黄河文学》杂志首届签约作家,某媒体编辑。
  
  回答:刘春,男,1974年出生于广西荔浦县歧路村。著名诗人,诗评家。著有诗集《忧伤的月亮》、《运草车穿过城市》、《幸福像花儿开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刘春卷》,文化随笔集《博尔赫斯的夜晚》、《或明或暗的关系》、《让时间说话》,诗学专著《朦胧诗以后》、《一个人的诗歌史》等,编有《70后诗歌档案》。曾获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广西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宇龙诗歌奖等。近年在《花城》、《读库》、《星星》、《名作欣赏》等开设诗学随笔或评论专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诗歌委员会副主任。现居桂林。

刘春

刘春  

  问:刘春你好,据说你曾经在广西师大当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人,那大概是什么时候?
  答:我在广西师大印刷厂工作是1994年7月到1995年5月,但不是当工人,是中专毕业分配去的,算是干部(笑)。当时找工作比较容易,不像现在,连研究生都难找工作。1995年5月下旬,就调到新闻单位工作了。
  
  问:那么当时在工厂是怎么上班的?请描述一下你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答:在印刷厂几乎没有什么任务,因为厂里用不上我学习的技术。于是厂长就让我到一个车间赋闲,偶尔做一些简单的校对工作。因为太清闲了,所以就时不时去找同事玩。主要是找一个叫小李子的男同事,因为我们年纪差不多,比较合得来,在那大半年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有时候也会去帮女工人做事,但往往是越帮越乱。下班后我们一大群年轻同事时常一起到我的宿舍吃饭,宿舍里没有桌椅,大家就把报纸铺满地板,将从学校食堂打来的饭菜放在地上,大家围着吃。晚上一起到学校附近的草坪看月亮。有一段时间,草坪上时常出现一个疯子。这个疯子嗓子非常好,他唱张学友的《吻别》,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如果仅听他唱歌,没人相信他脑子有问题。每次唱完,我们便大声叫好,他也很有礼貌地对周围的人说谢谢。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虽然很穷,但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
  
  问:很穷,但生活很丰富,其实任何一个从基层走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尤其像你们这代人。那么后来你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硬生生地进入了新闻界、文学界?
  答:我从1990年在四川读书时就开始在刊物上发表作品,中专毕业时,已经发表了200多篇作品。不知道这算不算“进入文学界”?进入新闻界则是的确有些“硬生生”。1995年5月份,桂林晚报创刊要招聘20个编辑记者,我去报名,文凭不够高,而且时间也错过了,到了报社,人家已经准备开考了。但报社的一个领导看到我此前发表的200多篇文章的复印件后,当场破格批准参加考试。于是我马上报名,然后赶去考场。连续考了三天,分别考了基础知识、现场采访、面试等。三天后,我成为20个幸运者之一。当时有400人参加考试,我能考上,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问:你的这种经历却与我的相似,不过与你不同的是,你是考取的,我是经诗人阿尔介绍然后面试后进入报社的。那么。你现在就职于《桂林日报》,说说你的工作情况?顺便再说说你们的“名家版”?
  答:除了星期六外,我每天都审稿、签发稿件、开编前会,虽然有些繁忙,但很有规律。“名家版”是2008年负责副刊部工作后开设的一个版面,因为我在文坛混了近20年,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大批著名作家的联系方式。我觉得应该让他们的随笔在报纸上集中展示。每周一个整版,一次性展示同一个作家的3-4篇随笔,并附照片、作者简介和一段为拉近与本地读者的距离而写的“致桂林读者”。这个版面出来后,反响很大,很多读者和作家反馈说,没想到报纸也可以做得那么开阔和有深度,而且又贴近读者。这个反响在我的预想之中。一般而言,现在的著名作家只是在文学期刊的读者中有影响,普通老百姓对他们不大了解,在报纸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能扩大他们的影响面;从另一个角度说,普通读者一般都会看报纸而不会去买文学杂志,现在报纸做名家作品专版,起到了杂志的作用,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到第一线的名家的思想和文字;从报纸的角度说,名家的作品无疑可以提高媒体的文化品位。因此,开设名家版对报纸、读者和名家本人是一件“三赢”的事。
  
  问:没错,文艺副刊永远是报纸的一双眼睛,同时也是品位的象征。据荣光启讲述,当年你们经常在一起喝一种叫“三高”的酒。请问这是一种什么酒?
  答:不是“三高”,而是“高三”,即“高度三花酒”的简称。三花酒是桂林本地生产的白酒,老桂林很喜欢喝,有高度和低度两种。我们一般喝53度的那种,便宜,而且够劲。符合我们当时的身份、性情以及收入状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