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春:因为诗歌,我很富有(2)

 置身于宁静 2022-10-06 发布于浙江
         问:在你的博客里经常会能看到这样的记录“某月某日,某诗人某朋友从某地到桂林,在某处欢聚吃饭喝酒,极其尽兴……”我发现好多人对你的评论是:人好,对此有人把你比作广西的柴进,江湖上各路诗人、作家,路过桂林,皆可投靠,为请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友、老师吃饭,你也会殚尽辎财。是这样吗?
  答:我觉得这主要是诗歌的魅力把所有爱诗者结合在一起了。诗人和其它文体的写作者不同,诗人往往对人更热情、更无防备心理,再加上我这人生来比较有江湖情结,喜欢呼朋引类、聚会喝酒,所以跟无论相识和不相识的诗歌爱好者,大家都能和谐相处。既然如此,诗人们来到桂林,要见一面,我自然也会很乐意。我曾经写过一篇三万字的随笔,介绍了大量当代诗人在桂林的行踪,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汉诗》秋季号。因为诗歌,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我一直因此而自豪,并觉得自己很富有。至于钱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来说都是身外之物,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房子竟然只有50多平米。近两年节制一些了,一来想安静一下,二来想存点钱买个房子。所以有外地诗友来,我不见得能够像以往那样陪同了。
  
  问:这种“殚尽辎财”也许正好助长了你的江湖侠义,据说你爱好武侠和意甲?如果要在某武侠小说中给自己找一个原型,你会选择哪个武侠人物?喜欢足球的你,喜欢到什么程度?世界杯的时候,你会甘心放弃诗歌写作吗?
  答:我自小喜欢读武侠小说,小学毕业前我已经把梁羽生的30多部小说全部读完了,初中二年级前读完了金庸。古龙要往后一些。我比较欣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他洒脱、深情,对朋友真诚。这些品质我都不具备,但心向往之。至于足球,以前读书时非常喜欢,绝对是学校的主力。是马拉多纳和古力特的铁杆粉丝。直到现在,有重大赛事是必须守在电视机前的。我觉得足球和写作并不冲突,都是一生的事情。
  
  问:左手写诗,右手写新闻稿,这情形跟我有点相似,不过你还兼顾写诗歌评论,而且非常有成就。《一个人的诗歌史》的出版,激荡起了诗歌江湖风云。从你的博客中我得知目前已经加印,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比较令人惊喜,也许此前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一本关于诗歌的书竟然在出版两个月不到就能加印吧?
  答:是的,前几天,《一个人的诗歌史》已经加印出来了。这本书能有目前这个比较令人欣慰的结果,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是《读库》、《花城》等名刊的助推。里面的6篇文章,有3篇是在《读库》发表的,有两篇是在《花城》发表的,还有一篇发表于《汉诗》。这些文章在发表时就得很多读者的关注,现在结集成书,自然会有一些读者想买来收藏一下。其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影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有书中写到的这些诗人都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诗人。再加上我采用的比较活泼的文体,几个因素加起来才构成了目前这个结果。《一个人的诗歌史》年底还要出版增订版,增订版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8万字。如果不出意外,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还会推出《一个人的诗歌史》续编,写的是王家新、柏桦、韩东、张枣等诗人。
  
  问:你很多年前就说过:“我活一辈子,就是为了写一本书”,那么这本书是不是就是你最期待和最希望的“一本书”?
  答:严格地说,不是。毕竟还要继续写作。谁知道以后几十年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呢?
  
  问:是啊,一辈子,何其说,又何其短。我很赞赏你的永远的“不满足”,我认为这恰恰是成就一个大诗人的关键所在。那么请问你又是如何走上评论这条道路的?
  答:这个问题我曾经跟另一媒体的记者说起过,就把那段话照搬过来吧——
  很多年前,一群朋友买了很多食物,到郊外野炊,当时大家都年轻,属于谈恋爱的好时光,于是到达目的地、架好锅灶后,大家都顾着双双对对地窃窃私语了。我当时正好单身,加上以前在老家也时常做饭,便产生了试一试的冲动。于是,我花了两个小时,把生菜全部煮熟了。大家一尝,味道还不错。于是后来很多次,我都成了聚餐的主厨。也不知道我是真心喜欢厨房还是被表扬的次数多了,最后,就发展到做菜上瘾,常常在周末请同事和朋友到家里聚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桂林文学界的青年诗友,没有吃过我做的菜的还真不多。
  
  问:我读过你的不少诗论,给我的感觉——一个关键词是“真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往往由于过于真诚和坦率会得罪人。你在乎评论者如何看待你对他们的评价吗?
  答:我为诗人作评,一开始就没有“为诗歌尽力”的念头,更不会去想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我只是觉得,既然诗人们做出了那么多成绩,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朋友,我不妨试一试自己的能力。既然是我自找的,也就没有任何期望回报的奢望。因此,我为诗人写评论文章,从来都是写我自己对他们的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不会事先告诉对方,对他们的反应也毫不关心。
  
  问:如果有人会说,你的诗写得没有诗评好,你的诗写得没有诗评的成就大,你会怎么想?你自己怎么评判自己呢?
  答:这几年,我听到很多同行和读者下结论,说我的诗评比诗歌好,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我的诗歌比随笔好。其实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你能在鲁迅的小说、散文诗和杂文之间分个高下吗?在我的创作中,诗歌和随笔都很重要,对于这已经创作出来的这两种文体中的优秀者,我都很满意。不过目前而言,诗歌仍然是我最喜欢的文体,诗歌的幽微之处,是任何文体都比不上的。
  至于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简单——我就是一个诗人。
  
  问:是啊,简单的人做简单的事,然而事事却体现出睿智的光芒来。刘大生你应该知道吧,因为给海子挑病句的缘固,最近又被人无端炒起来了,作为同样写过海子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答:我不大了解这个事,不好置评。说一句题外话吧:十年前,一个著名的老作家还这样评价卡夫卡呢——《变形记》算什么呢?人怎么能够变成甲虫?不符合进化论嘛!所以,对于缺乏文学才能的读者来说,就连“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是很荒谬的。
  
  问:从你的口气,还是能看出对刘大生此人有所耳闻吧。因为刘大生给海子挑病句,正如你说的有人给卡夫卡的质疑。这种状况其实很无奈也很让人恼火。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说说你桂林这座城市吧。包括你出生的地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记忆?
  答:桂林是一个非常安静优美的城市,风景无处不在。它的最大一个特点是,别的地方,风景都是远离城区,至少是在郊区,而桂林的风景,却在市中心,真正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特别是秋天桂花开的时候,满城飘香。我常常这样诱惑远方的朋友:“在桂林连厕所里都是香的。”至于我出生的地方,在离桂林市100公里外的一个名叫“歧路”的小村庄,那里给我留下的记忆足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问:采访之前,我专门请教了荣光启,让他随便谈谈你的情况,我特意强调了一下“随便”,因为我知道他很忙,没想到过了几天是他竟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发过来,回忆了他与你在广西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读来令人感念不已。那么从你的角度,能谈谈荣光启吗?
  答:荣光启是我的朋友中令人敬佩的一个,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最令我敬佩的一个。我们的交往将近15年,亲如兄弟,即使他已经离开桂林近10年,我们的友情也没有丝毫生分。在我看来,他堪称完美,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他在诗歌界有现在的影响,早在十年前我就预料到了。更难得的是他堪称完美的性格。他的性格中兼容了文雅、婉约、豪爽、真诚等看似相互冲突的成分,因此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非常喜欢和敬佩他。甚至我的家人都知道我们之间的兄弟感情,荣光启到了武汉大学工作之后,我姐夫到武汉出差,还专门联系荣光启出来喝酒。
  
  问:你父亲76岁了,眼睛患白内障,谈谈他吧。还有你的母亲。
  答: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非常普通,但毫无疑问,他们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人。要谈起他们,话题很多,就举一个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做例子吧——

  前几天因为工作问题,忙透了,一直帮忙去学校接孩子的二姐又正好有事,我想叫父亲上来帮忙,打通了电话又不好意思开口,毕竟父亲已经76岁了,眼睛不好,母亲近来一直在生病。上班时,我把这事在QQ上跟老家的四姐说了,四姐说帮忙给父亲说。

  老人家接到四姐的电话,二话不说,马上从100公里外老家赶来。四姐上午9点多钟告诉他,他中午12点过就赶到桂林了!而为了不让我们担心,病中的母亲,则从原来居住的县城二哥家回到村子里的大哥家暂住。

  父亲患有白内障,去年开刀治疗,手术后因为没休息好就上来帮我带小孩,一再错过去县医院复检,因此白内障一直没有痊愈。现在只看得见两米之内的物体。在我这里,他看电视,几乎是把眼睛凑到屏幕前。我工作太忙,一直到昨天下午“完成任务”的父亲从桂林回老家,我也没能和他说上几句话。昨天晚上听二姐说起前天父亲和二姐去菜市买菜的事,令我心酸又羞愧——父亲当时在菜市场门口等二姐,二姐买了菜,走到父亲面前,父亲也看不见。也许是因为等得久了,父亲站在菜市场门口大声喊我二姐的名字,而那个时候,二姐就在他眼前三四米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