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引导孩子在错误中提升学习能力?这三个策略送给父母

 课程教学研究 2022-10-0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本文共4326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文丨Luna    来源丨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周日

家教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孩子为什么害怕犯错?

 家长如何让孩子在犯错中实现学习进阶?

在课堂上,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常会处于一种恐惧犯错的压力环境。

一些孩子甚至因此陷入犯错的尴尬,将错误视为自己的耻辱,给自己造成了许多心理负担。

图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许多人却对孩子在学习上犯错这件事有些苛责。
但是,与其探讨“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犯错的容忍度很低”,不如换个思路,看看犯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意味着什么。
诸多研究已经表明,错误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来说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还能起到促进作用。那如何才能消除犯错的羞耻感?并将犯错从劣势转为优势呢?

大脑天性对犯错敏感

但犯错也在促进大脑发育

其实不止是学生,成人也会害怕在工作中犯错。2018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更是表明了,人脑对于错误是非常敏感的。

在实验中,受试者要说出字体的颜色,而排除字义带来的影响。当字义和字体颜色一致时,受试者不容易发生错误;而当两者不一致时,受试者不仅反应时间变长了,而且错误率也更高。

图片

▲相关实验

实验结果和常识经验并无不同,但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大脑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后发现,和说出正确答案相比,受试者在犯错时,他们的大脑更为迅速地对犯错这个情况做出了反应。
甚至,在受试者自己意识到犯错之前,大脑就已经产生了“侦察到错误”的脑电波。
许多脑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在犯错时,人脑几乎立刻会出现一个带负电的脑电波,被称为ERN。而且在犯了一个错误之后,人们的下一轮反应会更加缓慢。
这可能是因为大脑试图给自己更多的时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科学研究还发现,错误发生后ERN越强,下一轮响应就越慢。

图片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两位教授雅各布·赫希和迈克尔·英兹利赫特的研究还证实:ERN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成正相关。也就是说,更容易犯错的学生,反而更容易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正如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形象解释那样:“学生每一次犯错……他们的大脑就会长出一个新突触。”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两个影响人从错误中学习的因素。
一个是孩子的年龄,儿童对错误相对来说更加不敏感。研究表明,大脑ERN的强度在不同年龄是不同的,和儿童比起来,青少年和成人的ERN信号更强。

图片

因此,青少年和成人对错误更加敏感,也更容易从错误中反思学习。儿童的能力则相对弱一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科学家推测,可能与大脑发育的方式有关。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速度并不一致,一些区域在儿童后期就已经完全成熟,而另一些则要等到成年才能发育成熟。
产生ERN的区域就是这样,一直要到接近30岁才完成发育。换句话说,与大脑的其他许多部分相比,这个能让人从错误中学习的关键区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发育完全。
因此,如果孩子年龄很小,不能很好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也许并不是他的主观想法。

图片

友好地对待犯错行为

能让孩子学得更好

除了年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人们对于犯错者的态度。

密苏里西部州立大学的历史老师Dominic DeBrinca就观察到一种对学生非常不利的情况:在美国,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太注重隐私,反而加重了学生犯错时的羞耻感。
在他的观察中,初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对犯错的担忧显得更加强烈。他们正处于一个学业拓展和身份转化的交汇时期,既带着青春期“无所不知”的自信,又觉得自己有成年人智慧,对于自己要做什么,怎么获取知识有自己的想法。而犯错则影响到了他们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

图片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过度保护隐私的传统。即使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人们仍然对于个人空间有着执着的防范。这种观念延续到课堂上,就造成了这样一番场景:
即使是优秀作品,学生也不愿意拿出来让它公开曝光;而即便自己在课上的发言出现了错误,也不愿意公开被教授指正。
所以,每当教授希望学生进行交流,发表看法与观点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心态:

他们会不会准备得不充分?

会不会因此说出什么错误的表达?

要是学生说错了,自己该怎么指正呢?

 
因此,在大学阶段,很多时候教授和老师为了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反而先花了数倍的精力来解决学生犯错的尴尬与羞耻感,简直是事倍功半。

图片

在K12教育阶段,美国一些学校的课堂同样有着对错误的不友好态度。
2007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三位研究者在中美两国录制了一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共计44节数学课,以此研究教师们对于学生犯错的不同态度。
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学生犯错频率大致相当,但老师们的做法却不尽相同。比如在关于分数的课上,美国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错误的,或给出正确答案的频率明显高于中国老师。
相比之下,中国老师则更多的,会重新叙述问题或者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解释,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图片

此外,一位中国老师还为一位改正了错误答案的同学颁发了代表“表现出色”的星星奖励。
老师表示:“我要告诉学生应该互相理解,允许别人改正错误。你看有些学生一开始说错了,后来又改正了。我应该在我们的日常课程中尽一切可能在他们身上发展这些想法。”

图片

在课堂上,老师们不仅把错误当作一种资源,而且还提醒学生自己可以随意犯错,也应该允许别人犯错。
研究也表明,在一个对错误更友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也更乐于挑战更有难度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仅知道犯错是没关系的,也相信自己下次能够做得更好。

以身作则,犯点小错

帮助孩子更上一层楼

孩子们在学习中犯的错误,总是有原因的,与其先一步责备孩子不用心,不如对错误安之若素,甚至反过来利用错误,帮助孩子从中成长。
1

先沟通,再改错

我们此前写过许多种教养理念,比如学徒式养育,和激励孩子的内在自驱力等。不论哪一种教养方法都把“沟通”作为解决矛盾的第一步。在对待孩子犯错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而且,学习中有许多错误其实并不是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对问题的理解有不同。

图片

在网络上传播甚广的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短视频中,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看图写话,把洗衣服的图画看成和面;数学题答案2x2=4,孩子写了2 2=4;写出物品长度,孩子量了物品图片的长度……
孩子答错了,或许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或许是对问题的理解有偏差,又或许仅仅是没有答出出题人想要的答案,比如此前分析的语文阅读问题。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又怎么知道他们该如何改正呢。
就像美国研究者对中美教师的研究里那样,许多老师对于孩子给出的错误答案,不会直接否认,而是会要求孩子给出自己的理由。
在孩子自己慢慢将理由阐述出来的过程中,可能自己就会发现逻辑的矛盾之处,从而找到正确的推理。

图片

2

自己犯点小错,让孩子更安心

对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可能就是他们生活中的权威,凡事都向这两者看齐。而严格的学术要求和行为典范,就可能会让他们对犯错非常抵触,甚至觉得羞愧。
而要打造一个对错误包容的环境,家长和老师或许可以做一回“破冰者”,先“以身作则”犯个小错。
比如在讲解问题时,可以故意写错一个易错字,或者是给一个错误答案,鼓励学生来指正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知道,即便是老师或者家长,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而且,犯错之后都有改正的机会。

图片

Readicide的作者,著名写作老师Kelly Gallagher认为,写作老师应该定期在课堂前写作。“老师是教室里最好的作家。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要让这个最好的作家来模拟写作时的困惑、混乱、停顿、落笔,以及修改润色时的犹豫,” 
Gallagher这样写道:“我不会隐藏这点。相反,我希望学生也看到我努力把文字写下来的过程。”
这种“无风险”的犯错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压力较小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草稿思维”。
数学教授阿曼达·詹森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告诉学生,这只是你现在的粗略想法。允许他们提出问题,犯错,然后进行改正,而不会扼杀失败的前景。”

图片

3

指责要对事不对人

要想让孩子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错误打倒,除了一个友好的环境,还需要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认知。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认为智力具有可延展性的人,与认为智力是固定的人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他们对错误的反应方式。
讲明白些,一个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更强更好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这样想,“下次我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或是“如果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会尝试学习并弄清楚它”;
而一个认为自己不会变得更聪明的学生可能就不会抓住机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会觉得再次尝试是没用的。

图片

这简直印证了企业家亨利·福特的那句话——“不管你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还是不能做到,你都是对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积极心理学方面颇有研究,她曾表示,几乎每个著名的心理学系都有人在研究失败这个主题,没有人喜欢犯错误,因为人们害怕失败。

图片

但是,如果我们看看大学毕业典礼上成功人士的演讲,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其中很多人都学会了如何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Angela Duckworth认知疗法的角度讲道,当遇到恐惧、焦虑或沮丧的人时,必须确定那些情绪状态背后的想法。
当学生在犯错时感到尴尬,他们脑中闪过的想法可能是“我很蠢”。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想在别人面前犯蠢,这种想法的压力是极大的,同时也损害了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图片

一个扭转这种想法的方法是,换一个评价,评价事情,而不是人。当学生犯错了,只不过是“做了一件蠢事”而不是“他是个笨蛋”。
所以,犯错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犯错反而还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学会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与其责备孩子,倒不如让错误为我们所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编辑 | 黄晓颖
统筹 | 孙习涵

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