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随笔丨“忍住”与“装傻”

 雷达导航 2016-12-03

o 如何订阅我们?

-------------?-----------


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时,总有一种怕学生答错的职业“恐惧症”,会忙不迭去“纠错”。


不过,在上外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林敏看来,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要“装傻装不懂”,甚至还要故意“犯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自信、和探究精神。




今天去听了西外初一双语课程部的一堂数学课,课还是上得有板有眼,节奏、课堂目标的达成度都不错,基本上是堂高结构/高控制的课。但在听课过程中,在好几个环节,也发现了一些我们常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如在讲例题时,虽然老师也在提问学生,让学生去思考问答问题,但当学生回答时,老师总有一种怕学生答错的职业“恐惧症”,常常看到学生回答时沒按预设的思路走,就会打断中止学生的回答,立即“纠错”,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正确解题程序走。


乍一看,老师“纠错”,让学生不犯或少犯“错误”,节省课堂时间,节奏快,效率高。但细加分析,教师“中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哪怕是错的,这一认知“弯路”其实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途”,让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无障碍地展开,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


我们做教师的,只要是学生能解答的,一定不要再去讲,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也不需要代他们去操心,有时,看着学生沒找到正确解题路径,也要克制住自己,“忍着不发声”,让学生走完自己的思路,然后再让学生从错误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反思找到正确的路径,学生从错误中提炼总结出来的正确答案,才有真正的认知意义,才会有“举一反三”的功效,具有学习方法层面上的价值。


有时候,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装傻装不懂”,甚至还要故意“犯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自信、和探究精神。有时坐在课堂里,看着滔滔不绝、掌控力极强的老师,就在想: “大树底下不长草”,这些不容学生存疑、犯错,时时刻刻控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强求按限定的规范正确思路解题答疑的教师们,尽管课堂上知识目标的达成度会高,但他们会逐渐成为学生们不可或缺的认知“拐杖”,这种在中国传统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高度心理与认知上的依赖,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最大障碍。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