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尚有余力2022.10.06

 荣辉有约 2022-10-06 发布于江苏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

“在了解之前,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正常。”天凉好个秋,对你无所想,只愿你多穿衣裳,注意防寒保暖,每天平安健康。

——彭荣辉

2022年10月6日星期四

1

午后去做核酸检测,途中经过一所学校。天雨,基于习惯和安全考虑,我走在马路右侧紧贴学校围墙的人行道上。人行道并不宽敞,打了雨伞,最多两个人可以并排行进。有一会,前方约10米的地方走过来一位老人。按彼此行进的速度,我们相遇必在一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不巧的是,那个区域正摆放着几辆共享单车。我往前一步,发自本能想加快步伐快速通过。但迈出一步之后,我还是停住,尔后往左跨一大步,让自己停在停车区域的外围,然后顿住身形没有继续。尽管我快速通过,并不一定会给老人造成行进的影响,但路面有积水,我还是担心老人在相遇的那一瞬间因为左右躲闪而有诸多不便。我决定等一等。老人慢慢地走过来。即将擦肩而过的时候,她兀自说了一句:“谢谢!”声音不大,但听得真切,也听到她发自内心的真诚。朋友说,与人为善是一种选择,心存感激则是一种修养。深以为然。

2

这一天,雨一直在下。午后去做核酸检测。幸运的是,到达检测点时,往来的人并不太多。入口处,两个工作人员坚守阵地。真的是凄雨冷风。但他们手持雨伞,身穿志愿者马甲,一左一右山一般立在那里。据相关通知,全区各检测点这一日的工作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尚不知他们已坚守有多少时间。但一路走来,尽管一直在动,我依旧感觉浑身发冷。风在动,雨丝在飘,即使有一把雨伞可以遮挡,时间久了,也挡不住多少。远远地,看到扫场所码的提示。我很规矩地早早启开手机,走近了扫了一扫,绿码出来,我一边说了一句“您好”,一边展示给一侧的工作人员看。然后,很清晰听到一声亲切的“谢谢”。到底谁要感谢谁?不经意间,想起那个网上疯传的句子:别人怎么对我,是我的因果;我怎么对别人,是我的修行。人与人的理解和尊重,其实都是相互的。

3

天雨,行在回家路上。在城墙根下走路,经过一座凉亭。凉亭有顶,有角,有飞檐,有石砌的围挡。围挡可以坐,半米来高。除了一个进出口,余外都是。围挡一侧坐一老人。老人身穿黄色马甲,以宣告他的清洁工身份。起初以为他只是休息。但等到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屡屡回首细看,才发现他已然闭了双眼,在原地打盹。这并不是一个休憩的好的场所。风可以进。雨可以进。蚊蝇、爬虫,什么都可以进。并且,只要愿意,它们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与老人亲近。我并不知道,老人已然睡了多久。我也无从知道,他还将继续多少时间。那一刻,我只知道自己冷不丁全身有一阵抽搐,尔后不由自主内心隐隐作痛。这是谁的父母?谁的爷爷或是外公?又是谁的儿女?如果能够选择,他是不是可以去某个完全无风无雨的地方躲一躲、避一避?菩萨保佑,但愿不会有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在这样一个天气还要强逼一位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必须完成室外的相应保洁任务。尽管这是他的工作。

4

晚餐,一个人吃食堂。三个菜,一个汤。外加两碗米饭。我吃得很快,吃得很香,10分钟不到,吃个净光。汤足饭饱,一边收拾餐具,我一边不由感叹:都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显然我还身强力壮。可是未曾起身,突然发现有哪里不对:何故在校就餐,总有剩余,而在外面的食堂却不会如此?好像与可以自行选择相关。好像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相关。当每吃都不是自己喜欢,并且总也看不到为此浪费而付出的代价,那么天长日久必将麻木,也必将将浪费演绎成一种习惯。想起享用日式料理时总是品种繁多的小碟子小碗。都说,存在即“有理”。那么,不由要问:谁个看见?谁个又在不断发现,不断在寻求改变?很喜欢这个食堂。不用说话,只是四周围看看,是个人都会知道最后的餐具,餐盘、汤碗、调羹、筷子、纸巾等一一安置何方。思来想去,忽有顿悟:问题能不能解决,其实只决定于我们想与不想,以及究竟有多想。


一等父亲,二等教师,三等写作者。无所谓追求,简单生活,简约工作,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做尽可能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