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祯  爸爸端上一碟色香俱全的菜,招呼道:“今天做了大菜。”孩子定睛一看,这哪里是一道菜,那是他被煎皮拆骨、大卸八块的朋友! 孩子顿时声嘶力竭地哀嚎,而大人漫不经心地撕下一块碎肉,喂到孩子嘴边,笑嘻嘻地问:你看,你看他怎么哭着笑来着!你看,你看他怎么笑着哭来着! 听到这个答案,大人们笑得更大声了,并把这样的一件事,拍成了视频发上网,让它冲上了热搜。知道大人们只是吃了两只螃蟹,很多读者肯定要说我们夸大言辞,毕竟,那也只是两只螃蟹而已,不知道的,还以为吃了两个人,至于这么上纲上线的吗? 上网随便一搜,都能找到一大堆类似的新闻,都是家长把小朋友的宠物卖了、杀了、吃了……孩子扭伤了脚,爸爸就要把孩子养大的鸭子宰杀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孩子看着已经魂归天国的鸭子,瞬间崩溃,涕泪交加地坐着大喊:“鸭子是我喂大的!” 7岁的小男孩拎着已经被扒皮的兔子,在马路中间彷徨无助,高声痛哭。她抱着兔子,在地上打滚,哭得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 对,他们真的觉得很有意思,不然也不会把它们拍成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每一个小朋友,都把宠物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能会把自己最喜欢的零食分给宠物,会把自己的高兴事和难过事都和宠物说,会带着宠物,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在和宠物相处的过程中,小朋友慢慢学会了,要怎样去爱一个生命,怎样对一个生命负责……是家长的屠刀,让这些爱心、责任感、想象力受到了重创。所以,当父母吃掉孩子的宠物这类新闻一次次地冲上热搜,评论区里总是恶评如潮。 有人讽刺,“我爱你,可以给你星星月亮,但我要把你养的兔子剥了皮”我相信,很少有父母会故意杀死孩子的“宠物”,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杀的是“食物”。他们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爱孩子,他们只是想让孩子吃点好的,补充营养。他们打着爱的旗号,但却没有真正尊重过孩子的感情和想法。父母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孩子,但很多时候,他们的爱,高高在上得近乎冷酷。 它不仅仅体现在父母对孩子宠物的态度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总会带我去商场,先让我自己挑选新衣服,然后开始挑剔:最后,她给我选择了一件带有蕾丝花边的牛仔背心连衣裙。我不能说那件衣服不好看,但只是小时候的我,皮肤黑黄,人很胖,像一个吹胀了的皮球,套上这样一件娇俏的,带着花边的连衣裙,就是一头滑稽的猪。去知乎上看看,“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便会收获无数共鸣。他选猴子,母亲就说:“我们先去看老虎吧,虎园左转就是了,猴山太远”他选橙汁,母亲就说:“橙汁酸牙,我们喝苹果汁好不好?”多到他已经放弃自己做主,母亲又嫌弃他没有主见,强迫他做决定。 教育家孙云晓说过:“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贫穷的小女孩对种植豆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想让母亲陪她一起种豆芽。但公益广告里的家长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尊重女儿的想法,说:“我们试试。”由于经验不足,小女孩的豆芽一批又一批地枯死。但她还是想种豆芽,并且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种豆芽的方法。 尽管囊中羞涩,但她的妈妈每次都温柔而坚定地尊重小女孩的想法,鼓励她:“我们再试试。”公益广告的小女孩,是有原型的。这个人物原型,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在瑞典进行她的研究。 在成人的世界里,大闸蟹、兔子,都是一顿美餐的预备役。孩子的心灵,还没有被生活蒙尘。孩子看到的世界,也和成人不同。成人以为,杀死的只是一只大闸蟹、一只兔子,但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在他的心上留下了一个空洞,为他的童年留下了一片阴影。这也许是一辈子无法填补的空洞,也许是一辈子无法抹除的阴影……带着尊重的爱,会成为孩子的一双翅膀,让孩子越飞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