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摸美国28】我终帮先生圆了他的“出海”梦

 留美学子 2022-10-07 发布于天津

【留美学子】2777

8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触摸美国》
连载系列之二十八
作者 孙燕

【留美学子】导语

广受好评的《触摸美国》已经完成27连载。

《触摸美国》是作者孙燕女士人生跨越30年、留美旅居中,酸甜苦辣的真实记录!一切来自作者穿越美国的东西南北、触摸到的人与事!点点滴滴、汇集成触击人心、揭示人性的随笔记录!

感谢作者孙燕女士授权【留美学子】连载,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足迹,穿越到几乎要被时代遗忘、却就发生在昨天、前天的那些故事里。


 

https://williampublishing.com/



第54节  收获季节




自从来到美国,我们全家一直勤奋工作,努力进取,历尽艰辛。在十多年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先生的工作技术性比较强,我不懂。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先生耐心地讲述了他的工作相关的科普知识。

招先生到加州来的老板,是印度人,也是位知人善用的伯乐。来到新公司后,先生首先开发出公司第一台EUV光刻技术相关的产品,立即销往一家日本公司。先生发明的EUV光罩蚀刻技术,在全世界一直被采用,并获得公司的年度发明奖。

EUV光刻技术是半导体行业最顶尖技术,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2007年,先生在期刊上发表了行业内的第一篇“EUV光刻技术综述”,在行业内被广为认同,并被其他文章引用了四百余次。

2009年,由先生牵头并带领EUV行业的专家合著的《EUV光刻技术》由麦格劳-希尔公司出版,发行数千册,为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EUV光刻技术是目前各国半导体技术竞争的最核心领域。

除了光刻技术,三维芯片技术同样是各国在半导体行业必争的领域。2011年,也是由先生牵头并带领行业内专家合著的《三维芯片叠加技术》由麦格劳-希尔公司出版。他发表的文章在三维芯片叠加技术和MEMS领域很有价值,其中一篇文章被其他文章引用了六百余次。

先生还将他独到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半导体技术的研发领域,并将成果发表在高质量的期刊上,包括《应用物理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应用物理通讯(Applied Physics Letters)》,《应用物理评论(Applied Physics Reviews)》,《真空科学与技术期刊(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三种微/纳米技术(JM3)》。也受邀在《中国科学》期刊发表过相关文章。

除此之外,先生还受邀在多个学会和技术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并主持了一些重要会议,包括美国电化学学会,EIPBN,SEMATECH EUV光刻国际会议,SPIE BACUS,中国半导体技术大会等等。他还受邀到全球最大的几家半导体公司做过技术专题报告。

总结下来,先生有三部半导体行业专著出版,共发表60余篇专业论文,30余项美国专利,做了10余次受邀专题技术报告。

这些活动和专业著述的发表是世界半导体行业对先生多少年来的辛勤工作的认可,也是荣誉,更是他辛勤耕耘的收获。

我写这些文字可能需要一个小时,可他做这些工作需要多少年的努力。我知道这是他经年累月的知识积累的成果。

我曾经去先生的办公室参观,他的书架上摆放了很多大部头的精装书。这些书不是装饰,他是每天在读在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先生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是他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曾经连续两年的圣诞节期间,先生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和他的团队邀请全公司的技术骨干二十四人及其家属参加公司在圣荷西技术博物馆举办的圣诞节特别晚宴,大家都是盛装出席。

我和先生被安排与公司的CEO同桌,CEO特意走到我面前同我握手并介绍他自己,席间他和大家谈笑风生,一点架子也没有。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被邀请的技术骨干来自很多国家,除了先生还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华人。按照公司来自中国大陆员工的比例似乎被邀请的华人人数少了一点。

公司还组织过全体员工和家属到Great American包场游园活动。这些活动让我有机会参与到先生公司的生活中,更多地了解美国公司的情况。先生回到家也经常跟我谈起他工作的感受,所以我对他的工作有一定了解。

先生还特别邀请我去他工作的地方参观,我在参观区隔着玻璃窗目睹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研发与测试的洁净室。先生告诉我那里面的洁净指标比手术室高一百倍,即使在走廊我们也需要穿上鞋套。

走廊上有一个桌子,上面展示了手机里面的芯片和制造前的状态,还有从普通沙子中提炼出来的单晶硅和晶圆片。

几天前新加坡的工业部长来这里参观,这些展品可能是给他准备的。可惜我是个外行,虽然我看不懂这些设备的内涵,但是这些设备的复杂程度和干净程度以及这里的环境和气氛足以令我这个门外汉震撼。能来这里参观真的是我的荣幸。

先生说我不是一个局外人,而是同他一道的奋斗同盟,他的成绩中也有我的努力和付出。这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

夫妻是一个家庭的主体,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第55节 游艇梦





我和先生都在哈尔滨出生长大。那里有一条著名的松花江,小时候能坐轮渡从江南到江北游玩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游泳横渡一千米宽的松花江是男孩子们时常炫耀的事。江边有一个公安码头,离码头百米开外的江面上,几艘漂亮的快艇在那里抛锚。

哈尔滨松花江


先生在横渡松花江上时,有时会抓住锚锁链,仔细观看和抚摸游艇,喜欢不已。先生告诉我他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以后买一艘那样的小游艇。先生的这个梦想我一直记在心里。

一次旅游的时候我们租了一艘快艇,在湖上游玩儿了几个小时,非常开心。先生说等他退休以后要买一艘游艇,我说:“为什么要等退休,想买现在就买。等退休以后说不定就不感兴趣了。”先生很兴奋,回家以后立刻上网查找,真的找到了一艘合适的二手游艇。

我们一起开车四个小时到那里买下游艇,先生用他的吉普车拖了回来。这艘游艇的主人是一对美国夫妇,他们对游艇保养得很好,船体发光发亮没有一点瑕疵,游艇的发动机只运转了三百个小时,其寿命在四千小时以上。

女人喜欢的东西很多,衣服、首饰、包包等等,男人喜欢的东西不是很多。先生从来不逛商店,他用的东西都是我替他买好。他喜欢的东西不多,所以只要他特别喜爱的东西我都积极支持他满足他。这个游艇像他的宝贝一样,他精心保养。看到他高兴,我也满心欢喜。

开船不需要太多技术,可是拖船是要需要技术的。放船下水和回收船也要有一定的技术,尤其是倒车有一定难度。先生练了几次就熟练自如了。我们在玩船的过程中也发生过很多小故事。

硅谷周围有几个淡水湖我们有时候去那里玩船。这些湖的管理非常严格,每次进去都要做检查,因为怕污染湖水,所以船的发动机不能带一滴水。

有一次我们去加州的首府Sacramento玩儿,那里有一条Sacramento河,可以放船。我们开了两个小时的车达到那里。先生把船放下水一加油门游艇像兔子一样窜了出去。Sacramento河不宽,两岸的房子、树木清晰可见。

游艇后跟着一些水鸟捕捉被浪花卷起的鱼儿,水面上不时地可见小东西探出头来,或鱼儿、或野鸭。游艇快速地兜了一圈风,先生让它慢下来,我们静静地坐在船上欣赏四周的美景。此情此景极富诗意,可惜我搜肠刮肚竟凑不齐四句诗来。

无奈之下我想起了电视机里的一句台词:“好诗唐宋皆已作完。”我急中生智对先生说:“我给你山寨一首李白的诗吧。” 

朝辞硅谷艳阳天,

百哩征程一日还。

两岸鸟鸣音犹在,

快艇已过万丛间。 

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就这样玩儿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决定在河岸餐厅吃午餐。岸边有几个为游船设置的餐厅,还有为顾客准备的船坞。我们把船停好就上岸向餐厅走去,这时我看见一条大船正在靠岸,驾船的美国人试图把船停在我们的船后面,可是我看出他控制不了船,只见船头正撞向我们的船。

尽管先生和另外两个人奋力推开大船,可惜螳臂挡车,船头还是撞在我们船上遮阳蓬的杆子上。先生看了说只弯了一点,问题不大。我们继续往餐厅走,那只船的主人追上来递给我们一张纸说上面是她的电话,她愿意赔偿我们船的损失。

就餐时我看着纸上的电话号码对先生说我们连她的证件都没看,先生说不会是假的。船修好后,先生电话通知了她,不久我们收到一张支票。

来美国二十几年我们已经习惯了相信,习惯了不怀疑,也习惯了宽容,习惯了淡然。人与人之间本该如此。以诚相待,宽以待人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我们到太浩湖玩船,回来的途中拖车忽然爆胎了。我们把船停在路边,不久一个满身纹身的小伙子停下来说他可以帮我们。他把一个旧轮胎卖给我们并帮助我们换上了,我们付了额外的费用并表示感谢。当他得知我们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时担心那个旧轮胎坚持不了那么久。

那时天色已晚,修车店已经下班,他马上打电话联系到一家正要下班的车行,并确认车行有我们的型号的轮胎而且答应可以等我们并为我们换上新轮胎。

小伙子怕我们迷路,开车把我们送到车行才离开。我们问了他的名字,他叫Chris,小伙子跟我们说纹身的不一定是坏人。一开始看见他满身纹身,我真的有点害怕。看来不能以貌取人,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占大多数。

几年的时间里我们驾船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去旧金山的金门桥下面近距离仰望设计独特的金门桥。还有驾船去旧金山海湾的天使岛,可以说我们经历了大风大浪。

我们的小船在大海上就像一片叶子,是那么弱不禁风。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有这样的时刻,我们都挺过来了。

有了船先生就多了一个大玩具,这艘游艇给他带来了快乐,也为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欢乐。我终于帮先生圆了他的游艇梦。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未完待续·精彩持续中

1    

2    ·

3    -

4    

5    

6    

7     

千封求职信 无望中也做梦

陌生人送了一件意义深远的礼物

10  我家落户的金矿之传奇

11  塞翁失马的身份问题 ...

12  悲壮移民路·博士也要放下身段

13  让孩子踩在爸妈肩膀上 各国移民都一样

14  从加拿大回美国 相反的心境

15  探寻美国南部“漂”的文化

16  20前看到了美国最好的样子

17  荒无烟 车却抛锚 结果...

18  买房了 更任重道远

19  一家人“9·11”的前与后

20  私人诊所众生像

21  首次公司告 竟然一炮而红

22  带孩子享受多彩的生活

23  探访平民总统家乡

24  女儿申名校 先生历公司“关门”

25  硅谷我来了

26  在硅谷找到了我的“初恋”文学

27  硅谷买房 第8次搬家





作者孙燕

哈尔滨人氏,移居美国三十载,随夫君闯荡美国北东南西,纵览袤僵之无垠,横贯人文之熙明。择阳光之都,高科技之府而栖。幸哉!忧哉?悠哉!

自幼喜爱文学,不料误入医学之迷宫,主业牙医。在儿女投身正业之时,其母弃主从副。办杂志,行出版,风生水起。为人作嫁,把玩文字。乐哉!愚哉?壮哉!

原《美华文学》杂志社主编·、现威廉出版公司总编辑。


 

演讲走题 他今年再获诺贝尔奖

| 


20

31

 5便

: 

·

-

 5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