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如何发现有潜力的行业?

 mynotebook 2022-10-0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配图摄影 by 辉友尹昊然」

E@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

辉哥你好,看了你的分享「长期主义」和「以终为始」,我也开始思考自己5-10年的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之前从事的是互联网运营,但是行业变化非常快,需要不断学习新平台新技能,否则就会被淘汰。

所以,考虑到未来5-10年的职业规划,想换一个有沉淀的方向。之前每次也都是想着要长期主义,但是都做得不长(公司生命周期和职业生命周期)。

听到辉哥说自己的每次换工作的逻辑,都是基于未来5-10年行业的发展情况,想问下辉哥,未来5-10年,您看好的行业有哪些?您是怎么去发现和辨别这些行业的,可以分享下吗?感谢!

更严肃的答案是研究那些做长期投资的人所做出的判断,这方面有一些感悟,我们可以持续在知识星球交流。今天具体谈谈我当年是如何在一次次工作转换时做行业判断的。

2000年刚毕业时选择的是华为,那时候经常听到「巨大中华」,从师兄师姐那里听到很多对于通信行业的判断,又因为自己学的是计算机软件,正好有结合点,所以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进入了通信行业。有一个笑话,我们当年在找工作的时候,一直以为华为是一家「做硬件」的公司,所以不理解为什么华为招这么多做软件的同学。大家当时传言:华为要转型做软件了。真正入职之后才发现,我们看到的所有硬件,尤其通信的板子、机柜,背后都是被软件驱动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所有做设备的公司本质上都是做软件的。

2002年去Motorola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Motorola如日中天,另一方面是听到去Motorola的同事谈论他们当时在研发的Linux手机。我听到硬件配置和软件(操作系统是Linux),当时就有一个朴素的看法:这手机的配置不比电脑差啊,这是吸引我加入Motorola这个项目组的最重要原因。

2008年决定离开Motorola是因为iPhone和Android在2007年相继发布,看到iPhone和Android的原型机以及系统架构。深深感到,无论iPhone还是Android都比Motorola当时正在研发的手机先进很多,所以就产生一个观点(注意,那是在2008年做出的判断):未来的手机世界,一定是iPhone或者Android。我选择工作,要么靠近iPhone,要么靠近Android。当时Apple在国内没有大型的研发中心,于是选择了Android阵营,成为中国第一家做Android系统级研发的公司的一员。

但即使是2008年,我内心对于互联网,尤其是和自己有关的「移动互联网」就有期待,因为我知道互联网发展迅速、商业模式好、人才密度高,而且有「致富」的可能。所以,我选择做Android系统是因为它可能是我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绝佳跳板。

事实上,我在2008年准备从Motorola离开时,曾经尝试给互联网公司投过简历,这就包括当时很火的「豆瓣」。但是遗憾的是,要么是无法通过简历筛选(因为没有相关经历),要么是在面试后被问到「为何要在30岁的时候换行加入互联网?」道理也很容易理解,互联网行业有大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我这样一个只做过手机研发的「中年人」怎么可能叩开互联网公司的大门?

所以,当时对于互联网有期待,但是「报国无门」,于是选择加入和自己过去背景相关的公司,做Android系统研发。

当然,后来发现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Android开发,要么是做App开发,要么是做Android手机,于是属于自己的机会就来了。2011年顺势进入了百度,因为百度当时希望做自己的手机系统,基于Android。

再往后,百度放弃这一项目,而我却因为对于「开发者生态」有经验有理解,而被留下来继续做「百度云」的开发者生态。

再往后,我看到手机的市场趋于饱和,于是再找下一个浪潮。大约在2015-2016年左右,我就想到了汽车。我意识到一件事,汽车的智能化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只有这个设备的整体商业规模能和手机相匹敌。而汽车的智能化进程比手机要迟一些,慢一些(因为人们换车的频率要慢于手机),这是一个很好方向。于是在公司内部先找到了做导航和车联网的部门。这是在百度内部,与车关联最密切的部门。于是开始做导航、车联网,慢慢开始接近自动驾驶,最后负责Apollo自动驾驶项目的开发者生态运营(还是自己老本行,但是领域已经从手机切换到了自动驾驶)。

在2017年左右,汽车的智能化是典型的AI,是以数据闭环为特征的。而要实现数据闭环,公司就一定要做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据-算法的迭代,以及软件-硬件的完整闭环。而当时百度并没有做车的打算,于是我就千方百计想换到「整车公司」,当时投了一些简历,也面试了一些公司,最后还是选择了和我们当初合作比较多,理解比较深的一家公司,也就是我现在正在工作的公司。

以上就是我换工作、判断行业的具体细节,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基本上都与自己当下的经历有关,但又在判断趋势,思考基本的道理(基本的道理一般都是常识性的,无需太多复杂语言就能说清楚),而不是只看眼前的红利。

有很多朋友只看这几个月的收益。我天然缺乏安全感,希望能看得更远一些,看得更长久一些。这样才能让我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大家在任何行业、任何公司,都能看到未来的趋势,只要看周边人才的流动,看投资的流向,看舆论谈论的话题,都能有所感受。

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找到这个行业或者邻近行业最吸引你的地方,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再对比一下自己当下在做的事情,看看差距是否明显。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