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

 拉拉酋长 2022-10-07 发布于广东

对于喜欢古文的小伙伴们而言,在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时候,常常都会阅读到一些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特殊句式,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及倒装句等。

今天的我们主要就来了解一下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通常在我们大家所阅读到的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使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简单粗暴一点来区分的话,主要是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也即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式,此类被动句式通常都是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四字:“于、见、为、被”及三式:“见……于、为……所、被……所”,这一些带有标志性动词的被动句其实也是最为容易被我们大家所识别出来的被动句式,给大家简单的举例一下四字三式:

1、用介词“于”或者“受…于”表被动,“于”作用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动词前加或者与“于”配合,用“见”或者“见…于…”表被动,其中“于”作用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如“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动词前加“为”引入行为的主动者或者直接加“为”不出现行为主动者,配合“所”则可出现以下句式“为…所…”或者“…为所…”,其中“为”作用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在个别的句子中“为”还可以与“于”或者“见”配合使用,构成“为…于”或者“为…见”句式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4、动词前加介词“被”表被动的句式,这个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毕竟就算是在我们现代的语文中也是如此的使用的,古文则如“今兄弟被攻,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第二类被动句是无标志性字眼的被动句式,通常是以主动句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被动的内容,一般称之为隐形被动句,此类被动句的最大特点是主语不是受事者,因此在识别此类被动句的时候,我们大家需要区分出主语到底是施事者还是受事者,如:“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下面的我们来看一个句子:“女娲娘娘降诞,叁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叁圣而回”,这么的一个句子是出自于《封神演义》第一回的,网络上有一位小伙伴固执地说这个句子是一个被动句式,其所给出的理由是:

“女娲朝贺…这属于被动句式,是接受后面几人的祝贺。朝是接受朝见的意思,即比后面几个神的地位要高。这就好比慈禧太后生日,去某个园林接受朝廷百官的祝贺是一样的,火云宫就是女娲选定的收礼物地点。她可不会选择自己的闺房让其他男神参观。另外,后面几个神仙的排行也是有讲究的。伏羲最高,与女娲都是天字号,但女娲生日,所以让她半分。后面的轩辕等就正如你所说,属于地字号、人字号,比伏羲、女娲地位低。”

很明显,这位小伙伴对于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并不是多么的了解,说是一知半解也是可以的,首先从语法上来看,这么的一句话就与被动句式无关了,然后就是“朝”并非是接受“朝见”的意思,而是去“朝贺”他人的意思,完整的翻译过来也就是:“女娲娘娘生日那天,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回来。”句中的“朝贺”一词无论意义为何,都不会改变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子所表达出来的整体内容,即便是将句子中的“朝贺”一词置换成相近的词“朝拜”,完整的一个句子的结构及内容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因此这么的一句话并不是被动句,句中的施事者是女娲娘娘,而受事者则是火云宫三圣。

至于女娲的生日以及其他用于证明这句话是被动句的理由,其实再多的理由也是想多了,这与语法以及句子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就是:

地主(火云宫三圣)收租的时间到了,佃户(女娲)自动前往交租,可能地主家的傻儿子会认为佃户(女娲)生日的当天过来交租会有点心里头过不去,但人家地主老财(火云宫三圣)可不这么认为:该什么时候交租你就什么时候交租!你一个佃户的生日就大件事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