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里一中援疆教师优秀作品选登5】弄花香满衣--我的学生写诗歌习惯的养成

 段爱锋 2022-10-07 发布于新疆

弄花香满衣    

          ——我的学生写诗歌习惯的养成

            文/包艳秋(辽宁本溪)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汉魏晋诗歌到唐诗的辉煌,著名的诗人与优秀的诗作像闪耀在星空的群星,熠熠生辉,让后人景仰。诗歌以其情感的丰富,意向的新颖,语言的精炼受到不少文学爱好者的青睐。

当下中小学诗歌教学的课堂早已见不到完整意义上“既教读又教写”的影子,而是“只教读不教写”的“半拉子工程”的诗。这既不利于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阻碍了诗学人才幼苗的培养,也严重影响着我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我平时闲着没事,也爱舞文弄墨,平日里所看见的,我都用愿意用诗歌来表达。今年九月份我教初一语文,我每次和学生学完一篇文章都会把自己写的诗和同学分享。

比如学完朱自清的《春》,我作诗道:

皆言春花美,

夏花亦醉人。

秋花无限好,

冬花预示春。

教完济南的冬天,课文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济南的天空蓝汪汪的,像快蓝水晶。我作诗道:

老舍是作家,

他把济南夸。

温晴冬天景,

人人向往它。

教完《天净沙 秋思》我也仿写了一首校园生活的:

蓝天白云黄花,学生红旗人家,跑道微风书法,艳阳天下,一群快乐娃娃。

教完《散步》,我又根据课文内容,自赋诗一首:

油菜花开满地黄,

还有桑树和鱼塘。

一家三口去散步,

路遇分歧好迷茫。

最终决定走小路,

我背母亲妻儿郎。

人到中年须谨记,

其乐融融责任强。

上面的诗,每学完一篇文章都会读给同学听,他们热情地给我鼓掌,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试着让学生们也写一写呢,正好学到当代作家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除了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之外,我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根据文章的内容理解,自己写一首诗。

七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还比较腼腆,但七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我给同学们大致讲了作诗的基本要领及平仄的变化要求。

布置完这个作业之后,我心想,七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诗吗?他们有兴趣写吗?我认为我的作业有些高难,后来我怕家长难为学生,我在家长群里又发了一条信息:写诗这个作业如果写不出来可以不写,学生随意。

这个作业能有同学写吗?

第二天,我讲完要讲的内容,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生羞羞答答地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读诗啊!”

我突然像想起什么似得问道:“你们写了吗?”

“写了。”很多学生兴奋地说。

一个叫吴美杰的小男生兴奋地拿着语文书跑到前面来,他读道:

母爱很伟大,

因儿瞒病情。

欲与她赏花,

终未圆成梦。

秋又去看菊,

忆母心悲痛。

刚读完,学生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另一个叫周群的女生似乎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她笑着说:“我写了两首。”她读道:

白头忆故往,

赏花约未成。

再看昨日事,

只留一人生。

又一首:

人生在世几轮回,

人去楼空心伤悲。

北海菊花依旧香,

亲人却已离世亡。

语文课代表孟繁旭没等别人读完已经等不及了,她很快就跑到讲台前,她读道:

儿病心中怨,

母心更忧凉。

儿不解母心,

日日怒无常。

北海菊花开,

母想将花赏。

儿遂母心愿,

母已在彼方。

语文课代表刚读完,张莉雅同学就跑到讲台前,她读道:

亲情浓于水,

母去故伤悲。

今日忆往日,

未能赏花陪。

自从我教课以来,从没举手发言的张广宇同学,也读道:

秋日生秋愁,

病魔缠我身。

亲人已离世,

母爱永长存。

小不点儿白宇凡同学读道:

母爱最荣光,

铁中又有钢。

故去时悲伤,

思念时坚强。

又一首:

北海花芬芳,

相约明日赏。

悲哀母故去,

思念在何方。

平时不太爱发言的李昔洋同学读道:

瘫痪的腿,

母亲的心,

北海的花,

五彩缤纷。

花香飘远,

母子两离分!

刘嵘崎这个班级男生中对语文最感兴趣的小伙子,读过很多书他读道: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的苦难,

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

就失去了雄浑.

每次读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十几个同学还要接着读,下课的铃声却在这时响了起来,同学们读诗的热情还正旺盛,我不得不宣布下课,同学们还非得让我把我写的诗与他们分享,我读道:

悔恨愧疚在秋天,

怀念慈母泪潸潸。

亲情流淌文章美,

母爱永存像流水。

到这里,我已经分不清我写的诗和学生写的诗孰优孰劣了,这些诗都没有写题目,在这里我仿照李商隐的《无题》诗,都起名叫《无题》吧。

  学生现在逐渐养成了写诗的习惯,我的办公桌上经常出现学生们的习作,我把他们逐一整理,“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我和学生约定,每学一篇文章,我们都根据文章内容抒写自己的感受,并集结成册,养成习惯,每天坚持写,最后集结成册,到初三毕业的时候打算出一本诗集呢!



作者简介

包艳秋,中共党员,辽宁省本溪市第24中学一级语文教师,现援疆于托里县第一中学。工作之余,喜欢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