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阳王氏上源世系溯源(二)

 天涯浪子3399 2022-10-07 发布于陕西

潜阳王氏上源世系溯源(之二)

上源世系伦次失序,族史中断,令我等裔孙难以释怀。吾邀族叔学鹏(克徾公支谱负责人)、五河诗华(资深家史研究者、元杰公后裔)等本着“述前者据,传后者实,图始者慎”的原则,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艰难探索,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文献资料、安庆各支王氏族谱、当代学术论文等,咨询了多位王氏家史研究专家,华正公的上源世系终于拨开云雾见真相,至于留下的几点疑虑,以待后世贤能者再加考证。

一、潜阳王氏出自华阳王氏

王罕,在我族裔孙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如同王言之三槐王氏始祖。我族历届修族谱都明确王罕为始祖,只是由于数次兵燹,族谱被毁,导致罕公至华正公之间的伦派失序。明末嘉科公组织编修族谱,此时对秦桧的批判尤为猛烈,可能为了规避华阳王氏与秦桧的姻亲关系,没有写明王罕至华正之间的世系,惜又被兵燹。康熙丙午年,振基公在搜集前残谱资料的基础上重建家谱时,亦未提出完整的上源世系。但潜阳王氏出自华阳王氏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一是《潜山县志》记载,王永、王罕墓并在王家坦(有误,王家坦暂未发现罕公的墓及碑遗迹;镇江县志记载,王罕及其妻葬丹徒);二是宋史与方志都有记载,王罕于北宋天圣年间携子侄迁舒州;三是据王庸敬著《王氏通谱》卷八记载,王永支自河南开封迁居安徽舒州,为舒州一派。王永四世孙王珪生五子,长子仲修、次子仲端后裔均居住舒州;四是族谱记载的凤凰山麓仰山湖及王琪、王珪当年读书处“英辅斋”旧址犹在;五是王家坦为潜阳王氏发祥地之一,盛传王王华正卸官归故里先住于此,后迁响肠河;六是王家坦方圆三十公里多居住王华正后裔,且家谱记载有很多祖产和学田。

潜阳王氏与三槐王氏同源,出自成都华阳王氏,始祖王永为王言次子。华阳王氏是著名的科举世家和文学世家,两宋年间声名显赫。 宋人庄绰《鸡肋编》卷中<十世登科>:“岐国公王珪在元丰中为丞相,父准、祖贽、曾祖景图,皆登进士第”。公有诗云:“三朝遇主惟文翰,十榜传家有姓名。”注云:“自天平兴国以来,四世凡十榜登科。”。

王永,字伯龄,生于乾化二年(912)。苦志力学,淹贯经史,举明经,仕西畿令。宋太祖时从蜀王昶归朝,授右补阙,迁起居舍人。吴越纳土,受命往均赋,至则悉除无名之算,民皆感泣。雍煕四年(987)三月十一日终,年七十六,葬江南潜山县王家坦。娶白氏,生二子:景图、景珉。

永长子景图,约938年生,太平兴国(976-984)中登进士第。历官太仆少卿,累赠光禄大夫,太师尚书令,追封荣国公。配尹氏,子一:贽

景图子王贽,字方贽(约960-1035年),至道三年(997年)进士,历待御史,三司判官,迁右司谏。祥符三年(1010年)以礼部郞中知会稽郡,移福建路转运使,累赠光禄大夫,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约景祐二年(1035)殁,追封魏国公。配邱氏,子五:皋、覃 、准 、罕、泽,女一适晁宗慤。

贽长子皋,约988年生,北宋前期登进士,朝列大夫,天圣五年(1025)以职方员外郞知筠州,天圣七年(1029)知泰州军事,卒赠礼部尚书郞。子二:玘、珫。玘,约1020年生,庆历二年(1042年)与金君卿同登进士第,左司谏,子一仲孜,徙居扬州江都。仲孜子王昂,宗重和元年(1118)状元及第;珫,约1030年生,神宗熙宁七年(1074)官屯田郎中改都官郎中、判登闻鼓院。子一仲敷,移居洛阳,高宗南渡时迁越中。

贽次子覃,字庆之(约990-1030年),天性孝笃,侍其父左右二十余年,未一日远去。潜心经述,屈官至少卿,以暴疾卒。配吕氏,淳化元年(990)生,治家有方。嘉祐四年(1059)终,年七十岁,葬扬州。子三:琎、珣 、璩 ,六孙:仲均、仲猷、仲鄰、仲说、仲蒙、仲威,后裔可能在战乱中奔徙闽中。

贽三子准,约992年生,天禧三年(1018-1019)进士,以祠科擢秘书阁校理,三迁司盐铁判官。卒后以子珪贵赠光禄大夫,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汉国公。配薛氏,子二:珪、瓘。珪长子仲修、次子仲端后裔仍居潜山,三子仲岏、四子仲嶷后裔多住抚州,一支复迁庐江;五子仲煜后裔徙广西;瓘子仲原后裔居河南开封新乡一带,高宗南渡时迁越中。

贽四子罕,字师言,北宋天圣年间携子琪、侄珪自华阳徙舒州,定居凤凰山麓、仰山湖畔,筑“英辅斋”,供养子侄读书。后迁居离仰山湖四十里的王家坦。宋宝元元年(1038),罕以荫知宜兴县,迁户部判官,出为广东转运使,寻知潭州,累迁至明州,以光禄卿致仕。子五琪、璪、璐、璹、璋。

罕长子王琪,康熙《潜山县志》载王琪为王罕之子,字君玉(1018-1087)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豪放派词人,留有知名诗文四十二篇。景佑年(1034-1038)进士,曾任舒州通判,江都主簿。皇佑三年(1052)上时务十二事,仁宗嘉之,命试学士院,入京城任馆阁校勘,授大理寺评事、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制诰。嘉祐(1056-1063)中,守平江府,数临东南诸州,政尚简静。嘉祐四年(1059)增订刊刻《杜工部集》于苏州,并撰写《后记》。以礼部侍郎致仕,年七十二卒。葬真州,诏真、扬二州发卒护其窆。

罕次子王璪,约1025年生。庆历年间登进士,嘉佑间(1056-1063)知泗州。历仕太常博士。《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七:“嘉佑六年(1061)八月,江淮制置发运司言:'淮水坏泗州城,知州王璪、通判张师中能协力保完之,乞降诏奖谕。’从之。”安庆市图书馆藏康熙版《安庆府怀宁县志》:“王璪,怀宁人,任武宁县主簿。” 

罕三子王璐,约1030年生,约1065年卒,昭州平乐县主簿,先母卒,葬丹徒县。《宋人轶事汇编》卷一载:仁宗朝晏殊为相(1042-1055)时,为郎官。子一:王迥

罕四子王璹,约1033年生,卫尉寺丞,正史不显。

罕五子王璋,约1035年生,台州黄岩县令或主簿,正史不显。

据民国二十二年《华阳县志》及残存资料显示,王琪有五子:仲甫、仲聪、仲求、仲原、仲孜。经考证王琪之子仲甫及后裔迁中吴江都平江府;仲原为王瓘之子、王准之孙(王仲原墓志铭);仲孜为为王玘之子、王昂之父。

王琪长子仲甫,字明之(约1050-1115年),神宗朝(1067-1085)少年以词赋登科,历乾德县尉,曾官主簿。元祐(1086-1094)年间擢翰林学士,博知经史,文辞工巧。喜游赏,旷达不羁,不为荣辱所惊,不以是非为挂,朝赏夕宴,怡然自乐。《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九:仲甫为翰林,权直内宿,有宫娥新得幸,仲甫应制赋词。《中吴纪闻》:“王仲甫,字明之,岐公之犹子。风流翰墨,名著一時。”

王琪次子仲求,约1055年生,殁于1129年秋。妣刘氏,生子二:字彦立、彦和。

王琪三子仲聪,约1060年生,卒于1135年。曾任试将作监主簿,其余事迹不显。子三:之义、之道、之深。

据此,潜阳王氏的上源世系清晰可辩:

王言(869年)→王永(912年)→景图(约938年)→王贽(约960年)→王罕(996年)→王琪(1018年)→仲求(约1155年)/仲聪(约1060年)

二、王珪后裔科鸾支上源世系推考

据湖北监利县《新桥王氏宗谱》、《新观王氏宗谱》记载的科鸾支世系:王仲修(1045年)→三子知杰(1130年)→文亮(1163年)→王贵(1194年,兄富)→国绣(1225年)→科鸾(未详)→王华(1421年)。

很显然这个世系是不完整的,正史记载,仲修约生于1045年,卒于1115年,子二:晏、晟。知杰生于1130年,之间不可能构成父子关系。

珪次子仲端,约(1050—1120年),以荫补承奉郎,宣议郎,籍田令。 《宋会要辑稿》:“崇宁二年(1103)四月三十日,诏故宰相王珪追赠官并谥,王仲端、王仲嶷并放罢,遗表恩例减半。”子一:时。

王时,约1105年生,参议官,知郴州。《宋会要缉稿》:“孝宗隆兴元年(1163)四月十二日,诏知郴州王时……并放罢。” 子一:知杰。

知杰遭兵乱,落籍于南昌府南昌县骆家湾三角堰。

因此,王言科鸾支完整的上源世系是:王言(869)→王永(912)→景图(938)→王贽(约960)→王珪(1019)→王仲端(1050)→王时(1105)→知杰(1130)→文亮(1163)→王贵(1194,兄富)→国绣(1225)→科鸾(未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