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苏轼的祖先,唐代律诗的奠基人,其一首诗流传千古!

 新用户40828904 2022-10-07 发布于福建

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九岁能诗文,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并称苏李。圣历初官居宰相,深得武则天的赏识,唐中宗时因其亲附张易之兄弟被贬为眉州刺史,死于任所。

他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全唐诗》录其诗16首,最有名的就是描写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夜》。《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1、火树:树上点缀装饰着灯火,故称。银花:明亮灿烂的灯彩。2、星桥:城河桥上,灯如繁星。3、游妓:四处游赏的歌女。4、落梅:乐曲名,即《梅花落》。5、金吾:即执金吾,官名,负责京城的戒备防护。6、漏:古代计时器皿。

【译文】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城河桥上,灯如繁星,关锁尽开,任人通行。马蹄飞扬暗中带着尘土,明月当空似乎在追随行人。游玩赏月的歌伎都装扮得华美艳丽,边走边唱着《梅花落》。京都的禁军们今天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壶不要催促天明。

【赏析】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后来也称元宵节。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城长安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这首诗描绘长安元夜观灯繁华灿烂的景观和热闹欢快的情景,从“火树”,“银花”,“星桥”对灯光的传神形容,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写的流光溢彩,有声有色。千载之后读之,犹令人感觉长安城里元宵节时的良辰美景,真是观赏不尽。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他的二儿子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有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和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现在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