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逝水流年】“小三线”的魅力/马亚波

 我的卧虎湾 2022-10-07 发布于福建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主  编:傅群雄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环“六五四”皆山也。此地面积不大,目测不过十来平方公里。
毛主席说过,小三线建不好,他睡不着觉。这话意味深长。1965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在海勃湾市的崇山峻岭建立“小三线”兵工厂。仅在这里就有3家大厂,俗称六五四,意为65年4月建厂。
中心地带是商店、邮局、银行、学校、医院等一系列生活福利设施。
西南是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生产半自动步枪,人们习惯称之为一厂。东南则是一厂工人村,大片家属区在西山脚下,翻过大山就是名声较大的连周恩来总理都知道的老石旦煤矿。
北边是内蒙古第二通用机械厂,生产半自动步枪子弹,规模、人数小于一厂。再往西边则是家属区,都隐蔽在石灰岩山脚下。
地处西北山口的是内蒙古跃进火力发电厂,干脆掘进大山里,隐蔽得更彻底,负责3个工厂近两千名职工的生产生活用电。
这里四面环山干旱少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东去伊克昭盟棋盘井,南通公乌素,北达海勃湾,西走西卓子山水泥厂。所去之路都要翻山爬坡,交通要道全是砂石土路。
光阴荏苒转眼就是56年,2022年国庆节到了。儿女都有小车,偏偏防疫有事脱不开身子。侄儿说咱们就在周边带车旅游,防疫、开眼、放松、看景都不误。我和老伴坚持要看六五四小三线纪念馆,那里有难以忘却的奋斗精神,小三线的巨大魅力别人不一定理解。
乌海市海南区在六五四原址建起“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设立6个展厅。我们驱车70里来到此地,生活工作20年了居然找不到。原来家属区的平房以及生活福利设施都拆了,代之而起的是绿树环绕浓荫蔽日的环境,房屋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置身其中倒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
只知道小三线纪念馆在六五四电厂家属区,找到一厂知道了纪念馆的方向,在茂密的树林中又发现一条小水泥路,只能通过一辆小车,尽管小路曲里拐弯但方向是对的。最后找到了,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人老怀旧,像我们这样的老厂人不少,小车居然停下一片。参观者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有的挪步前行,有的扶老携幼,更多的则是年轻人。睹物思情,我想起了小三线,想起了那时的奋斗。小三线精神激励我一辈子,从青年到中年以致老年,堪称受益匪浅。
纪念馆展出众多老照片,再现了当年的历史。一张家属区平房旧照,勾起沉睡多年的记忆——我想起一厂东山底下的工人村。当时,工业学大庆,学习干打垒精神,因陋就简成为风尚,铁人王进喜的名字在头脑里根深蒂固。靠山吃山,那家属房都是石头砌墙而起,夏暖冬凉,距离厂区两三公里。
一厂是个大厂,级别是正县级。厂党委书记就住在工人村,每天骑车上班。他是舍近求远因陋就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我进厂学徒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对党委书记的为人处事刮目相看。
展厅还有印字的搪瓷缸子,年久日长,搪瓷斑驳,露出铁皮的本来面目。看着搪瓷缸子,脑子瞬间出现车间大会战的场面。
我是总装车间的装配工人,半自动步枪成品就是这儿装配出来的。熟悉那里的钳台案、枪架子、零件箱。每到月底,往往进行生产大会战。一进入车间便听到锉刀的嚓嚓声,榔头的敲击声,零件的撞击声,汇成一曲动听的生产会战交响乐。
加班的工人很多,没有谁分配过,都是自动加班的,顶多班组长给一点在清闲时的换休时间,加班当然没有任何报酬。每到年底评选先进,大概有15%的职工评上先进,奖励一个印有先进字样的搪瓷缸子,最多是一个彩色洗脸盆,价值一块多钱而已。
现在想起这些事情常常感慨不已,不是亲身经历还以为编故事呢。那时候,社会风气真好,有啥事都能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做人做事风清气正。甭看物资匮乏,人的心气旺,血气刚,意气风发。天变地变人更变,山河处处换新颜。总之,一切困难不在话下。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落后了,只要政策正确,方法得当,十几年几十年就能赶上去甚至超越先进的国家;如果道德滑坡世风日下了,钻在钱眼里不能自拔,几代人难以扭转。
看着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她有巨大的魅力,使人想起了小三线精神。那种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2022年10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