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属于一种病态心理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一种

 Loading69 2022-10-07 发布于四川
心理学: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属于一种病态心理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什么东西都不扔,大量地囤积一些有用或是没用的东西都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表现,在这里人的心目当中,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在日后派上用场,而现在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等到真正用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花额外的钱购买了。

然而,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观察后发现,上述这种什么都舍不得扔的心理,实际上属于一种病态心理,那么心理学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信大多数人在生活当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每当自己信心满满地想要给家里来一次大扫除,想把没用的东西扔一扔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舍不得丢掉任何东西,于是只能选择保持现状,而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依旧会连续不断地购买许多暂时用不上的东西,久而久之家里就会变得很拥挤。

日本著名作家山下英子在其出版的书籍《断舍离》当中这样写道:“给人们造成这种困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人通常把生活当中的重心放在了物品上,反而忽视了自己日常当中真正需要的东西,而真正的生活应该将重心回归到自我本身上来。”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总是难以抵挡打折或是促销的诱惑,对于许多物品即使暂时用不到,人们也会习惯性的囤积,认为早晚有一天能够用得上,但实际上有些东西,即使放到满是灰尘依旧没有派上用场,最后只能沦为废物被丢到垃圾桶当中。

生活的质量与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而生活的本质正是个体如何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个体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真正的学会如何使用物品,并且将它们放置于合理的位置,正是个体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无法断舍离实际上正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依然具有存放的价值,除此之外,舍不得清理家中的旧物实际上还是一种无法和过去告别的表现,对于不少人而言,一件物品,即使失去了使用价值却依旧具有存放的价值,因为这些物品是某些事件的纪念,或者承载了自己的某些过往。

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但是过大的数量很容易引起质的变化,过度沉迷于回忆怀念过去,很容易导致个体在过往的回忆当中渐渐沉沦,无法面对眼前的真实生活。

当眼前的生活无法满足个体的内心需求时,人们便会寻求某种途径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那么睹物思往便成为了一种十分常见并且有效的解决方式。

个体会成立在过往的回忆当中,帮助主观认知得到暂时性的放松以及释放。

但是人们应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活在当下,人生的意义是向前看、向上爬,而并非长时间的活在回忆当中。而有效地断舍离,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标准,物品的更新交替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表现之一。

因此敢于和过去的生活说再见,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全新的未来,否则只会导致自己在过往的回忆当中渐渐麻木。

害怕处理问题,这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当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认为旧的东西在未来还能够派得上用场,但是实际上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是否会真的到来还犹未可知。

即便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你能否在关键时刻找到旧物品,或是旧物品是否依旧能够使用,都会成为新的问题。

大多数人存放旧物品是为了能够帮助自己在未来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大量的保存无用之物本身便是最大的问题,在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逃避问题到现实表现。

他们害怕在日后会遇到一样的问题,想要早早地准备应对策略,但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下的生活。

山下英子在书中还提到:“未来遥不可及,当下紧握在手。”

过往对于个体而言都是不可磨灭也不可改变的,它能够带给人们的只有经验和教训,而面对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与之的能力,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活在当下,不沉溺于过往,不沉浸于幻想,处理好眼前的一切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奔赴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