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岁老人“临终日记”看哭无数人: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黑灰情报局 2023-06-29 发布于福建

爆款好物!好价入

在京东上班的朋友拉我进了个福利群!每日都会发送京东的秒杀活动、特惠商品、以及商家限量发送的内部优惠券,买东西都超值!

日用品、零食、护肤品、男士专用洗面奶,还有9.9包邮福利专场羊毛薅不停!先甩入口,慢进一秒就可能错过了!(优惠有限!先到先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入群即领新人秒杀礼。

粉丝专享

我是小灰,懂些歪理的90后老男孩。

偶然间看到一个老人的临终日记,悲从心来,郁郁满腔。

离世的老人姓罗,享年72岁。

她育有一子已长大成人,在广东成家,因为离得远,只有在过年时会回家住上几天。

老伴去世的早,剩她独自一人生活,形单影只。

我不大清楚为何他的儿子不将她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婆媳关系?我想或许是老人自己不愿给孩子增加负担,宁愿自己忍受孤独。

很心酸,但这种现象,很常见。

退休前,罗奶奶是一名教师,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她会将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都写进日记,那时候生活还算充实,她不至于无所事事。

但在退休后,她的日记内容慢慢就变了,“今日无事”这四个字逐渐占据了她生活的主流。

可写的东西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她厌倦了“今日无事”,颤颤巍巍的在日记本上写下:

“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

她安详的走了,在三日后儿子才收到消息。

或许是老伴的离开,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意义;

亦或许是子女成家,而她又没有了用武之地。

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不若离去?”

“至少这样,还可以不给孩子添乱。”

不知道有多少老人都是这样想,年纪越大,他们越不想打扰儿女。

可能农村出身的人,对此的感悟更深。

他们无惧死亡,却唯独害怕给孩子添麻烦。

此前看过一位山西老人生前的监控视频。

那一天天气很好,她坐在自己房门门槛前,阳光洒落,孤独而又静谧。

在去世前的四五分钟,她托着腮发呆,独自掩面哭泣,因为她感受到,自己要死了。

老人的儿女每天都有跟她联系,也都在她身边,但偏偏事发当天儿女有事出远门都不在。

她察觉到自己身体有异,但没有选择给自己儿女打电话,而是默默承受着。

或许她是怕儿女牵挂,也怕他们来回跑麻烦,亦或者觉得自己对他们而言是个累赘。

独自发呆四五分钟后,她回屋躺炕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儿媳妇说,当时的婆婆也许是在想念兄弟姐妹和儿女们。

她有六七个兄弟姐妹,四个儿女,但在临终的时候,却一个电话都不敢打。

她无惧死亡,却担心家人为她奔忙。

再一次回忆起这个故事,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无意渲染老人孤独离去的悲凉,只想给所有人一个警醒:

“真的应该多去接触父母的内心和真实想法。”

有一次我回家,看到父母半头的白发,那时我才幡然醒悟:他们原来已经老了。

顿时悲由心起,泪流不止。

爸妈不知所措的看着我,没多久母亲也不断的擦着泪,抱着我一直在问到底怎么了。

我回答不上,只是觉得很伤心,各种记忆浮上心头。

那时候我才发现,从小到大好像都是爸妈一直在尝试理解我,而我总是被动的接受,从没尝试去理解他们。

现在他们老了,自己也到了成家的年纪,却发现在他们面前,自己依旧跟个小孩一样,他们一直在想办法帮我,而我却只顾着做自己的事。

那一刻我为他们感到不值,付出了一辈子,却养出了我这么个不孝子。

很多人说我孝顺会念着父母,但在那一刻,我只知道自己就是个混蛋。

他们的人生,只剩归途;而我却一直将他们视为来处。

哪个父母不希望被自己的孩子理解?

但现实却是他们一直在理解孩子,还要遭受孩子的脾气,年纪越大,越是小心翼翼。

湖北荆州一名七旬老人因病自杀。

他患上了癌症,晚期。

几次化疗,花费了很多钱但是身体却不见好转,他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一次凌晨时分,他选择自杀。

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一封绝笔信和仅有的1000块钱。

“一千块钱放在我的柜顶,我疼得无法才这样做,我也害了你,请不要怪我好吗?”

老人的孙子说,病痛确实是他自杀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爸爸为了给爷爷治病,已经在外面欠了很多外债,爷爷不想给爸爸增添负担,才选择这种方式与家里告别。

至死他都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他接受治疗只是想活着,这是求生的本能。

但连累了孩子的生活,为人父的他也不忍心。

两者冲突时,他选择慷慨赴死。

这一封绝笔信,充满了愧疚,也渴望着理解。

他清楚自己的死亡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

“但请原谅我的自私,我没有别的办法了。”

可能我们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但是却可以想办法去理解他们,在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后,对应的做一些举动,至少让他们有精神寄托。

并不是陪伴就不会让他们觉得孤独;

相隔异地也不是不能让他们喜笑颜开。

他们不怕付出,即便子女薄凉,一声呼唤,一样会付出所有。

但他们怕不理解,人老了以后,更想要的大多都是精神层面的满足。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现在照镜子,已经看不到上学时的稚嫩,看不到刚出社会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千锤百炼后的沧桑。

很多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有些静默无语。

年少的时光恍若发生在昨日,但我们离苍老的距离好像也不远了。

如果现在不明白老去时的悲哀,不懂得去理解父母,教育孩子学会理解,那么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又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可能那时候照镜子,只有无尽的孤独和悲凉。

内心孤独,才是最可怕的催命符。

人呐,总是渴望被人记挂,没有人真的愿意孤独终老。

身处黑暗的人,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光,与她而言,都是极大的希望。

想想垂垂老矣的父母,你醒悟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