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水安三[日本教育家、牧师]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08 发布于北京
清水安三
清水安三
日本教育家、牧师
清水安三先生(ShimizuYasuzo,1891—1988)出生于滋贺县,中学时代皈依基督教,后进入了同志社大学学习神学。1891年清水安三出生于日本滋贺县的一户普通农家。中学时代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大学时代,清水读到德富苏峰的《中国漫游记》,又在奈良唐招提寺了解到鉴真大师的事迹,于是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
1891年
去世日期
1988年
国籍
日本
出生地
日本滋贺县
籍贯
日本滋贺县
人物生平
清水安三
1917年清水安三进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1921年在北京设立崇贞学园(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前身)。2006年在崇贞学园建校85周年之际,樱美林大学在陈经纶中学内树立清水安三的塑像,以纪念这位充满爱心的教育家。在北京期间,清水安三跟胡适、周作人、鲁迅等文化名人有广泛的交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清水安三先生回到日本,与妻子清水郁子一起在东京市郊町田市创建樱美林学园,经过60多年的发展,樱美林学园成为一所包括幼儿园、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院在内的教育联合体。
日本著名作家山崎朋子(《望乡》的作者)历时10载,数次往返于东京和北京之间,遍访众多当事人,创作了《《朝阳门外的彩虹》,详细记述了清水安三先生不平凡的一生。该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由邢丽荃、吕莉、李尚波翻译,李恩民监译。
清水安三先生有三个头衔:教育家、牧师、樱美林学园创始者。在这三个头衔中,我觉得应该把“牧师”放在第一位。清水安三先生投身教育事业是出于爱,他对于教育的目的也是爱。在陈经纶中学内树立的清水安三的塑像下面刻着清水安三先生的一句话:学而事人。学习的目的是关爱世人,为人类的福祉服务。而我们的孔夫子教导我们的是:学而优则仕。
中国情缘
1917年,清水安三以传教士身份来到沈阳,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又移居北京。1919年,中国北方大旱,农作物全面绝收,整个华北地区饿殍遍地。清水号召人们出资赈灾,在朝阳门外建起灾童收容所。他每天赶着马车到灾区逐村收养灾童,总人数近800名。上世纪20年代的朝阳门外穷困破败,民不聊生,卖春者随处可见。为拯救不幸的女童,清水于1928年出资在灾民聚居区创办崇贞女子学园。作为学园的开创者,清水安三与妻子清水美穗为学园的发展日夜操劳。
除劳神于学园事务外,身为日文杂志《北京周报》记者的清水始终关注着中日关系的动向。对日本在华的扩张政策,他心情极为矛盾:“我有一颗十分爱日本民族的心。但同时又有一种把中国的忧患当成自己忧患的心情。”
当时,在华日本人大都有“一等国民”的优越心理,骄横傲慢。对此,清水批评道:“人不能看见自己的脸,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的眼睛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们观中国人的神情,可以领悟到自己的丑陋。”而对日本人在中国的种种丑行,清水先生更深以为耻:“日本人要再修饰一下自己。不从心里开始修饰,不触动灵魂,就不能有热爱之情,与中国携起手来是不可能的。”清水先生的正义言行终于激怒了日本军部,《北京周报》被迫停刊。
如果说报纸的停刊使清水失去了发表正义言论的园地,那么为南京大屠杀的仗义执言则给他带来了一嘲笔祸”。由于政府和媒体的刻意掩饰,日本普通民众对大屠杀的情形并不了解。因学园筹款事宜来到夏威夷的清水特别撰文向当地日侨讲述真相。该文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一些右翼大骂清水为“国贼”、“混蛋”,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也指控他侮辱日本军队。清水回击道:“我喜欢北京,更爱中国人,纵然骂我是混蛋,我也还是要完成我的使命。好人多的是,混蛋有一两个也无妨。”
相对于对本国的强烈批判,清水先生对中国一直抱有深刻的同情和期待。当时,中国不少知识精英都曾撰文进行国民性批判。清水先生对此则十分宽容:“在中国的国民性中,常出现使人讨厌的东西,但还不曾使人绝望。”清水先生还反对对中国的前途过于悲观:“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株老树,那么它同青竹般迅速成长的日本是不能比的。老树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倒地,青竹或许一阵大风就会折断。枯木的朽掉分外费时,而青竹一旦栽倒,则是惊人的脆弱。”
清水安三在京期间,结识了不少中国的知识精英,胡适是他的挚友,周作人与他过从甚密。而与鲁迅先生的结识则缘于一次不期而遇。清水先生有一次去拜访周作人,而主人不在。清水刚要离去,一位中年男子从厢房探出头来说:“如果您肯见我,请进来吧,我们谈谈。”进屋后清水才得知这就是他早就翘盼拜见的鲁迅先生。
晚年的清水还多次撰文回忆鲁迅先生。鲁迅人格中最让清水印象深刻的就是“为人非常善良,但直言不讳”。清水曾将自己的汉诗交给鲁迅修改。鲁迅几乎一字不落地做了修改,并对清水说:“你不要做汉诗了,日本人不适合。”然后对日本古今的汉诗作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认为日本人做汉诗只讲道理,不讲诗趣。此事让清水久久难忘。一般史料认为,日本译介鲁迅始于山上正义的《论鲁迅》,其实清水的研究要比这早上7年,在时间上堪称向日本译介鲁迅的第一人。
另一位清水的老友就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清水在美期间,李大钊曾托他买一些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这类书籍在美国属于非卖品,清水通过一个日本留学生出人意料地搜集到大量宣传品,送给李大钊。从美国归来后,清水本想立即去见李大钊,但因为赶赴南方采访北伐战争而耽搁下来。李大钊遇难后,清水无限悲痛,对李大钊作了高度评价。他说:“为了改变一种时代,是必须要有流血牺牲的,通观历史,在文化之隅,总会见到鲜血淋漓的殉道者的墓碑。”
今天,在校史上一脉相承的樱美林学园和陈经纶中学已结为姊妹校,并与北大和复旦等高校建立了交换留学制度,这些无疑都已成为中日教育领域友好交流的典范。忆古思今,我们不应忘记那位为中日友好鞠躬尽瘁的先驱者——清水安三先生。
参考资料
[1]
日本教育家清水安三在中国的感人事迹 · 北京周报[引用日期2021-04-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