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列子 | 天瑞 8 | 快乐的老人 林类行歌

 M散人 2022-10-08 发布于山东

列子天瑞篇第 8 个故事:林类行歌

天瑞,天地之灵瑞的意思,英文译为 Heaven's gift。

这个故事和前一篇荣启期(另一个快乐的老人)的故事类似,都是在探讨如何快乐的度过一生。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林类和荣启期还年长 10 岁呢,也是春秋时的隐士,也是穿着粗制的皮衣。发现这个裘字很有意思,上求下衣,求衣,显然衣服的主人应是贫穷之人。除了衣服,还有一个举动也暗示了,林类在割过麦子的田地里捡拾遗落在地里的麦穗,但并不以此尴尬,却边走边唱歌。

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又被孔子遇到拉,孔子让弟子过去跟林类聊聊,看能学到些啥

子贡请行。子贡自告奋勇,去了。

逆之垄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子贡真有点鲁莽呀,对着老先生就叹气,问人家,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唱着歌捡拾麦穗,不曾后悔过什么吗?感觉子贡的言外之意就是,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混到捡麦穗的地步,没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子贡不敬啊

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林类压根不愿搭理他,继续唱着歌往前走。子贡“不厌其烦”的继续问(继续无理中),林类才抬头反问他,我有啥好后悔的呀?

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子贡继续鲁莽中,揣测说,先生您呢,看起来就是少壮不努力,长大后不识时务,老了无妻无子,又这么大年纪死期将至,都这样了,还有啥好乐的值得你唱歌捡麦穗?

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林类笑了,这小子浅陋啊。他解释说,我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却反而以他们为忧愁。为啥我这么长寿,就是因为我打小就不努力作为(指不劳心劳力),长大后又不争取时运(指不为名实所累),老来又无妻女(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由自在),死期又将临近(谁知道死不是另一种生呢)。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 子贡还是不解,人人都向往长寿,厌恶死亡,你却以死亡为乐,这是何故?是啊,大家都会说:谁不想活得久一些?

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林类说,生死如同一来一回,在此时此地死去了,焉知不会在另一个地方诞生?这个真无法反驳,因为谁也不知道死后是怎样的。最早我被灌输这个观点是在读某本书时讲到的一个故事,故事讨论的是为什么好人不长命,说有个穷苦出身的老好人,一天在过悬崖的时候失足掉下去了,再也没回来。村里人都很悲痛,责怪老天不留好人命。那个人却在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家大宅院里,别人叫他少爷。这是我第一次被死亡的恐惧安慰到。林类说的也是类似的。所以他接着说,既如此,你又如何知道生与死是不同的呢?你又如何知道奔波一生不是一种糊涂呢?你又如何知道我死后的生活不胜过今天的生活呢?我很喜欢如来的叫法,金刚经中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在这个物质世界,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苦苦挣扎想知道,不如就放下执着,管它来过未来过,管它去哪里。

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子贡愚钝,还是不解,回告孔子。

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孔子跟弟子说,我就知道这是个高人,与他攀谈能有所获,果然如此。不过,他说的这番道理还不甚完美。

孔子最后这句话说的不完美指的是啥?我试着猜一猜,想孔子可能不甚赞同林类说的“营营而求生非惑乎”。孔子一生便是如此奔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营营而求生,他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糊涂的人生吧。

文中的白话翻译参考自:中华书局列子,叶蓓卿译注

文中的英文翻译参考自:The book of Lieh-tzu(A.C.Graham)以及From the Lieh Tzu(Lionel Gile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