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幅作品曾获得全国书法一等奖,如果放在现在还能入展吗?

 书法古今 2022-10-08 发布于陕西

书法大赛每年都有,大赛上的一些获奖书法作品,其实都是代表当时书法风尚的,因此有的老师说,书法大赛上的获奖作品,它会影响一些人对书法的学习风气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作品是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展上的获奖作品,它得了一等奖。

这幅作品在当时看来,它是非常潮流的,因为这位作者大胆地用笔墨来表现了书法的基本元素,既有出处,又有笔法和墨法。可谓是书法新方法的一次大胆尝试。

可以回顾一下,如果在当时,人们写字大都是按照传统一路的写法,写字时老老实实,笔法遵法,风格沉寂,总是不敢跳出书写的框框,用墨上更是墨守成规。但这幅作品在当时来说,它已经打开了传统书写方法的束缚,开始向书法艺术性的另一条路上迈进了。

首先,这幅作品写的是魏碑与行书的创新写法。在当时,如果单纯地写成魏碑作品,也许这不是一个潮流,但想要入展的话,肯定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位作者不止是把作品写在魏碑体,而是添加了行书书法的写法,并且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显得自然流畅,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到一点生硬感。因此,它是有出处和创新的。

其次,用墨自然。原来人们在写字时,总是怕把字写不黑,写一笔蘸一笔墨,这样一来就会把每个笔画写得更实更黑了。而当代的书法艺术,则要求作品要有一定的画画感和自然书写感。因此有的评委一直在强调整体感和层次感,其中的墨法是最为关系的。这幅作品中,虽然字数不多,但作者在墨色上制造出了浓淡、干湿,力求表现自然书写感。

第三,章法上的矛盾关系处理得当。其中包括字内的字与字的对比上。有的是用紧收,有的是用疏密等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第一个字“随”,写得就很紧,有密不透风之感,而第二个字“风”字更有意思,它与第一个字对比明显,反差很大,而“风”字的字内关系也表现到位,左边低又紧,右边高而收,不仅是字内的对比,也是与“随”字相对比,其它的一些字的处理也是如此。

当然,还有一些字在线条的处理上我认为很有精彩之处。线质是书法作品质量好坏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幅作品中,既有粗线和短线,也有长线和细线,从整体上来看,极少的长线则是作品的出彩之处。因为它调和了那些短线和粗线的笨、粗、重之感,用轻佻的线长线破了这些笨、粗、重,这一点是当代书法作品艺术性和创新性表现的重要方法。

有的人认为,如果把这幅作品放在现在参加书法大赛,它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不一定能入展,还别说获奖了。其实仔细观看,这幅作品虽然在当时是获奖了,但从整体上来看,它也显得很拘谨,笔法没有放开,是为写而写的。既然在写魏碑,且也用了行书笔法,而整个行书的书法在其中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到位。我们在欣赏孙伯翔魏碑作品时,它的行书笔法就是很了不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