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克多·雨果”为何被称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置身于宁静 2022-10-08 发布于浙江

在认识雨果之前我们可以先认识莎士比亚是谁,他们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因果联系?

威廉·莎士比亚

现在无论你是否上过学,或多或少都会听到这样一个名字“莎士比亚”。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仅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名字而已,他身居哪个国家,为什么会让我们听起来这么熟悉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莎士比亚著名的一面。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

17世纪,同时代的英国诗人与剧作家本 · 琼斯,称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英国古典主义者德莱登认为“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文学家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巴尔扎克、普希金、屠格涅夫等,都以莎士比亚作品为榜样。

文学家歌德

普希金认为莎士比亚具有一种与人民接近的伟大品质。

杜波罗留波夫把莎士比亚看作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许多人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其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以为他本人是浪漫的傻白甜,但其实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约翰 · 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后来被选为镇长。

后来父亲破产,还未毕业的莎士比亚,不得不独自走向谋生的道路。他曾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各种职业。

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也为他写出震惊世界的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对于社会的广泛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莎士比亚金句频出,一句话就能道出人生的至理名言。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

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

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

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锦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玛丽·雨果(1802年2月26日至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

雨果被认为是法国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法国之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862年的小说《悲惨世界》和1831年的《圣母院驼背》。在法国,雨果主要以他的诗集闻名,比如《沉思》和《世纪传奇》。

雨果的戏剧《克伦威尔》和《赫尔纳尼》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前沿。他的许多作品在他有生之年和死后都激发了音乐灵感,包括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他一生创作了4000多幅画作,为废除死刑等社会事业而奋斗。

雨果的童年是一个国家政治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在雨果出生两年后被宣布为法国皇帝,波旁君主制在他13岁生日之前被恢复。雨果父母的反对政治和宗教观点反映了他一生中为法国霸权而战的力量;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军队中的高级军官,直到他在西班牙失败为止(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凯旋门上的原因之一)。

由于雨果的父亲是一名军官,家里经常搬家,雨果从这些旅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那不勒斯的一次童年家庭旅行中,雨果在庆祝活动中看到了辽阔的高山口和雪峰,壮丽的蓝色地中海和罗马。虽然那时他只有5岁,但是他仍清晰地记得长达6个月的旅行。他们在那不勒斯住了几个月,然后返回巴黎。

结婚伊始,雨果的母亲“索菲”跟随丈夫去了意大利(莱奥波德在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省担任省长)和西班牙(他负责三个西班牙省)。苏菲厌倦了军事生活所要求的经常搬家,与丈夫缺乏天主教信仰相矛盾,1803年她暂时与莱奥波德分居,并带着孩子定居巴黎。

此后,她主宰了雨果的教育和教育。因此,雨果早期的诗歌和小说作品反映了他对国王和信仰的热情。直到后来,在法国1848年革命前夕的事件中,他才开始反抗他的天主皇室主义教育,转而拥护共和主义和自由思想。

那么浪漫的伟大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和“威廉·莎士比亚”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活上的不谋而合

莎士比亚生活在1564——1616年,经历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雨果生活在1802——1885年,生活在莎士比亚之后。雨果写过一本书,叫做《莎士比亚》从这里可以看出,雨果应该是非常推崇莎士比亚,并且受到莎士比亚的影响很深。

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在他的父亲破产以后,莎士比亚和他的父亲一起做生意经历丰富,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的源泉。

雨果的父亲是一位将军,小时候雨果就跟随他的父亲一起住在军队,从而让他很早就了解到了战争。后来,拿破仑三世称帝的时候,雨果反抗专政,被迫流亡其他的国家。在雨果的流亡过程,雨果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从莎士比亚和雨果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作家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经历了动荡曲折的生活,这有助于他们了解真实生活,帮助他们提供写作材料。

莎士比亚和雨果还有一个共同爱好,他们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

因为莎士比亚父亲的生意破产,莎士比亚很早就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所以,莎士比亚对于生活的苦难更加了解,这也影响到了他的作品的风格。由于这一段从商的经历,使得他创作出了《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真实的生活体验,帮助他创造出了真实并且深刻的作品。

雨果的经历也是非常丰富,他的流亡生活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劳动人民的现状,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描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困难生活,例如《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作品。

作品对比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

《哈姆雷特》

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诺曼底”号遇难记》、《笑面人》、《九三年》、《东方诗集》、《克伦威尔》、《海上劳工》。雨果是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是写实,幽默,浪漫,忧郁。写实的风格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丰富生活经历,比如《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他把商人的形象刻画的生动活泼。

这和他的经商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他的作品的幽默风格来源于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莎士比亚是一个豁达的作家,他有一句名言叫做:”A lightheart lives long。”中文意思就是“豁达的人长寿。”幽默的作品风格可以在《罗密欧和朱丽叶》这部作品当中感受到。

同时,莎士比亚还是个浪漫主义者。他的大多数作品都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例如:《罗密欧和朱丽叶》,《仲夏夜之梦》等作品。

浪漫主义精神是一个文人的天生的品质雨果也是具备了浪漫主义精神莎士比亚的忧郁文风在仲夏夜之梦》、《李尔王》和《哈姆雷特》等作品里都表现的很明显。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就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样一句台词表现了莎士比亚对生活的一种忧郁情怀。

我比较喜欢的作品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这部作品在现代看来,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一方面,里面描述的爱情悲剧和喜剧可以让人又哭又笑;另一方面,这部作品的风格是比较轻松,乐观和开朗的。这比较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心态。至于《奥赛罗》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叙事风格浪漫但是比较沉重,令人感觉压抑。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这些作品描述的人物的悲惨的遭遇,表现了社会的黑暗之处和人性光辉的一面,从而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精神。

雨果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号遇难记》。雨果作品的风格是浪漫,写实,乐观。

阅读雨果的作品,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我为雨果作品中塑造的真实善良的心灵感动,为那个舍己为人的卡西莫多感动,为一份淳朴真挚的感情感动。所以,雨果的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同时,我也因为雨果的作品感到心情沉重。雨果的作品描述了真实的社会状况,表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雨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乐观的人。在黑暗的年代里,雨果捕捉到了劳动人民人性中的美好的一面,并且把它们展现出来,给人一种希望和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雨果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

雨果有一句名言,叫做“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名言表达出了雨果宽广的心胸,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在苦难的生活里,雨果用他智慧的双眼寻找美好和希望,并且通过文字传达给其他人,这是一种乐观的精神,他的作品表现了这种乐观的风格。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令人也是颇为深刻。这部作品里面所有类型的人物,表现了这位作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巴黎圣母院

他喜欢吉卜赛女郎和卡西教主莫多这样善良的人,他讨厌红衣教主以及副主教克洛德这些恶人,同时强烈地表达了雨果对那种社会体制的不满。

通过上面对莎士比亚和雨果的作品的描述,我们可以比较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

莎士比亚和雨果的作品都表现了生活的沉重,但是他们都表现了苦难生活中的光辉人性。

同时,莎士比亚和雨果的作品,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对美好爱情的描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